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乡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3篇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_文墨堂】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乡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3篇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_文墨堂】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乡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3篇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_文墨堂乡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3篇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_文墨堂篇1本期【建筑联盟】推荐:住建部汇总整理的浙江、北京、江苏、安徽、广西、贵州、宁夏等省份以村庄整治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材料,其中在科学规划、项目安排等10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科学规划:坚持符合农村实际,提高可实施性和有用性。项目安排:坚持从农民需求出发,循序渐进。建设标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投入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农民主体相结合。以城带乡:坚持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技术服务下乡。适用技术:坚持经济适用、绿色生态和乡村特色。发展生产:坚持村庄整治与促进生产和农民增收相结合。保持特色:坚持尊重乡土、尊重传统。组织领导:坚持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强化各级责任。

长效管理:坚持有长效制度、有管护队伍、有资金保障。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贵州省辖9个市(州)、88个县(市、区、特区)、732个镇、705个乡、约万个行政村。贵州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农民收入水平低,增收渠道窄,文化素质低,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全省村庄分布分散,许多村庄存在五大隐患:一是饮水安全隐患;二是因排水和生活垃圾而造成的环境隐患;三是因过境公路和无村庄道路而产生的交通隐患;四是因人畜混杂、消防、防洪、卫生防疫而引起的公共安全隐患;五是因无村庄建设规划而引发的社会不和谐隐患。近年来,贵州省把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作为切实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契机,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探索出了一条“改治结合”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贵州省农村危房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直接关怀的重大民生工程,是省委确定的“最急迫的民生工程”。2008年7月,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2009年进入全面启动阶段。2008年至今,贵州省累计下达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万户。累计投入财政补助资金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亿元,省级政府补助资金亿元,市县匹配亿元)。截至2013年5月底,全省已累计完成改造任务万户。

2011年开始,我省把农村危房改造与村庄整治相结合,探索出了贫困山区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的新经验,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谈及贵州农村危房改造时分别指出:“贵州的危房改造工作抓得很好。”“贵州的农村危房改造为全国创造了经验。”2006年至今,全省共有4000余个村庄编制了村庄整治规划,2000余个村庄开展了村庄整治。通过整治的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环境较为整洁,村貌总体美化,基本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了在村庄整治中切实保护贵州民族和地方特色,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9个市(州)设计单位结合当地实际,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编制出具有民族特色及地方特点的农村住房图集共40余套,印发各地。黔东南州的苗族、侗族吊脚楼,黔南州布依族、瑶族、水族民居;铜仁地区的土家族民居、黔西南的布依族民居、安顺市的屯堡石板民居等各具民族特色的建筑,在村庄整治工作中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遵义市实施黔北民居“坡屋面、小青瓦、穿斗式、白粉墙、雕花窗”打造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是当前我省最紧迫的民生工程。由于交通不便,技术人才欠缺,加之地方财力匮乏,改造资金筹集压力和难度巨大,使农村整体面貌一时难以得到根本改观。

2010年,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农村危房改造总体规划由原定的8年调整为6年,并在此基础上将100个村庄整治示范村建设和高速路“四大通道”两侧村庄整治列为2011年全省“十大民生工程”,2012年将30个村庄整治列为“50项重点工作”,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为主题,将农村危房改造与村庄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在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的同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做好加法,实施“财政补助+农民自筹+整合资源”的危房改造策略。全省加大中央和省财政转移资金对村庄整治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年初预算中,省市县各级财政积极安排专项资金,形成稳定资金投入,坚决禁止虚假配套。鼓励村民自筹资金,以“投工投劳+政府补助”的方式,辅之以民主协商、“一事一议”等措施,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程。同时,结合村庄整治所需资金量大,各级财政资金和农民承受能力十分有限的实际,赋予县级政府对资金的统筹整合权、捆绑使用权,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对村庄整治、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扶贫开发等相关到县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二是做好减法,严格按照“两最原则”(最危险住房、最困难群众),先重后轻,有序实施农村危房消除战略。

按照危房轻重和危房户困难程度,确定改造实施时序。同时,从严控制改造标准,减少群众自身投入。结合省情严格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农村危房改造的标准,从严控制危房改造面积,避免群众因追求宽房大屋而超越自身承受能力举债。一是把农村危房改造与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等结合起来,对那些居住在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生态位置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困难群众,尽可能实行集中搬迁,在适宜生活、有利发展的地方统一划地兴建新房。二是把农村危房改造与预留足够的生活及产业发展空间结合起来,统一规划、集中建房,形成农村社区,配套改善供水、供电、广播电视、沼气等基础设施;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使改造后的农民住房能够更好地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为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创造良好条件。三是把农村危房改造与防御自然灾害结合起来,对建在行洪道上的农房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房,坚决实行易地重建。从2011年开始,启动了镇(乡)和村庄整治规划“全覆盖”工作,以规划指导整治与改造。“规划全覆盖”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要求推进村庄整治,坚决杜绝千村一面、千篇一律。对少数民族地区,充分保留民族风格,科学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和建筑手段,提高建设工作效率和建筑的防火、保温水平。

结合农村危房改造进入新阶段的实际,在全省“改治结合”中,以学****四在农家”(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点线面”结合打好“整体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软硬兼顾”,一手按合理的建筑时序,依次抓好进村路、串户路、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沼气池等“硬件”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实施庭院美化和环境治理“软件”建设。同时打好“点、线、面”结合整体战。首先是抓示范点建设。2011年全省确定村庄整治示范点100个,2012年确定村庄整治示范点30个。其次是抓线的建设。以厦蓉高速、贵新高速、沪昆高速、贵阳市环城高速以及水黄公路等“四大通道”沿线村庄整治为重点,切实抓好道路沿线200米可视范围内所有村庄的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第三是抓面的建设。通过建点、抓线和扩面,在全省形成村庄整治工作边试点、边总结、边提高、边推广的良好工作态势,高效地推进整治工作。在“改治结合”实践中,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意愿,大力激发广大村民的主人翁精神,广泛动员他们主动筹集资金。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维护农民主体地位上的“直接作用”。如从江县厦往村,成立了由村支两委负责人、驻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参与的“四合一”资金等级评审机构,制作“危改资金兑现明白卡”,按照低保户、困难户和一般户的分类,经户主在所有卡证按手指印后方可兑现危改资金。

同时,针对危房改造资金和部分农户劳动力“两个不足”的实际,该村进一步整合现有劳动力资源,创新性地开展“换工”互助、以村两委名义为村民担保申请银行小额贷款、“团购”建房物资等形式,为农户省下了大量资金。乡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3篇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_文墨堂篇2在文笔山村、邱店子村、红岩子村、棠子沟村的土地整理完成之后,如何巩固土地整理成果,实施新农村建设,受到了临邛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由王谚镇长亲自牵头,从镇党政办、城乡统筹办、土地整理指挥部抽调业务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组成新农村建设指挥部,负责研究实施新整理土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我镇通过下移工作重心,找准能够直接作用到基层、落实到农户的工作突破口,经过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真抓实干,以及在上级领导、市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新整理土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探索出了一定的经验,使该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一)进一步整治社区环境。一是新型社区内的住家户要认真按要求完成外墙装修,使整个社区建设形成特有风格,并清除房前屋后的建筑垃圾、杂物,使住区环境整洁卫生。二是社区管理员组织有关人员对社区公共区域进行彻底的卫生整治,通过清除建筑垃圾、清洗路面、整治花草等,使社区环境达到美观、通畅、整洁。

三是完善警示标牌、垃圾池、垃圾桶、停车棚等公共设施,为群众提供方便。(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通过“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方式,动员和组织农民积极参与新型社区内的管理。一是经过充分酝酿,由新型社区内居住的农民提名,选拔了一批熟悉农村,热爱农民,政策水平强,知识层次高,能带领群众经商致富的优秀共产党员管理新型社区,发展经济,带领农民致富,如文笔社区的三位管理员,还未上任,就积极为本社区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帮助群众种植茶叶、猕猴桃等300多亩和计划开办农家乐5家,让新社区农民不只从土地整理扶持和奖励中,切身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处,而且还从新型社区建设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变化和发展帮助,让他们对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充满了期待和信心。二是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新型社区管理制度。我镇新农村建设指挥部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后,粗步拟制新型社区管理制度35条,然后分别召开群众大会,逐条听取群众意见,并按群众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形成群众签字接受的24条管理制度。另外,这些管理制度通过镇新农村建设指挥部在群众大会上宣传讲解后,已在新型社区内最醒目的地方上墙和印成明白纸分发到群众手中。(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我镇把新社区的农村道德文化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根据新整理土地区的特点,以及传统道德文化在农村流传久远,传播广泛,深入人心的特点,制定了包括“八荣八耻”在内的村规民约100多条,在群众中广泛宣传之后,已分批上墙,力争让道德之光成为新型社区建设的一面旗臶。“钱从哪里来,人从哪里去”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我镇通过促进农民向农业工人转变、向二、三转移成为产业工人,有效解决了完成土地整理后,新型社区内远离生产区农民或土地流转后失去土地农民的去向安臵问题,找到了一条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思路。(一)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向农业工人转变。我镇抓住土地整理的有利机遇,改变分散、零碎的耕地现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新整理土地成片集中的优势,加快土地流转,扩大耕地面积,推动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管理、专业化生产,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就地吸引农民就业,让大批农民向农业工人转变。从而促进农民身份向产业工人的转变。我镇就邀请有关专家,经过充分的考察论证,完成了新整理土地区的农业发展规划,规划发展有机茶2000亩、红阳猕猴桃3000亩,计划今年完成土地流转5000亩。

通过与春源、金利、君威、文君茶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已发展近1000亩有机茶、1500多亩红阳猕猴桃,以及近20户优质三元猪养殖大户,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切实提高深加工能力。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土地流转2500亩,就地解决了近300人的就业。另外,我镇还将在黄河坝的新整理土地区,打造高档农家乐,着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我镇计划通过3至5年时间的努力把新整理土地区的农业种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真正实现做强、做大农产品深加工,做深、做透农业相关产业,做细、做长农业产业链,从而实现吸收1500人以上的当地农民就业。(二)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力度,促进农民向二、三转移成为产业工人。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是加快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也是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重要渠道。我镇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力度,按照二、三产业的生产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种植技术、食品加工、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培训,以最大力度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使转移输出的劳动力有较强的务工技能,切实增加转移输出率。

我镇通过政府扶助、面向市场等形式,扩大就业渠道,提高支持补助标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到目前为止,镇属劳动保障所以进新型社区上课和在临邛职业培训培训学校上课等形式,共开展引导性培训23期,培训新型社区内的农民1832人;开展技能培训10期,培训型社区内的农民603人;开展创业培训1期,培训创业人员18人;新整理土地区实现新输出劳动力500多人。新农村建设涉及一、二、三产业和城乡之间、条块之间的关系,涉及计划、农业、税务、财政、银行、工商等各个部门。虽然理顺管理体制,打破条块和行业壁垒不是一个镇能够解决的事情,但我镇以最大的决心通过各种有力的政策措施,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市级各部门的利益关系,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镇属各部门密切协同,研究制定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二是制订相应的政策规定,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协调、监督。如邀请法律顾问王汝舟等律师对包括土地流转合同在内的各种契约,进行严格合同管理和公证部门公证,保证经营者和农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三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农业发展规划。如:文笔山土地整理区,我镇就邀请的有关专家进行了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发展有机茶1000亩、红阳猕猴桃2000亩,高档农家乐5家。四是建立健全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各种服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