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寒意渐浓。11月27日,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一辆辆卡车把从各村收来的红薯运到“陈薯”红薯加工厂。村民们一边忙着卸红薯,另一边忙着清洗红薯,现场很是热闹。
收购点红薯堆积如山
“现在好了,红薯成了赚钱的宝贝,大家都愿意种。” 村民李万红感慨道,过去,周寨村一直就有种植红薯的传统,起初的红薯种植单纯用于饲养牲畜,经济效益不高,百姓守着深山过着苦日子,农业产业受到限制,贫困也随之深远。
穷则思变,三道水乡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2018年,周寨村产业迎来发展契机。
该村在外创业成功青年张诚在得知家乡发展产业时,毅然决然响应政府号召,返乡为家乡产业出谋划策。
群众在基地务工增收
产业发展是带领百姓脱贫的必经之路,产业选择至关重要。三道水乡政府和张诚多次深入市场调研,结合周寨村的实际情况,从“安全、生态、绿色、优质”上做文章,最终,选择了百姓熟悉的红薯产业。
“选择红薯产业,一是大家都会种,群众都能参与进来,二是市场对生态、绿色的红薯加工品有需求,市场前景好。”张诚说。
原生态红薯加工品
2018年,张诚投资了5000万元在周寨村创办了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如今,“陈薯”已形成了红薯选育、种植、淀粉加工、生产粉丝、销售等全产业链。
三道水乡红薯产业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人和企业的关注,“这样的惠民产业理应支持。”思南供电局党委书记程鸿说,今年5月,在得知红薯加工厂电压较低,只能错峰用电生产时,思南供电局相关领导多次到该厂调研,为加工厂申请用电绿色通道,主动上门服务,简化办电程序,确保该厂在红苕粉加工旺季,正常用电。
张诚和思南供电局党委书记程鸿查看工厂发展情况
如今,周寨村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领贫困户抱团发展、稳定增收。
“我们在这上班,一个月就有3000多,家里老人家也跟着种,然后合作社保底收购,收入都挺满意。”李万红说,公司提供种子,还有技术指导,自家种每亩产量在3000公斤到4000公斤,按每公斤1元的价格收购。
群众在红薯加工厂务工
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种红薯有钱挣又不用担风险,百姓都愿意种。当地群众种植热情不断升温,红薯种植已经成为三道水乡的主导产业。
今年,为加快促进农民增收,三道水乡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打破村域界限,连片规划开发,乘势打造现代化高效红薯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康。
多种多样的红薯产品
截至目前,以三道水乡为核心,周边13个乡镇集中连片种植红薯1.4万余亩。带动农户10320余户,其中贫困户3600多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红薯还是红薯,周家寨却不是以前的周家寨了。从传统的红薯种植到现在的品牌产业,周寨村红薯的发展,每个村民都是见证者和亲历者,也是参与者和创造者。
安万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潘佳本
编辑杨聪
编审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