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余新民,一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普通的劳动者,梨文化传承人,脱贫攻坚领路人。他天天笑呵呵地忙碌着,为梨树村的乡亲们,为自己热爱的这一片土地。在四川省仁寿县梨树村,上至80岁的老者,下至3岁孩童,无人不晓这位余书记,人们心中认可的“书记”。他用一生默默地为乡亲们寻找致富路;他找到了,并用一生为之而奋斗,不怨天不怨命,默默地守护着村里那一颗长满雪花的树……
【人物名片】 余新民,男,汉族,四川省仁寿县人,1952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中专学历,农民技术员,现为仁寿县曹家梨协会会长梨树社区党总支委员、梨文化传承人,2003年初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余新民认真研究学习梨树栽培技术,解决了梨树四季嫁接中的难题,带动曹家2.6万亩梨树早结丰产;不断引进新技术,改良新品种,使曹家梨得到了稳步发展,推动曹家梨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全县唯一一个“双地标”农产品;创建古法梨膏工艺坊和梨膏糖加工厂,每年可解决梨果100万斤以上,增加梨农收入100万元以上。他可谓真正地脚踏实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一、梨树伴成长,立志改变家乡模样
“梨花雨,轻轻洒。梨花开满我的家,最想去的地方呀是曹家。那里满山遍野梨花香,洁白如雪飘落在枝桠。古老的梨树年年开花,梨树下坐着爸爸妈妈。故乡的老屋前开满梨花,我想念的她呀,走过梨树下,风轻轻吹梨花雨,花雨轻轻洒。夫妻树下,听不完的情话,梨花盛开的地方总让人牵挂……”2018年6月初的一天,笔者走在去采访余书记的路上,听着仁寿作家怡人老师的《梨花雨轻轻洒》这首歌,脑海里浮现出万亩梨园绽香开放,雪白梨花绵延山间田野。沿着万亩梨园旅游步道,走来一位中等身材,额头宽阔,精神抖擞的老者,他就是梨树村的领头人――余新民。于是我们就在挂满梨子的梨树下开始了交谈。
1952年秋天,一位小男孩在仁寿县曹家乡梨树村出生了。梨树村在龙泉山脉中段,典型的丘陵山区,环境优美,植物茂密,祖辈们就在村中栽下了上千株梨树。童年生活清苦,常常一天只吃一顿,但余新民和小伙伴们欢快地在梨树下玩耍,饿了就爬上梨树摘果子吃,那种涩涩的酸甜的滋味陪伴了整个童年。
特别开心的是每年三四月,梨树开花了,像天空撒下了雪花。余新民和姐姐以及四个妹妹,就在这梨花下玩石子棋、踢毽子。上下课也会经过村里的梨花树,梨树花就在心里生了根,小小的余新民在心里发誓,一定要让家乡的梨树成为村里的摇钱树。
1976年,24岁的余新民已长大成人,在曹家乡农机站工作,这在村里相当地惹人眼球,他的终身大事成了村人关注的焦点。经热心的红娘搭线,余新民和曹家乡兴无村的代淑英相识。代淑英是一个人见人爱的漂亮姑娘,深得余新民父母姊妹喜欢!
初次见面,余新民就告诉代淑英,他有一个梦想,一定要让曹家乡的老梨树焕发新机,让曹家梨走出曹家乡,走向全国!代淑英被深深地感动了,感动于这份坦诚,对余新民增添了许多好感。经过两年时间的交往了解,两个年轻人于1978年喜结连枝。
二、辛苦带群众, 用科学技术来致富
1969年,余新民初中毕业,到社办企业曹家乡农机站上班了,不怕苦累,他学到了不少机械技术活。上世纪80年代初,农机站改制,余新民下岗回家务农,他就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跑运输。跑运输的途中,看到曾为村民补充油盐钱的1000多株老梨树,因品种老化,梨子又酸又涩卖不成钱,余新民心疼极了。上世纪90年代初,余新民当选为生产队队长,传统的耕作没有给村民带来富裕,他开始琢磨出路。当时县委县政府正在搞农业结构调整,余新民引种了巨峰葡萄。葡萄栽在山上,需要大量的水,山上缺水,结果没有成功。总结经验,后来改种葡萄在田里才成功了。
1995年,余新民被选为梨树村党支部书记,他深刻地意识到:梨树村的优势在梨树,但老祖先留下的“老把式”已经不管用了,种梨要致富,必须要学习掌握新技术。他自费订阅了《落叶果树》《中国柑桔》等6种农科杂志,潜心学习果树种植管理技术。1996年春天,揣着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700元钱,余新民前往河北清县、北京大兴等地访专家、学技术、引品种,不久又参加了农广校果树专业学习,获得了中专学历和高级农技师职称,成为全乡第一个高级农技师。
在专家指导下,余新民带领村里的“土专家”“土秀才”,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总结完善花芽腹接技术,做到当年嫁接当年挂果;掌握梨树四季嫁接的技术要领,使每一个新品种推广时间普遍缩短2至3年;发明幼树“丫”形整形技术,第二年便可形成果枝;通过肥水管理和挂果量的控制,妥善解决梨树“大小年”的技术难题……
余新民带领技术员们逐社逐户进行高桩嫁接,但一些群众思想一时转不过弯,不准他们嫁接,有的甚至拿起竹竿要把他们从树上弄下来,品改工作进展缓慢。为了说服群众品改,余新民首先在两株老梨树上进行了实验,到了第二年春天,被做实验的两株梨树就老树新绿,枯木逢春。第一年品改第二年就挂果,产量200多公斤,卖了1200多元,第三年产量就高达400多公斤,卖了2000多元。品改实验的成功激发了全村品改和新植梨树的热潮。
曹家梨种植面积已达2.6万亩,年产量9千万斤,年产值2亿多元。每到花开的季节,曹家梨花“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一场梨花雪铺天盖地,漫山遍野,一片花的海洋,一片雪的世界,犹如走进了花的国度,走进了雪的故乡。
据《仁寿县志》记载,曹家在4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就开始规模化种梨,梨的品种繁多,皮薄核小、味美多汁,尤以黄金梨品质和口感最好,是当年敬供皇帝的贡梨。目前,曹家梨有优质品种10多个,全园以丰水梨、黄金梨、园黄梨、金花梨为主,形成了早、中、晚熟的配套产品,均已被国家农业部授予“绿色食品”称号。
1997年8月,村里成立了优质梨技术协会,积极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和销售服务。为提高曹家梨的知名度,村里每年在梨花盛开的时节,举办“梨花节”,吸引外地客商前来观光旅游,洽谈营销业务。每年7月或者8月举办“采摘节”,宣传梨乡。
三、做人大代表,忠实维护群众利益
已经当了13年支书、4届人大代表的余新民对村里百姓的生活十分关心。由于村里的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少人多,平均每个人只有6分土地。如何引导农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增收成为余新民不断思索的问题。为此他提出“山上找票子,田里饱肚子”的发展观。
何为“山上找票子,田里饱肚子”?余新民笑着解释说,山上找票子,即在山上种果树等经济作物,而田里饱肚子,则主要是在田里种植高产量的葡萄。这样就能充分利用丘陵这一地形特征,真正做到不浪费每一寸土地。由于余新民的大力倡导和新技术的引进,现在已能做到果树当年嫁接、当年结果,令农民们着实获益不少。
“我就感觉啊,这十多年来自己想做的事情实现了,大家对生活也满意了。”余新民的眼里写满了笑意。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余新民并不满足于目前已取得的成绩,他开始了新的思考和探索。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将自己的建议从山区带到了首都。他认为现在还应该加快扶贫攻坚,帮助最后一批农村的弱势群体彻底脱离贫困,特别是应该完善农民的医疗补助制度,让那些因病返贫的乡亲们能够重新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同时还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的道路问题,让产品的销售之路能够越走越宽阔。
余新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急所苦、所思所想。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他发动全村党员干部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为群众无偿提供树苗、帮劳助耕、指导技术,发展水果生产。
随着梨树村梨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道路不畅严重影响了销售,修路致富成为了全村1000多号人最为急迫的呼声。余新民先后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商量修路方案,共同制定工程发包、资金筹集和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的具体办法。短短一个月时间,全村群众全部交齐了人平400元的公路建设资金,于2002年底修通了村道水泥路。2003年2月,采取同样的办法,通过村民自治,筹资3.5万元,义务投劳2000余个,新修渠洞80米、渠道500米、水泥平桥1座,进一步改善了全村的基础设施。
现在的犁树村,水泥路已变成了沥青路面,青山绿水,鸟语花香……
四、制作犁膏糖,为群众排忧解难
2005年,余新民当选为梨协会会长,犁子滞销,当时才卖5毛钱一斤,许许多多的果子烂在了土里,余新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和支部委员们商量利用合作社、协会,组织生产销售,把会跑销售的能人们招进来管理,又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向全国销售曹家贡梨。余新民想起小时候没有东西吃,小伙伴们上树摘梨子回家,洗净切块,放铁锅里煮来吃,每次吃都是甜甜的,那种味道一直贮存在心里,于是余新民创建了古法梨膏糖工艺坊。到了2015年,犁子树上有很多小果子卖不脱,余新民再次想起小时候煮梨子吃的往事,于是开始建设梨膏糖生产工厂,余新民和协会班子的陈明九、陈军等多次去浙江省温州市采购设备。从注册“陵州”牌商标,办营业执照等各种手续以及购买设备,安装调试到生产成功,再到销售,创建品牌,余新民和他的团队们用了两年时间,现今陵州牌梨膏糖包装精美,远销全国各地……
生产梨膏糖的设备有清洗设备、粉碎设备、压榨设备、蒸煮浓缩设备等等。梨膏糖的制作流程也很简单,先将雪梨或白鸭梨洗净再粉碎压榨汁液,再将汁液用锅炉蒸煮,最后浓缩成糖膏,再包装即可出售了。余新民介绍说:“我们的梨膏糖是纯天然的,没有加入任何添加剂和中药材。”余新民笑了笑:“梨子属于凉性水果,也就是说梨膏糖的功效就是清火润肺,治疗咳嗽多痰和气管炎,哮喘等。”
余新民创建的古法梨膏工艺坊和梨膏糖加工厂,每年可解决梨果100万斤以上,增加梨农收入100万元以上。可以说是为果农办了一件大好事。
五、举办采摘节,丰富梨乡文化内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聚焦农业生产,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每年7月或8月,一坡坡梨树上梨子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一簇簇的梨子特别耀眼,散发着诱人的果香,让人垂涎。曹家梨丰收时节,在县委县政府及曹家镇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曹家镇敬梨仪式暨采摘节仪式都会如期举行。
在每一届采摘节上,余新民和他的班子是最忙碌的时候。他带着一群可爱的梨仙女、梨童子列队整齐前往敬梨仪式举行地点曹家镇金梨广场。
一阵悠悠的朗诵声传来:“龙会山之怀抱,陵州境之南方。锦绣铺兮曹家,春曲荡兮梨乡。聚千古之精气,融万载之圣光。水澄碧而柔美,山巍峨而雄壮。”在《百年梨乡赋》的朗朗声中敬梨仪式正式开始。随着曹家梨乡第十八代传承人余新民从一颗百年梨树上摘取“圣果”,敬梨仪式正式结束。
开幕式当天,举办敬梨仪式、抬工号子表演、舞蹈节目,还有趣味横生的削梨比赛和吃梨比赛。节目表演把整个采摘节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期间还举办梨园展览会、认养果树、摄影比赛、老年歌舞表演等活动,为采摘节增添许多亮点。
采摘节除设有现场采摘、品尝体验活动外,还开展水果贮存培训会、绿色生态梨生产技术咨询与生产资料交流会、认养果树活动和凸显仁寿百年曹家梨的发展成果的摄影书画活动;举办以“养生贡梨宴”为主的美食文化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熬制曹家梨膏糖)展示展演。
据《仁寿县志》记载,公元1710年,清康熙帝钦定仁寿县曹家梨为“一品贡梨”,下诏圈出曹家东山里(现梨园村)所产之梨专供朝廷,并立下界碑。上书:“皇家贡梨园”。曹家镇所属余、曹、万三姓也被认定为了“贡梨农夫”。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昔日的贡梨农夫已传承至今,余新民恰好是第十八代贡梨农夫的传承人。在余新民指导帮助下,当地村民依照代代相传的古法种植梨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当地依托“曹家梨”品牌,做大做强梨产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曹家镇也因此成为仁寿“南梨”的中心,四川的主要产梨基地。目前,曹家梨有优质品种10多个,全园以丰水梨、黄金梨、园黄梨、金花梨为主,形成了早、中、晚熟的配套产品,均已被国家农业部授予“绿色食品”称号。
同时,曹家镇与时俱进为梨树贴上“二维码”以示身份。
2018年7月19日下午,中国·仁寿富锗土壤高峰论坛会议在黑龙滩长岛洲际酒店举行。与会人员一同观看曹家梨宣传视频,听取仁寿电商推动曹家梨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专家们纷纷就曹家梨下一步的发展思路给出了专业性意见。
近年来,在仁寿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曹家镇始终围绕“百年梨乡”品牌,推进百年曹家富锗贡梨做大做强。截至2019年,全镇已种植优质富锗六月雪梨、富锗黄金雪梨、富锗龙眼贡梨、富锗金花梨等2.6万亩,年产量8千万斤,年产值2亿元以上。2019年,百年曹家梨市场最高价格达19.8元/斤,除销往北京、上海等地,还远销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及一带一路国家。
(资阳市社会福利院 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