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150 B 51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 T533—2011大鲵养殖技术规范 2011 - 12 - 29 发布2011 - 12 - 29 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61/T 533—2011前言大鲵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为加强资源保护、积极开展 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大鲵养殖户和消费者利益,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陕西省渔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水产学会、汉中市大鲵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水产工作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长铭、李功元、张树明、杨永斌、李海建、谷 云、王中乾、赵云奎、魏美 乐、杨文杰。本标准首次发布。IDB61/T 533—2011大鲵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鲵 (Andrias davidianus)养殖场址建设的环境条件、养殖设施、亲鲵培育、仿生 态繁殖、后备亲鲵的选择、幼鲵的培育、商品鲵养殖、疫病防控技术、引种与运输、质量验收等技术。本标准界定了大鲵原种、良种、稚鲵、幼鲵、成鲵、亲鲵、后备亲鲵和驯养繁殖场的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适用于大鲵养殖过程中的亲鲵选育、繁殖、孵化、良种培育和大鲵健康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2733—2005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GB 18406.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NY 5070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 5071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原种取自种鲵采集水域或其他天然水域的野生大鲵,以及用于选育的原始大鲵个体。 3.2良种体质健壮、生长快、抗逆性强、性状稳定并适用于养殖生产的个体。 3.3稚鲵受精卵从孵化出膜后,利用卵黄为营养阶段的个体。 3.41DB61/T 533—2011幼鲵稚鲵从卵黄完全消失,开始主动摄食到其外鳃完全消失阶段的个体。 3.5成鲵外鳃完全消失,完成呼吸器官转变,而未达到初次性成熟的个体。 3.6亲鲵个体发育已达到初次性成熟后并已开始用于繁殖的大鲵。
3.7后备亲鲵培育年龄已达5年,初步留作种用到初次繁殖前的大鲵。 3.8驯养繁殖场获得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证的大鲵养殖场。 4 环境条件 4.1 场址选择场址宜按以下要求选定:·周围植被茂盛,环境安静,无污染,水源充足,饵料资源丰富,无地质灾害隐患、交通方便、生态环境良好区域。·使用同一山涧或河流水源的两场间隔距离应大于4km。·仿生态大鲵繁殖场应设置在海拔700m~1100m的山涧溪流间。·水质不低于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标准。 4.2 土壤未经 “三废”(农业废弃物、工矿及医院污水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 4.3 养殖设施 4.3.1 仿生态繁育池宜选择周边植被茂盛、引水方便、保水性好的地方,利用地形建设河道型仿生态溪流。溪流宽1m~ 2m为宜,水深20cm~50cm,水流速度为0.2m/s左右。溪流宽窄、水深、曲直等因地制宜,随意流畅,接 近自然。可每5m~10m设置一个水流落差,落差高度为20cm~30cm,池底铺设粗砂或小卵石,人工建造有2 2 流水声的自然生态模拟环境。繁育场的每条溪流成为相对独立的养殖区,每个养殖区面积以15m ~30m 为宜。
2DB61/T 533—2011根据地形设置洞穴,两侧洞穴相错,洞穴面积占生态池总面积的30%左右;洞穴口宽15cm~25cm,洞 穴口高10cm~15cm,洞穴长为1m~2m,洞穴宽1m~1.5m;洞内水深20cm~30cm,洞穴底部铺3cm~5cm的 沙层。洞穴顶部有可开闭、用于取卵的观察口,洞穴盖板覆盖土层大于30cm。溪流边坡两侧种植菖蒲等 水草,仿生态池植被覆盖率应大于70%。 4.3.2 工厂化养殖池宜设置在可遮光且通风的建筑物内。分为孵化池、稚鲵池、幼鲵池、成鲵池和亲鲵池;其结构为混 凝土或其它结构,形状以长方形为宜。池壁、池底应光滑,池底平坦且向排水口倾斜,倾斜度为1~2°。 幼鲵、成鲵、亲鲵池内用石块、板材等搭建可藏身盖板,盖板占池面积的 50%左右。工厂化池具体建设 要求可参照表1。表1 工厂化养殖池建设要求 养殖池面 积池 高蓄水深2长宽比建 设 要 求种类(m)(cm)(cm) 稚鲵池0.5~1.01:1~1:0.4 20~305~10池壁、池底用瓷砖贴面。 幼鲵池0.8~1.51:1~1:0.4 30~408~15 成鲵池3.0~5.01:1~1:0.4 40~6020~30 建造三种以上规格,以便及时分池饲养。
亲鲵池1.5~3.01:1~1:0.4 40~6020~30 4.3.3 给、排水及水处理系统 4.3.3.1 蓄水池蓄水池的蓄水量应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一般以养殖池正常排水量的两倍为宜。蓄水池内可放一些鲜 嫩的水生植物。 4.3.3.2 沉淀池、过滤池2 2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大鲵驯养繁殖场,应设置沉淀池、过滤池,面积一般10m ~15m ,水深1.5m~2m, 在沉淀池一角筑两条平行的拱形坝,两坝间距1.5m~2m,中间填石砾或其它无毒材料,为过滤池。 4.3.3.3 排水大鲵驯养繁殖场应建造废水处理池。养殖废水经过沉淀等物理或生物方式净化消毒处理后排放。水 体的外排放应符合GB 8978—1996 的有关要求。 4.3.4 其他设施具有防漏、防逃、防洪、产卵、孵化、防疫等设施。 5 亲鲵 5.1 来源亲鲵来源有两种:·合法捕获的产自天然水域的野生大鲵,并经隔离检疫合格的物种。3DB61/T 533—2011·仿生态养殖或人工培育的非近亲繁育并保持原种的典型性、遗传稳定性和一致性,已达性成熟或 接近性成熟的大鲵。 5.2 培育 5.2.1 放养 5.2.1.1 消毒亲鲵放养前应清除池内异物,并用400mg/L的氯化钠全池泼洒全池消毒。
5.2.1.2 放养密度2后备亲鲵放养以1尾/m 为宜,每个独立繁殖区内放养10尾~15尾;繁殖亲鲵单池饲养。仿生态池按 洞穴数量确定。 5.2.2 饲养 5.2.2.1 饵料种类亲鲵的饵料种类主要有:野杂鱼、虾、蟹、水产种苗、成鱼、畜禽肉块等,以鲜活水生昆虫和低等 无脊椎动物。 5.2.2.2 饵料质量饵料质量应符合GB 2733—2005 和GB 18406.4-2001 的有关要求。不得使用长期冰冻、腐烂、受农 药或其它有害物质污染的饲料。饵料投喂前用3%的氯化钠溶液浸泡20min 或用10ppm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min,再用清水漂洗后投喂。 5.2.2.3 投喂量和投喂频率每次投喂量为大鲵体重的2%~5%,根据水温和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投喂频率可参照表2。表2 亲鲵不同水温投喂水 温投喂频率5℃~10℃每隔5~7d 投喂一次11℃~15℃每隔3~5d 投喂一次16℃~22℃每隔1~3d 投喂一次 5.2.3 亲鲵培育要点冬季培育工作主要是调控水温和投饵。首先宜将水温控制在18℃~20℃,使亲鲵大量摄食,储备充 足营养越冬;然后将水温逐渐降至4℃~10℃,使亲鲵进入冬眠,并应注意采取防冻措施。
投喂适口营养 全面的饵料。春季培育主要工作是调控水温,调节光照,调节水质和投饵。春季宜提高水温,使其早摄食,当水 温升至12℃~16℃时,应及时调节饵料种类,适当增加注水量,以促进性腺发育;光照在500勒克斯左右, 即黑暗光线下培育;春季调节好水质,做好水体消毒工作,保持清新。投饵应新鲜、质优,适当增加投 喂量。4DB61/T 533—2011产前培育主要工作是调节水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宜加大水流量并增强水流声,投喂营养全面饵 料,以促进性腺发育成熟。8月初水温升至17℃~23℃时,应密切关注雌雄个体的性特征和性行为,适时 配对产卵。 5.2.4 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中、晚巡池检查。主要巡检内容为:·观察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和饵料规格;·检测水温、pH值,及时清理残饵、粪便、杂物等,保持水质清新;·观察活动情况,发现弱鲵、病鲵及时隔离,并采取相应措施;·定期对养殖环境、用具、水体消毒,做好病害预防工作;·做好生产日志和记录档案 (参照附录A、B、C、D、E、F、G)。 6 繁殖 6.1 亲鲵选择 6.1.1 雌雄鉴别在非繁殖期,一般只能从外观大体上区分大鲵性别。在相同规格中,头部较大的多为雄鲵,特别是 头宽大于体宽的,一般是雄鲵;相反,头宽明显小于体宽的多是雌鲵。
雄鲵头部一般有一个明显的突出, 且在眼后有一对象颧骨一样的隆起;而雌鲵整个头部线条比较柔和,没明显的突起与隆起。在生殖季节, 主要通过生殖孔外形来鉴别雌雄。具体鉴别方法参见表3。表3 亲鲵雌雄性特征鉴别雄 性雌 性腹部较小;生殖孔椭圆形,左右各有一个泄殖腔腹部丰满,具有弹性,用手触摸有饱满感觉。生殖孔多腺,成椭圆形橘瓣状隆起,甚为明晰,将泄殖孔为圆形,泄殖孔略小,无泄殖腔腺,孔周围无隆起,孔 副性征包绕于其中,并且泄殖孔外缘有一圈不规则的肉径相对放大,孔外缘平滑,内缘可见两侧的皮层形成向质状小突起。腔面突出的皱折。 6.1.2 雌雄搭配比例亲鲵雌雄配组以 1.5:1 或2:1搭配为宜,雌雄亲鲵大小应尽可能一致,个体差异不宜超过小个体体 重的一倍。 6.1.3 成熟年龄和体重6龄以上,体重2kg以上。 6.2 产卵 6.2.1 自然产卵在仿生态池中,由雌、雄大鲵自然选择配偶,完成产卵受精过程。 6.2.2 产后管理5DB61/T 533—2011亲鲵产卵结束后,应及时将亲鲵雌雄转入亲鲵池中,防止水温剧烈变化,适当减少投饵量,并投喂 易消化的饵料。发现皮肤、体表粘液等有损伤的大鲵,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加强巡查,及时捞出 未产完的卵粒或卵带,保持水流畅通,保障水质良好。 6.3 孵化 6.3.1 自然孵化在仿生态人工洞穴内,雌鲵产卵后,由完成受精过程的雄鲵护卵守候,自然孵化。 6.3.2 人工孵化在人工控制孵化条件下,使受精卵正常进行胚胎发育而孵出幼体的过程。其方法是剪断卵带,选出 受精卵均匀平铺在塑料篮底部,并将塑料篮放入孵化池固定,设定孵化条件,专人管护。 6.3.3 孵化条件大鲵孵化过程中,应重点控制好以下三个条件:·水流 水流流速0.1m/s~0.2m/s,水流缓慢流过卵粒,不宜振动。·溶氧 孵化池内水体溶解氧应大于6mg /L。·水温 良种场大鲵适宜孵化水温为14℃~25℃,最适水温为18℃~22℃,昼夜温差不超过±1℃; 原种场大鲵孵化水温要与自然界水温基本一致,但需防止恶劣气候致使水温剧烈变化。 6.3.4 孵化密度每平方米孵化密度为1000粒~2000 粒受精卵为宜,即一个25 ㎝×35㎝×6㎝的塑料盘放100 粒~ 150 粒受精卵。 6.3.5 孵化时间一般情况下,水温在18℃~25℃时,受精卵孵出需33d~38d;水温在14℃~21℃时,需38 d~40d。
6.4 孵化管理孵化期间应有专人管护。主要管护工作有:·水质管理:自来水和井水需在池中曝晒3d~5d;地表水须经60 目~70 目筛绢过滤,清除桡足类、枝角类、剑水蚤及蝌蚪等敌害生物。·每天清洗过滤纱网,捡出死卵,适时翻卵,以保证盘内排水畅通、清洁,防止受精卵局部缺氧。·检测水温、pH 值等水质指标,详细做好孵化记录。 6.5 后备亲鲵的选择 6.5.1 选择的年龄与体重后备亲鲵年龄和体重选择标准参见表4。表4 后备亲鲵年龄和体重种类年 龄体重(kg)雄鲵5~6≥ 2.5雌鲵5~6≥ 2.06DB61/T 533—2011 6.5.2 选择的时机挑选后备亲鲵宜在以下三个时期进行:·一龄选择 稚鲵与幼鲵经过一年的生长发育,会初步显示生长性状。此时,宜进行一次选择。选择 原则:选留同群体中无病的优良苗种,淘汰生长发育不良或残次的个体。·三龄选择 挑选摄食情况好,体质健壮,无发病史的个体,大小个体均要选择。·六龄选择 宜在繁殖季节进行,选择副性征发育明显的留作种用,个别发育成熟的大鲵,可作初 次繁殖用,淘汰发育不理想的大鲵。 7 大鲵养殖技术 7.1 稚鲵的培育 7.1.1 培育工具可采用稚鲵池或长方形的塑料箱作为培育工具。
塑料箱长边一侧钻一排小孔,大小以保证稚鲵不外 逃为宜,孔到盆底深度为5cm。另一侧为进水孔。宜采用微流水培育。 7.1.2 培育密度稚鲵以每平方米放养150 尾~180 尾为宜。 7.1.3 日常管理稚鲵培育日常管理主要环节是“水质、水温、防病”六个字:·水质 要求水质清新,并经过过滤、曝气,水中溶解氧应保持在6mg/L以上。·水温 水温宜控制在18℃~20℃,并保持恒温,昼夜水温差不超过±1℃;留作种用稚鲵,培育水 温与自然界水温基本一致。·防病 稚鲵培育期间主要防止鲵体受伤和营养不良。每隔10d彻底清洗培育池一次,并用15mg/L 的高锰酸钾溶液或400mg/L的氯化钠进行消毒,消毒后用清水清洗池子。 7.2 幼鲵饲养 7.2.1 放养前准备幼鲵放养前,应对幼鲵池进行清洗,并用400mg/L的氯化钠或1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器具用50mg/L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min消毒;待3d~5d消毒药物气味消失,并用清水冲刷后放苗,同时需要将幼鲵池 水温调节到与孵化水温一致。 7.2.2 培育密度幼鲵的放养密度参见表5。表5 幼鲵放养密度2幼鲵规格放养密度 (尾/m )3 月龄100~1306 月龄50~80 7.2.3 苗种质量7DB61/T 533—2011反应敏锐,无伤残,无畸形,无疫病,无药物残留;色泽鲜艳,体表完整无伤,有一层正常清洁透 明的保护膜。
7.2.4 饵料与投喂饵料质量应符合 5.2.2.2 的要求。尽量使用鲜活饵料,注意饵料规格的适口性。投喂时间以每天下 午16:00~18:00为宜。具体投饵方法参见表6。表6 不同规格幼鲵投饵量及投饵频率规 格投喂量投喂频率饵料种类饵料处理18℃~22℃ 隔1天1次用3%~5%的食盐水浸泡2min~投喂后1h 内略有 15℃左右3min,洗净后投喂;如果是冰冻开口期隔2天1次 红线虫、卤虫。剩余为宜。的,先解冻,再用1%食盐水消10℃左右隔3天1次毒30min,漂洗干净后投喂。鲵体重的4%~5%,切碎去壳剔骨的 用3%~5%的食盐水浸泡2 min~4个月每天投喂1~2次。少量多投。小虾或小鱼。3min,洗净后投喂。鲵体重的3%~4%, 根据吃食和水温情况确定投 小虾、小鱼,或去 用3%~5%的食盐水浸泡2 min~6个月少量多投。喂次数。头的鱼、虾等。3min,洗净后投喂。适口的鱼、虾等水鲵体重的2%~4%, 根据吃食和水温情况确定投用3%~5%的食盐水浸泡2min~1 年生动物,或切片少量多投。喂次数。3min,洗净后投喂。鱼、动物肉块等。 7.2.5 分级饲养管理幼鲵饲养过程中,每个幼鲵池应保证个体大小基本一致;个体大小出现差异,应及时分级饲养。
7.3 成鲵饲养 7.3.1 放养前准备参照7.2.1给出的要求。 7.3.2 苗种质量应符合7.2.2的要求。 7.3.3 放养密度成鲵饲养阶段应按规格大、中、小分级分池饲养。放养密度参见表7。表7 不同年龄成鲵放养密度2规格放养密度(尾/ m )1 龄(体重 100 克/尾)15~201.5 龄(体重250 克/尾)10~152 龄(体重500 克/尾)3~53 龄以上18DB61/T 533—2011 7.3.4 投饲 7.3.4.1 饵料种类成鲵的饵料种类主要为鱼、虾、蟹、蛙、贝、鸡鸭肉快等。饵料质量应符合 5.2.2.2 的要求。 7.3.4.2 投饲量每次投饲量以大鲵体重的1%~3%为宜,一天投喂一次。可根据水温和摄食情况及时调节投饵量和投 饵频率。 7.3.5 日常管理成鲵饲养管理应重点做好以下日常工作:·控制水温和水质。常年保持水质清新,及时清除残饵、粪便。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注意防寒 保暖。夏、秋季宜每隔2d~3d清池一次;冬、春季宜每隔6d~7d清池一次。·适当调整饵料种类,改善营养搭配。·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减少经济损失。·勤于观察,搞好管理,做好生产日志和摄食、用药等记录 (参照附录A、B、C、D、E、F、G)。
8 疫病防治及管理 8.1 病害防控措施大鲵病害防治应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日常管理中应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病害 预防工作:·大鲵驯养繁殖场的建设应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生境,并采取生物、物理等措施保证用水质量。·做好消毒工作。通过鲵体消毒、饵料消毒和工具消毒等措施,控制和消灭病原体。·投喂药物要注意休药期。休药期应符合NY 5070 的有关规定。·建立防疫制度。养殖场应建立健全防疫制度,配备防疫设施,实行生产区封闭隔离管理;引进物 种或发生疫病应进行隔离,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发生重大疫情,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按照有关程序采取封锁隔离措施,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 做好患病大鲵的隔离、治疗或捕杀以及无害化处理工作。 8.2 防病药物使用发现病鲵应及时诊断病因,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治疗药物的使用应符合NY 5071 的相关规定,并认 真做好用药记录 (参照附录B、F)。不允许使用国家禁止药物及化合物和添加剂。 8.3 大鲵用药后的管理措施用药治疗后的大鲵,体质较弱。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治疗后的管护工作:·隔离暂养,降低养殖密度和水体温度,保证水质清新。·防止消毒液对大鲵的伤害,冲刷池子,增加水流量。
·改善饵料质量,增加营养,促进大鲵体质恢复。 9 引种与运输9DB61/T 533—2011 9.1 引种 9.1.1 引种的原则大鲵的引种宜遵循以下原则:·对引种地进行病情调查,保证引进物种不携带检疫性病原体。·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和产品合格证明,保证引种的健康和不含有任何药物残留。·到正规单位引种,并要求出具大鲵家系档案,防止近亲繁殖。·应做好引种记录。(参照附录A) 9.1.2 健康苗种的鉴别 9.1.2.1 形态特征未脱鳃时外鳃暗红,体色均匀且有光泽,无畸形,无肿大;体长10cm以上者应外鳃脱落。 9.1.2.2 观察苗种的反应用手搅动,苗种应在水底爬行有力,四肢活动自如。将水放干,行动敏捷者为健康鲵种。 9.1.2.3 同一批苗种且无检疫性疫病仔细观察均匀度,规格宜大致均匀,应无明显疾病症状。 9.2 运输 9.2.1 受精卵的运输22宜采用透气的箱子有水运输或塑料袋有氧运输。运输密度为600粒卵/m ~800粒卵/m 为宜。转运前应 剔除死卵,防止剧烈震动。最佳运输时机以从胚胎发育至第四卵裂后至触摸前为宜。运输时间超过0.4h 的应中途换水。 9.2.2 幼鲵的运输采用透气的箱子运输。
以规格为320cm×280cm× 120cm的箱子为例,每箱装运50尾~100尾;气温高时 应采取降温措施,防止温度波动过大。 9.2.3 成鲵的运输成鲵宜采用无水湿法运输。先单个装入透气的袋子,再装箱子。箱内大鲵个体间保持适当的间距, 防止相互叠压和温度波动过大。途中每隔1h淋水1次。 9.3 运输注意事项大鲵运输应注意以下事项:·运输水质应不低于GB 3838~2002 中Ⅱ类标准。·活体运输前必须停食3d~5d。·幼鲵、成鲵的运输水温宜为10℃~15℃,且温差不超过±2℃。长途运输应注意换水,及时清除粪 便及呕吐物。·运输过程中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的材料,严禁使用麻醉等国家禁用药物和化合物。 9.4 引种后的前期管理10DB61/T 533—2011 9.4.1 幼苗放养幼苗放养时水深不宜超过3cm,要逐渐调整水温,当运输水体与池水温差不超过±1℃时,让其自行 爬出进入池子。 9.4.2 投饵放养2d~4d后开始投喂。初次投喂量要适当减少,以后逐步增加至正常投饵量。 9.4.3 隔离暂养引种后应隔离暂养30d以上,经隔离检查健康无疫病后方可混养或饲养;体质差或携带病原的,应按 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引进的饵料生物也应隔离饲养,经检查无疫病后方可投喂。 10 质量验收 10.1 大鲵质量的验收,可参照国家、行业或地方同类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指标进行,并按照本标准9.1.2 的要求,检查苗种质量和档案资料,出具有关证明。11DB61/T 533—2011AA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养殖场采购苗种及亲本记录产地规格 时间(年、数量生活史特征体重体长检疫情况合格证书情况新建编码月、日)省 市县 养殖场(尾) (包括父、母本)(克) (厘米)□检疫:□未检疫□有:□无□检疫:□未检疫□有:□无□检疫:□未检疫□有:□无□检疫:□未检疫□有:□无□检疫:□未检疫□有:□无□检疫:□未检疫□有:□无□检疫:□未检疫□有:□无□检疫:□未检疫□有:□无12DB61/T 533—2011BB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养殖场采购药品及化学品报备 序号药品名称主要成分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用法用量主要用途安全停药期检测情况□检测合格:□未检□检测合格:□未检□检测合格:□未检□检测合格:□未检□检测合格:□未检□检测合格:□未检13DB61/T 533—2011CC附 录 C(资料性附录)养殖场技术/管理人员备案卡 姓 名性别签名 毕业时间年 月 日 学制 毕业学校所学专业 所属养殖场(盖章) 养殖场编号 现任职务任职时间年 月 日工作经历 起止时间工作单位从事工作职务/职称备注培训经历 培训时间培训内容主办单位考核结果培训证明14DB61/T 533—2011DD附 录 D(资料性附录)养殖场大鲵出入池纪录 养殖池编号:养殖人:入池情况出池情况出池后编号苗种编码入池时间数量规格数量规格检验出池时间(上级编码备注后补编码+后补编码)(年、月、日)(尾)(克)(尾) (克)等级(年、月、日)15DB61/T 533—2011EE附 录 E(资料性附录)养殖场生产管理记录 养殖池编号:养殖人:时间天气水质监测情况投喂记录巡池检查记录(年月日)气温 水温 pH 值 溶氧 氨氮 其它 饵料来源饵料名称投喂量其它16DB61/T 533—2011F F附 录 F(资料性附录)养殖场大鲵用药记录 养殖池编号:养殖人:大鲵规格时间数量开具水温 体重 体长使用目的处方药物名称使用浓度使用方法操作人备注 (年月日)(尾)处方人(克) (厘米)□消毒,□防疫,□治病□消毒,□防疫,□治病□消毒,□防疫,□治病□消毒,□防疫,□治病□消毒,□防疫,□治病□消毒,□防疫,□治病17DB61/T 533—2011GG附 录 G(资料性附录)养殖场大鲵标签记录养殖单位地 址养殖证编号()养证[]第 号 驯养繁殖证编号()水野驯繁[] 号 苗种生产许可证编号 产品出场序列号产品规格出场时间 产品检验人(签字)起止时间养殖池编号养殖人养殖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