“宾大更希望建立学生的领导力,
培养行业的领导者。”
HAN同学
建道优秀学员
宾夕法尼亚大学MLAI 3-year program
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学士
21Fall申请结果
宾夕法尼亚大学 MLA I(最终去向)
弗吉尼亚大学 MLA I(奖学金 2,500USD/y)
南加州大学 MLA+U(奖学金 3,020USD)
多伦多大学 MLA I
参与建道课程(成果曾用于作品集)
本科申请的时候,我更看重学校的排名,当时对于行业的了解并不深刻,也不知道这个专业会带给我什么。当时选择宾大的原因包括:当时这是我拿到最好的offer,而且我特意申请三年项目没有申请两年项目,希望可以多花一年的时间去重新系统地学习 北美的设计体系和思路。除此之外,宾大强大的校友网络也是我最看重的资源。我用这三年的时间证明,我的选择没错。
HAN同学作品
PART1
校友网络:助力快速成长
比起学习学校的课程,我认为收获更多的是身边的同学,老师,还有认识的职业设计师。与他们的交流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让我快速成长。也让我对整个行业,还有设计的态度和思想发生了转变。
宾大本身会提供特别多机会让学生和职业设计师交流,我也是通过这样的环境找到了我在美国的两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又认识到了更多的人,与他们的交流是比学校课堂更宝贵的经历。我也会和不同的教授和设计师单独约 coffee chat 或者 office hour,他们会愿意帮助你解读你的困惑和问题。我曾经在一门选修课上找到教授去帮我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她也非常热情地去帮助我联系很多设计师去交流。我认为这是其他学校无法提供的强大校友网络的优势。
学院的硬件设施确实没有特别好,软件还需要自己在折扣的基础上付费,但行政老师都特别友好负责,想各种办法提高我们的就读体验。费城也是一个古老的城市,非常值得居住和体验。
PART2
专业课程:领导力的培养
传统的景观教育需要花大量时间学习植物,grading,construction 这些基础知识,宾大的景观更注重培养领导力,以及探索学科边界,从更广的角度去思考每一个项目。3年项目的六个studio都截然不同,看似限定的主题其实自由度极高,由于分析的切入点,叙事,以及设计的兴趣不同,每个人的项目都非常独特。
除了第一年需要完成一些关于表现,技术,历史理论的必修课,后两年对于选课的自由度很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各种选修课,而且不局限于设计学院。很多人比较 chill 会选择 fine art 的各种奇奇怪怪的艺术课程,还有人会去工院学敲代码,还有沃顿的房地产,谈判,创业课程。比起培养传统的设计师,宾大更希望建立学生的领导力,培养行业的领导者。
- 宾大 STUDIO 解读 -
501是最特殊的一个 studio,每年都在修改课程大纲。我那一年是做一个 garden 和一条 path,但又完全不是注重实体空间设计的课程。我们需要大量走场地,去森林里感受自然,收集场地遗留的物件,土壤,植物。整个过程都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强调设计师本体作为感知和测量场地的手段,意识作为设计本身。由于学生的主观意识不同,最后的成果也特别有意思。而且宾大的体系非常注重 narrative,讲故事的能力,所以 final 的时候,能不能在几分钟的时间内用一个吸引人的叙事讲述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当时关注到森林里植物的演替同时受到自然和人为力量的双重干预,因此将不同的力量作为塑造花园的手段,path 作为串联体验的媒介。
502是一个比较传统的 waterfront 项目,这个项目的核心是对于场地的物理形态的塑造。我 studio 的老师是 yadan,作为他的第一批学生,他给我们的自由度非常高,整个一个学期都在用不同的媒介和方式去探索形态和空间功能的关系。
601是两年制学生的第一个 studio,也是一个最让人困惑的 studio,整个一个学期在不同的尺度反复横跳,从全美的区域性分析,到场地的材料研究都会涉及到。一不小心就会心态爆炸,所以又回到了宾大最希望学生获得的能力,叙事和逻辑,如何用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去串联不同尺度的内容。
602是城市设计 studio,相比前三个 studio,这个 studio 的框架非常明确,限制很多。从一开始了解不同的项目是如何塑造城市的,学习投资和运营背后的逻辑,还有城市物理空间形态。到后面制定城市发展的框架,同时从政策驱动因素和实体空间形态出发。很多景观学生非常讨厌这个课程,认为太过死板和无聊。但我作为一个非常实际的设计师,我认为研究真正的项目设计是非常有趣的。
最后一年的选修 studio 非常多元化,每年的内容都不一样,一般来说会有:一个小尺度的实体空间设计 studio,很早之前 Olin 老爷子会带,前些年意大利老师 Valerio 会做各种各样的garden,近两年是 Christopher 带着研究公共空间。秋季和春季南美老师 David 都会开始城市设计 studio,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大尺度城市设计。隔年会有 Olin studio 团队来带Big park studio,由现在的 Olin CEO Cindy 牵头,往往是以一些实际项目作为背景。Green New Deal也是一个很火的话题,这个 studio 更多涉及到非传统的设计和研究,还有之前的加州山火主题,以及阴谋论作为设计手段等这些非传统设计研究。
PART3
实习就业:兴趣与人脉
在北美我有两段工作经历,分别是波士顿的 Reed Hilderbrand,老板是现任 GSD 系主任。还有旧金山的 Surface Design,三位老板也都是 GSD 的讲师。比较奇特的是我一个宾大的学生误打误撞进了哈佛系的公司,但体验都是非常不错的。两家公司都是非常老牌传统的北美景观公司,获奖经历丰富,主要专注于住宅设计和校园,园区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还有城市综合体开发。这两份工作都是通过 network 找到公司的负责人投递的简历,在面试的时候聊得非常开心,所以立刻拿到了 offer。
ReedHilderbrand
关于实习,首先要看你的兴趣点在哪里,公司的项目是不是你喜欢的,在面试的时候你是否足够了解公司的项目以及你的目标是否与公司培养实习生契合。也有一些玄学的地方就是你的个人气质是不是和办公室相符合。大公司的话实习期间可能更注重于 学习整套设计体系,项目怎么运转的。小公司会更加灵活一点,可以找到项目经理去谈你希望在实习期间获得什么。在实习后也更容易得到一些可以长期维持的人脉资源。
JCFO
PART4
Work-Life Balance
美国是一个节奏很慢的地方,来这里之后心态发生了不少变化。虽说没有国内那么丰富的城市活动,但各种户外活动比如hiking,滑雪,攀岩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男生喜欢玩枪,那美国绝对可以满足你的兴趣。心态上没有之前那么急躁,对于各种事情也不会像之前那么功利。
现在除了完成学业,更多地会关注到自己的生活质量是否健康,不会像读本科的时候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业上。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特别清晰,下班后不会有同事发邮件为工作的事情去打扰你,倒是会有同事约着打球和爬山。大家对于学业和工作的态度都是追求一个高效,在可控的时间内去完成最有质量的内容。
对于行业现状也没有之前那么焦虑了,虽说有些行业的收入比我们高特别多,但大家的花销其实差不多,生活质量也没有太大区别,更重要的是褪去了之前的攀比心态。在可以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我会更愿意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还有专业上更感兴趣的方向去做自主研究。转行这个问题完全成为了职业发展需要考虑的东西,与期望收入的关系不大了。现在我更希望自己能获得一个快乐充实的人生。
往期回顾
学姐谈12|东南学姐在TUDelft学景观:每一天都值得期待
学姐谈11|从NUS新国立毕业后,我是如何留在新加坡工作的
学姐谈10|谢菲学姐如何凭借优秀作品集拿到博士和工作offer
学姐谈09|看UCL优秀毕业生如何上岸国内知名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