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芷龙)水蛭原名蚂蝗,是《中国药典》收录的三个药基原之一,有破血、逐瘀、消肿解毒等医用疗效。近年来,潜江市不断创新水蛭养殖模式,初步形成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初级加工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近日,在南水北调兴隆枢纽沿岸,潜江市高石碑镇农户吕强养殖的宽体金线蛭,开始起捕上岸。
“今年蚂蝗长得好肥。”
“兴隆河的水,水质是真好。”
“吃的是天然的活螺蛳,没有添加任何饲料。”
吕强养殖水蛭已有9年时间,趁着眼下的晴好天气,他带着周边农户一起忙着起捕水蛭。
潜江市高石碑镇河湾村5组水蛭养殖户吕强说:“我现在这个地方有20亩田,总共有1000多个网箱,平均一个网箱(产水蛭)20斤应该问题不大,应该就是5斤2两活体晒一斤干货,亩产值10多万,纯利润可能应该在5至8万。”
自2011年以来,潜江探索从水蛭池塘养殖创新到网箱养殖,解决了水蛭养殖病害控制、水质控制等管理难题,水质养殖面积已达6000亩,预计该市总产量3600吨,总产值10.6亿元。
潜江市水蛭产销协会会长邹开封说:“我们目前已经与以岭药业等来自全国的中药材采购商签订了1.62亿,的采购合同,为今年的水蛭养殖户丰产丰收做了保证,明年我们将推广两万亩的这种模式,在保证水蛭这种高效养殖模式的同时保障了我们粮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