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俗名蚂蟥,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水蛭养殖技术要点
1.水蛭的选址建池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 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为便于水蛭的栖息和产卵,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 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2.投种放养
蚂蟥苗种的来源可以捕捉、购买或自繁。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中国传统作为药用的蚂蟥有三种: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金钱蛭体形大,产量高。金钱蛭即农村中俗称的“牛蚂蟥”。牧牛时常爬在牛身上吸血,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都可产卵繁殖, 于3月下旬至4月(长江流域,下同)产卵茧,卵茧产于泥土中,一般产卵茧1~4个, 每个茧内幼蚂蟥数为13~35个,多数20个左右,每个蚂蟥一次可繁殖60~80条。幼蚂蟥于6月大量出现,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以上,到9 、10月间长得与成体难以区分。以早春放为宜。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
3.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⑴、繁殖池的建造:池面积宜为30平方米左右,宜建成5米×5米或6米×6 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中间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 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一般分为小型养殖池与大型养殖池两种:
① 小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修建宽3米,深1米的池沟,长度不限。也可建若干小池共硬,池埂宽40厘米,每一池内设出、入水口。池中间必须有50—100厘米宽的产卵平台,平台与水面在一个水平面上,平台上面堆放一层20厘米厚的腐殖土壤。作为水蛭产卵繁殖的场所。水位50—60厘米为宜。
② 大型养殖池的建造大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情况而建成不同的规格的池子。如果水源不方便,还可以在池的底部铺上一层塑料薄膜。池底应放入适量的河泥,以增加水的有机质含量。水中栽植一些水草,可以净化水质,增加水中含氧量。池岸上最好再埋上一圈尼龙网纱(高0.5—0.6米),用以阻挡蛙、蛇等天敌进入养殖池。为了防止夏季水温过高、光线太强,可在池的岸上栽培垂柳等树木遮阳。
⑵ 种蛭的选择: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年龄应在2年以上,体重3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这样的蚂蟥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蚂蟥的投放量按池中平台陆地面积计算,一般每平方米放1.5千克左右。种蚂蟥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
⑶ 繁殖: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蚂蟥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 月中旬(随个体差异而不同),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蚂蟥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
⑷ 孵化管理:蚂蟥产卵茧后即可收取捕捉另池饲养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卵茧让其在穴道中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约11~15日孵出幼蛭。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随着幼蛭的生长,纵纹间的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 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而变化成成体的色纹。在孵化阶段,应尽量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面要保持湿润,可覆盖一层水草,若碰到下雨天气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没过平台, 保持差距3厘米左右。把繁殖后的种蚂蟥捞出后,即可投放幼嫩的蚌类和螺狮供幼蚂蟥取食,幼蚂蟥孵出后两,三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三天后即可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取食蚌、螺狮的血液和汁液,在一个蚌的体内,会钻入数10~100条幼蚂蟥, 随着幼体的长大,它们会吞食蚌、螺狮的整个软体部分,幼蚂蟥生长迅速,半个月后,平均增长达15毫米以上,即可转入大池中饲养成成蚂蟥。
怎样建养蛭池
答:建养蛭池应因地制宜,将当地现有的沟、塘、池、水田稍加改造便可,规模据养殖户的投资大小来确定。若是一般水田,应纵横交叉开挖宽 3米、深1米的沟,长度不限,形成产卵平台。四周埋上一圈尼龙网防逃。若是池塘改造,池塘四周必须建筑产卵平台(宽0.5-0.8米),以便水蛭产卵。无论是水田,还是水泥池、池塘等都必须建筑产卵平台,并围一圈尼龙密网防逃御敌。水蛭养殖,应实施生态养殖,即水中栽种水草,水上放养浮萍(占整个水面80%以上),水里放养水蛭,水底放养一定数量的螺蛳(如田螺等),按种蛭:螺蛳二1:1.2-1.5比例投放)。实践证明,用螺蛳喂水蛭,成本低,生长快,对水质无污染。这样,水蛭和田螺的粪便供水草、浮萍吸收,田螺吃水草和浮萍,水蛭吃田螺,它们之间可循环利用,形成互相依存的生物链。
水蛭有哪些病害和天敌
答:水蛭适应性强、发病率极低,目前还未发现暴发性疾病和传染病。水蛭常见的病有干枯病、吸盘出血、腹部结块等。水蛭天敌有青蛙、蟾蜍、水鸟、鸭子等。因水蛭生害主要是环境不适合造成的,因此只要给水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一般是不会发病的。用尼龙密网在水蛭池的四周建50厘米高的防护网,可防水蛭逃跑、抵御敌害。
环境对水蛭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答:养蛭环境包括温度、水质和饵料。
(1)温度。水蛭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水蛭的生长发育直接受到环境温度的制约。水蛭的适宜生长水温是10-35~C,在25-30~CH寸,生长最快;2—lO~C是它的适宜休眠温度。
(2)水质。水蛭要求水和土壤中性偏酸,pH值6.5-7之间,肥水透明度在 20-30厘米。水土碱性不能过强。
(3)饵料。一般以螺蚌、小昆虫、软体动物等作为水蛭的饵料。这类饵料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
看过水蛭养殖技术要点的人还看了:
1.养殖宽体水蛭的要点有哪些
2.水蛭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3.水蛭饲养的方法有哪些
4.水蛭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