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从南到北各地陆续进入春耕时节, 广袤田野呈现生机勃勃。如今,科技所注入的强大动能,让农业从“跟着感觉走”到“数据说了算”,本周的打卡两岸,我们一起去探索智慧农业,破译丰收的密码。

禾祥西新农业董事长 福建省创业之星 方照:底下这边是茄子,上面这个接穗的部分是番茄,等于是在同样茄科里面,不同的品种之间做了一个嫁接,主要是提高它的抗病性,植物适应一些气候、外界条件的能力更强。

聊起小番茄种植技术,方照就打开了话匣子。毕业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他,与小番茄结缘已有八个年头,如今在厦门集美经营着两百多亩的农业基地。大棚里,一颗颗小番茄饱满圆润,一条条滴灌管道错落交织,穿行其间的工人们忙着给植株授粉、修剪病枝。

禾祥西新农业董事长 福建省创业之星 方照:因为我大学时期就在创业,当时是做互联网项目的,我们当时就一直背负着一个理念,想要把农业这样非常大的一个领域,加入互联网元素去做一些提升跟改造。

大学生当起“新农人”,种出了“科技味儿”的小番茄,方照的大棚早早实现了“种植不见土、浇灌不见水”。小番茄采用椰糠作为基质进行无土栽培,能够防止土传病害,避免使用农药;连接每个大棚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通过一台计算机进行总控,定时定量精准浇灌;现代化农业大棚里,还配备了控制光照的“防晒伞”、帮助散热的通风扇。

禾祥西新农业董事长 福建省创业之星 方照:在厦门这边种植,以我们目前的模式,每一亩成品果的产量应该在8000斤左右,目前的终端零售价格平均在20-30元/斤之间。(未来会)把一些比较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包括农业方面的管理理念,尽可能地去做一些带动,不管是周边的一些企业,或者是一些农户,做带动等于也是创造社会价值。

芭芭拉(厦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饶晓峰:这个正好是在做植物补光灯的,有多路调光谱的,白光、红光、紫外光,包括远红光,四路调光谱,现场会输出四路信号,方便客户对光谱进行调节,来比较好地达到促进作物生长的目的。因为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对光谱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现在讲光也是有配方的。

眼前,工作人员正在研发植物的“光配方”。另一头的展厅中,则陈列着农业智能云平台控制系统、集装箱种植系统、二氧化碳发生器等等现代农业设备。玻璃柜里,摆满了公司成立至今所研发生产的各类农业环境控制器。

芭芭拉(厦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饶晓峰:早期生产的产品,像这些都是叫单一控制器,主要是控制作物生长的环境,所需要的温度、湿度等等这些参数,后来我们就发展成多功能的控制器,也就是把这几个参数结合在一起。到现在发展成集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灯光控制、二氧化碳控制,以及配肥和灌溉为一体的,智能化、自动化的集中控制系统。

如今,公司的科研人员步履不停,投身“智慧春耕”,抓紧研发一种可适用于农业、养殖业、医疗等多领域的离子敏传感器,目前正在申请芯片的发明专利。

芭芭拉(厦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丽强:传感基础跟传感方案的解决是重中之重,只有在传感方案解决掉以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做整系统。而且中国尤其是在农业口(所需要的),很多灵敏的传感器在国外都有,但是你要进口就比较困难,成本也非常高,可能一个传感器要3000元左右。那么如果运用我们的芯片传感方案,我们可以控制到成本到大概几百元,目前研发项目已经有相当的进度。

只要一台手机或一部平板,一个人就能监控几千平方米的农田,科技与农业的加速融合,描绘出了现代农业新场景,也耕作出新农人的希望田野。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