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哩,俺还是头一回看到蘑菇长这么大,一株至少有5斤重。”
“这是啥蘑菇呐?看着像大白菜,又像向日葵,还像莲花.......”
“这叫巨鲍菇,从2月28日种到今天才10多天时间。”
3月13日上午,在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蔬菜研究所“土壤处理剂+巨鲍菇配套高效技术”示范基地观摩会上,大棚内和展台上展示的巨鲍菇吸引了众人眼球,令人赞叹不已。
“土壤处理剂+巨鲍菇配套高效技术”示范基地观摩会现场。
记者了解到,“土壤处理剂+巨鲍菇配套高效技术”是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王晋华博士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巨鲍菇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通过杏鲍菇生化诱变培育而成的一个新品种,示范基地经营主体为周口市川汇区蔬菜研究所,技术依托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示范基地占地70亩,主要种植作物为番茄、辣椒、黄瓜、西甜瓜、食用菌等,基地示范主要内容为“土壤处理剂+巨鲍菇配套高效技术”。其中巨鲍菇是由杏鲍菇生化诱变培育而成的一个新品种,单株菇盖最大直径可达5厘米,单朵重2.5公斤,亩产高达1万公斤。王晋华博士说,这种巨鲍菇朵型巨大、菌香浓郁、品质细腻、脆嫩有肉感,是目前已知的天下第一硕大奇菇,也是人工栽培中朵体硕大、品质优良、产量极高的蘑菇。春节前,巨鲍菇在北京市场上零售价每斤就卖到38元。
王晋华博士(右一)在巨鲍菇大棚给技术人员传授管理技术。
周口市川汇区蔬菜研究所所长何金法告诉前来参观的领导和农户:“这个项目从种下后生长15天即可采收,一年可收4-6茬,亩产值可达15万-20万元。巨鲍菇产品可直接鲜卖,也可以自然晾晒成菇干,或者深加工成菇肉酱,是一个让农民增收致富的‘短平快’好项目。会议结束后,凡是今天来的每个人可带回一株尝尝。”
观摩会当天,考虑到巨鲍菇大棚消毒和安全的原因,专家原本建议参观者仅在大棚外看看就可以了。可是巨鲍菇强大的“诱惑力”还是让参观者情不自禁地要进入大棚内“开开眼”。不少参观者当场表示,回去后一定早点试种,争取也“赚一把”。
示范基地农户展示刚收获的巨鲍菇。
观摩会现场,周口市川汇区副区长晋瑞英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深加工专家崔伏香约定,下一步把巨鲍菇深加工和市场销售结合起来。川汇区政府对巨鲍菇的示范成功,今后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政府对巨鲍菇种植的政策支持,比如帮助百姓建塑料大棚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上的扶持;二是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让川汇区农技术人员走入百姓的田间地头,手把手教会农户种植技术,让广大农民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增加收入;三是把握以销定产的订单农业总基调,大力做好宣传推介作用。让巨鲍菇走进各大饭店、火锅店、中央厨房、学校和宾馆酒店,并与酱菜厂做好有效对接,加工成美味可口的鲍菇酱,为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让其真正成为老百姓发家致富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