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在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四联村附近的流溪河畔,一处占地50亩的荔枝园里,不少荔枝树头已经挂上了青果子。树荫下的一道道田垄覆盖着松软的由花生碎壳、木屑和谷物混合而成的肥料,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底,在岭南秋冬季的低温和水分浸润下,那底下将生长出茂盛的菌类作物——红松茸。

红松茸常年生长在云贵川地区,如今在花都这片果园里也实现了培育,带头人是花东镇的两位退役军人,红棉老兵志愿张飞德和谢房碧。

红色土地种植致富_致富种植红色土地作文_致富种植红色土地图片

张飞德和谢房碧在种植基地采摘红松茸。(受访者供图)

红松茸,学名大球盖菇,它的营养价值高,富含活性多糖、黄酮、维生素以及膳食性纤维等多种功效成分,并含有多种矿质元素。

作为农闲作物,红松茸有较高的创收经济价值。我国的野生红松茸自然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吉林等地,后引进到贵州地区,成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扶贫农产品之一。

红色土地种植致富_致富种植红色土地作文_致富种植红色土地图片

张飞德和谢房碧在种植基地采摘红松茸。(受访者供图)

“原本我们两人从事服装和汽车润滑油的销售生意,疫情以来经营不太景气,所以我们想做点副业。”谢房碧告诉记者,2021年,他和战友张飞德租用了朋友荔枝园林下的空地。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专家的指导下,开始尝试种植红松茸。

2021年5月至7月,他们进行了试种摸索,但由于正值夏季,红松茸种植基地现场的温度和湿度无法达到种植需求的标准,第一次试种以失败告终。

“从红松茸的基本材料发酵,到土地水质的管理,浇水量的调节,我们根据专家的指导对前期失败的尝试做了复盘。要在下一轮的培育中重点观测和控制。”谢房碧介绍,他们认真分析试种过程中收集记录的各种数据,并请教农业技术专家,在做了充分的准备后重整旗鼓,再次进行尝试。

2021年10月,气温逐渐转凉,张飞德和谢房碧运来一车车的栽培料重新注入林地中,建立运输菌种的冷链,快速播种。“没有太多经验,所以每天都要做好基本的数据收集,比如检查地里的水分,采摘红松茸称重,来预估亩产量和收入,这样有利于我们下一步的扩产和投资。“

50天后,厚厚的栽培料土中终于冒出了一个个饱满挺拔的红松茸,菇体健壮,菇帽色泽艳丽、菇柄纯洁雪白。从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两位红棉老兵种植的十几亩红松茸实现了平均亩产3000斤,总产量达4万多斤。

致富种植红色土地作文_致富种植红色土地图片_红色土地种植致富

荔枝园林下成功培育出红松茸。(受访者供图)

红松茸销路通畅,镇上超市和当地农家饭庄纷纷下单预订,销量超过了2万斤。“有了前期积累的经验,下一步我们除了提高产量,还要进一步提高红松茸的质量。“谢房碧对未来扩大红松茸生产规模充满了信心和干劲。

张飞德和谢房碧两位退伍老兵艰苦创业不仅创收了经济,还为当地的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在掌握种植技术后,他们聘用附近四联村的村民,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主要从事播菌种、浇水、采摘、包装等工作,不少村民在农闲时节也借此获得一份收入。

“村民一天工作八小时,工费按天计算。他们非常开心,也很欢迎我们在四联村种植红松茸。”谢房碧说道。

当种植基地产品实现营利后,张飞德和谢房碧购买油米等生活物资走访探望了镇里的退役参战老兵,并为他们送上慰问金。

致富种植红色土地作文_红色土地种植致富_致富种植红色土地图片

张飞德、谢房碧等花东镇红棉老兵志愿者走访慰问老兵。(受访者供图)

花东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王玉霞表示,通过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的广泛宣传,张飞德和谢房碧两位老兵的创业故事极大激励了其他退役军人志愿者和当地群众。服务站将积极指导红棉老兵们引领当地百姓加入红松茸种植行列,探索多元种植、多元发展,继续培养有致富带动能力的‘新农人’,带领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据介绍,花东镇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0年8月,共有51支分队,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500人,目前已经形成制度健全、管理科学、运行良好,吸引力凝聚力较强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活动涵盖社会治理、抢险救灾、国防教育、红色文化宣讲、就业创业帮扶宣传等领域,充分展现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的风采,激活共建共治新引擎。

采写:南都记者 王瑜玲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