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菇是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福建省古田县继银耳之后又一个食用菌栽培主导菌类。茶树菇在古田县的栽培量相当大,形成了众多的茶树菇种植专业村,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连成片的茶树菇菇棚,颇为壮观。地处海拔300 m左右,加之古田县翠平湖这个“大空调”的气候调节作用及采用田间泡沫荫棚,为茶树菇周年生长创造了适宜环境条件,使茶树菇在夏季和冬季均能正常出菇,解决茶树菇生产的季节性问题,实现了茶树菇周年生长出菇,为茶树菇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目前,古田县已形成了一套管理和技术较为成熟的茶树菇栽培的“古田模式”。
成长条件
1、营养。茶树菇是一种具有弱木质素和纤维素分解能力的木腐菌。野生茶树菇仅着生于油茶树上,经人工驯化后,可利用油桐、枫树、柳树、栎树、白杨等阔叶树作栽培材料。但以材质较疏松、含单宁成分较少的杂木屑较适应茶树菇生长。可充分利用麸皮、米糠、饼肥等作为氮源。除了使用木屑外,还可以提供茶树蘑菇作为甘蔗渣,稻草,棉籽壳和真菌的碳源。在碳源中,单糖和双糖是比较好的,淀粉,纤维素等是弱的。如果培养材料配方仅含有葡萄糖,则菌丝生长松散,并且用少量蔗糖,菌丝体密集生长并且生长旺盛。这表明矿物元素在菌丝生长过程中是相关的。
2、温度。茶树菇是一种中温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3-28℃,超过34℃停止生长,在零下4℃可保存3个月。较低或较高的温度将延迟原基的分化。温度较低,果实生长缓慢,但组织结实,蘑菇形状较大,质量好;温度较高,伞易打开,形成长柄薄蘑菇。
3、水分。茶树菇培养基的含水量应在60%至65%之间,即用手抓住培养基,用手捏,手指湿润,微水滴但不流下,手指松散碎片,落地后分散。打开是合适的。然而,不同类型的木屑和厚度略有不同,应灵活控制。当菌丝生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要求低于70%;果实发育期为85%-95%,适当降低生长期,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4、空气。茶树菇是一种需氧大型真菌,对二氧化碳非常敏感。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容易导致菌丝体生长缓慢,子实体粗茎,菌盖细小、早开伞、畸形菇等现象。
5、光线。茶树菇是一种光养真菌,子实体具有趋光性生长特性。合适的漫射光是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条件。在菌丝体培养期间,它仍然在没有光的情况下生长,但不形成子实体。没有光,子实体不容易分化,合适的光强度为50-300勒克斯。
6、酸碱度。茶树菇菌丝喜弱酸性环境,最适ph5.5-6.5,ph值4以下或6.5以上菌丝生长稀疏、缓慢。
栽培技术
茶树菇栽培根据季节分为春季和秋季植物。在春季栽培中,菌丝培养阶段需要适当保温,果实生长后期温度升高,生长快,果实体型小,品质较差,易受病虫害;秋季栽培,接种后的菌丝培养温度更适合。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子实体花形较大,品质优良,病虫害较少,生物转化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栽培场所可以在室内或室外栽培,栽培形式分为架式袋装植物,壁式袋装植物和床型土壤覆盖栽培。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选择。
(一)培养基配方
配方1:杂木屑76%、麸皮20%、糖l%、过磷酸钙1%、碳酸钙1%、石膏l%;
配方2:杂木屑68%、麸皮15%、茶籽饼粉15%、糖1%、石膏粉1%;
配方3:杂木屑58%、棉籽壳20%、麸皮20%、糖1%、石膏粉1%;
配方4:杂木屑60%、甘蔗渣18%、麸皮或米糠20%、过磷酸钙1%、石膏粉1%;
配方5:杂木屑60%、玉米芯20%、麸皮或米糠19%、石膏粉1%;
上述配方含水量为60%,自然pH,秋季栽培应加入0.1%-0.2%的多菌灵;油茶栽培地区可加10%的茶籽壳粉,能有效提高产量。
田间泡沫荫棚的建造
田间泡沫荫棚搭建成本低,搭盖速度快,满足了茶树菇生产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而且有效解决了菇农生产场地问题,为茶树菇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选择交通方便、地势较高、通风良好、近水源的田地做菇棚场地。以东西向搭建,用竹、木搭作立式棚架,棚顶和四周用乙烯泡沫板和厚塑料薄膜保温隔热,并在棚顶遮蔽覆盖,菇棚四周的挡风墙可遮荫,可以促使菇柄正常伸长,避免弯曲,提高菇品的商品价值。田间泡沫荫棚条件下温度较为恒定,湿度条件较好,突破了传统栽培模式和季节限制,使茶树菇在夏季和冬季均能正常出菇,实现了周年生长出菇,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益。
栽培季节选择
茶树菇出菇温度相对较广,抗高温,也较耐低温。由于古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栽培模式,茶树菇的生产基本上不受季节限制,全年不中断生产,不中断出菇。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栽培期,生产上一般安排春季温度达到20℃,秋季温度降至25℃出菇为宜。不同季节栽培,其产量和质量有所不同,古田县茶树菇生产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月至9月。
菌袋制作
培养料配方茶树菇没有虫漆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强,所以利用木质素的能力弱。根据这一生理特性,在培养料配方中必须提高氮的含量,在栽培主料上应选用棉籽壳、玉米芯等原料。由于出菇时间长,整个生长周期10个月左右,栽培原料中增加有机氮(如麦麸、米糠和玉米粉等)含量,也可更好地提供茶树菇的营养需求,有助于提高出菇后劲,提高产量。茶树菇最适pH值为5.5~6.0,但在弱碱环境也能正常生长,生产上添加适量的生石灰,可有效地解决生产上出现的菌袋高污染状况。各地可根据本地区的栽培原料状况,选择适宜本地区的培养料配方。古田地区使用棉籽壳作为栽培茶树菇的主要原料,少用或不用杂木屑,常用配方为棉籽壳82%、麦麸15%、石灰粉3%,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料水比1∶1.2)。3.2装袋棉籽壳不易吸水,需提前24 h用3%石灰水充分预湿,特别注意棉籽壳要预湿均匀,不得有结团、干粒,否则易造成灭菌不彻底。
接种与培养
将灭菌后菌包退灶搬进已经消毒的菌包培养场地,待菌包袋温下降至28℃以下时接种,接种时严格无菌操作。接种时选择晴天,避开潮湿天气,高温季节选择早、晚气温较低时接种,以防菌种萌发和杂菌侵染。发菌期间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0℃~26℃,空气湿度不超过70%,室内尽量保持黑暗,做好遮光及通风换气工作。
出菇管理
当菌袋出现黄色水珠状分泌物,表面有棕褐色的色斑,菌袋开始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时,要及时解除袋口的线绳,拉直袋口,朝地上喷水,保持菇房空间相对湿度85%~95%,并给予一定散射光和通风换气,促使茶树菇子实体发生。出现小菇蕾后,料面一直暴露于空气中,培养料易失水,要经常保持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在90%~95%(补水时加入150倍益富源菌菇益生宝稀释液),但不可一直处于这种状态,可采用干湿交替的管理办法。一般早晚应喷水保湿,并减少通风次数和时间,每天通风2次~3次,每次通风30 min,以促进菌柄的伸长和抑制菌盖的展开,提高商品的质量。菇房温度宜控制在20℃~28℃,夏季温度超过30℃时做好降温措施(如棚顶喷水等),冬季低于10℃时可以在菇房内加温,利用煤炉加上密封的排气管进行加温。
病虫害综合防治
茶树菇的病虫害主要发生在菌袋培养和出菇管理过程中,茶树菇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控”。生产上常见的虫害有菇蚊、菇蝇、螨类、跳虫等,防止虫害的有效办法:一是要注意菇房的环境卫生,菇房内外的虫菇、烂菇、菇头和废菌包等垃圾要及时清理销毁,消灭害虫孽生地;也可以喷洒菌菇生态宝,促进菌丝生长,预防虫害细菌,提前出菇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