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农民朋友来说,冬天是寒冷的,同时冬天又是悠闲的,这时候大地在沉睡,万物在冬眠,可勤劳的庄稼人却过不惯这闲散的日子,如何在寒冷的天气里创造些价值,就成了大家首要考虑的问题。

图片

新年的第一天,略显消瘦的村庄在冬日的抚摸下,安静得像个熟睡的孩子,在马铺镇完老家村,村民刘大姐正和邻居站在大门口晒太阳,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天,手里可都没闲着,特别是刘大姐,只见她将几根小麦梃子麻利地拧在一起,不大一会儿,胳膊上挂的带状编织物就越来越长。

图片

刘大姐见大家感兴趣,爽朗地笑道:“你们没见过这东西吧,听说很多地方都没有,在方圆数十里,也就我们附近几个村子有这个,我们编织的这东西,俗称辫子,主要通途就是编草帽,就是咱农民夏天下田干活时,头上戴的那种草帽,又透气又轻便,价格还便宜,非常受咱农民的欢迎。”

图片

在完老家村,经常能见到坐在太阳下埋头掐辫子(当地人对编辫子的称呼)的大婶大娘们,寒冷的天气,把手插在兜里都嫌冻手,此刻,她们拿起在水里泡过的小麦梃子,任手指在寒冷的空气里麻利地辗转腾挪,遭如此大的罪,掐辫子的经济效益一定很高吧。

对此,刘大姐苦笑道:“高啥呀,一顶草帽才多少钱呐,一把辫子30圈儿,一圈2尺,那么大一捆才卖3-4元钱,手快的邻居,一天能掐十几捆,即便是手快,这个数量也得耗12个小时以上,才能挣四十多元的收入。

图片

所以,在咱们当地,掐辫子就成了农村人冬季的主业,早上坐在床上掐,白天坐在太阳下掐,晚上找个人多的邻居家,大家边聊天边掐辫子,一掐就是半夜。

现如今农村人生活水平提高了,掐辫子的收入也水涨船高,若是在以前,比如我小时候,一捆辫子才几分钱,那时候的农村人,没什么赚钱渠道,不像现在又是外出打工,又是进城做生意,掐辫子就是咱农民冬季主要收入来源。

图片

那时候无论是老人或者孩子,几乎都会掐辫子,有时候家里有听话的男劳力,也会跟着一块掐,手比较麻利的,掐起辫子来,比女人还要快。”

据了解,掐辫子不但辛苦,采收小麦秸秆同样费时费力,在掐辫子盛行的区域,种植小麦品种要选择高杆的,小麦成熟后,不能使用小麦收割机,要用人工割掉,捆成把,运送回家后,排在向阳处晒干。

图片

晒干后还要进行脱离,既手拎着麦秆,将麦穗摔在石头上,从而达到脱粒的目的,脱粒后,还要将小麦梃子从小麦秸秆上拔下来,而后捆成把,就可以储存起来,等到冬季农闲的时候,就可以加工辫子了。

对于农业现代化基本普及的年代,凡事都讲究效率及成本,以上工序又脏又累又繁琐,加工的辫子也卖不了太多钱,所以,很多传统加工辫子的区域,如今掐辫子行业已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在这里见到,既感到新鲜又有些心疼,新鲜的是好久没有见过掐辫子的了,心疼的是那些在寒冬中坚持掐辫子的邻居们,为了些许的价值,所付出的代价确实有些大。

图片

最后,刘大姐也强调,虽然如今掐辫子不怎么赚钱,但这毕竟是农村人冬天的一种挣钱门路,还有重要一点就是,随着掐辫子的农户越来越少,这种传统手工艺说不定就要失传,这就看谁坚持得久了,谁坚持下去,说不定谁就是传统的继承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