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金鹰纪实卫视联合出品的2020年湖南本土“乡村振兴”“四季唱响”八集系列纪录片《最是一年春好处》后,作为“四季”系列的脱贫攻坚主题纪录片《盛夏有晴天》,8月17日起每周一、周二晚零点档,在湖南卫视《我的纪录片》栏目播出。今晚即将播出的第二集《向阳》,走进盛夏的衡阳祁东,见证奔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蓬勃希望。
游子归
有人说春天的祁东是绿色。而夏天,则遍地火辣金黄。初伏起始,对于衡邵东西走向的狭长干旱地的农民们来说,之后40天,一切难捱凌晨三点等日出,深山老林等日落,大城市赚钱反哺家乡的兄弟俩,用声画的方式勾勒家乡的风土民情。几年间走遍全县23个乡镇900多个角落。《祁东十二时辰》《大美祁东》等富有影响力的作品,让人们第一次看到航拍的家乡,也开始珍惜家乡的美。
从镰刀开路,到汽车上路,透过兄弟俩的镜头,这个曾经被遗忘的省级贫困村,让游客趋之若鹜。而那些背井离乡的村民们,也大批量回乡,就地生财。
这是槟榔芋长在地里的样子。看得见的是芋杆,看不见的则是芋头。贫困户肖端生今年通过国家贷款扩建了30亩地。从春天起,他忙碌了整整半年。梅塘村村民世代与槟榔芋打交道,往年此时,外地订购者四面八方而来,抢购场面挤破头。可如今,芋地只剩蛙鸣。兄弟俩帮助肖端生联系了祁东农产品电商带头人,使得槟榔芋很快销售出去。
上世纪开始,桃源洞村村民耗时一年半,开山凿洞肩挑土抗,一边将后代送出了村,同时也让祁东仔姜、槟榔芋搭配的特色家乡菜手艺,在县城以外的世界,声名远扬。五年前,陈文彬放弃深圳百万年薪回乡创业当起了农民,除开发展乡村旅游之外,他靠着开农家乐创新品菜,成了当地致富带头人。清晨,人们穿过村庄,就地取材。砍竹、摘荷叶、裹泥巴。面对纷繁复杂却调味剂泛滥的精致美食,这种粗鄙又直接的传统手工艺,在这里被保留了下来。
黄花菜保卫战
这是一种寓意为“母亲花”,又名“忘忧草”的小暑代表食物。七月,祁东县城一路向西的16万亩山野,“黄花菜保卫战”进入最“惨烈”阶段。躬身在山头田尾的祁东人与日同辉,磨炼着自己的血性。烈日当空, 40万祁东黄花菜农在一年中最热的40天抢收季里,需用“剥皮之痛”,换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而这种沿袭了五百年,挑战着人类劳动最强度的工种之下,充当主力军的,则是被世人称为“六一九九部队”的老人与小孩。
村民管小伟也是从女儿6岁这个年纪开始下地,“黄花精神”是这里每户花农家给予儿孙辈成长路上的传承。2011年从大城市逆流回乡的青年,选择了继续守着刀耕火种的旧时光。
作为县里第一个帮助黄花菜搭上电商快车的年轻人,8年时间,他将祁东黄花菜卖向了全国。而摘黄花菜的辛酸和卖菜的难,都在全靠自学的镜头里,和从未白过的皮肤上。
摘得及时,蒸得恰当,晒得足透,便是上等黄花菜。管小伟家的黄花菜干,采用的是祖辈传下来的古法工艺。蒸,凭的是父亲对于出锅时间和柴火功夫,而晒,则几乎全靠老天眷顾。
黄花孩子与黄花精神
这个眼睛里闪烁着星海的女孩叫张焱林,今年10岁。从小母亲离家不知所踪,而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家中仅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把她拉扯长大。曾经的她是千万个留守孩子的缩影。
每天张焱林的歌声笑脸,都会准时出现在学校合唱排练室里,这是由43个孩子组成的湖南省唯一一支留守儿童合唱团。在凉快的空调房里能像城里孩子一样追梦,忘却那些被烈日炙烤,繁重农活的日子,让“面朝黄花背朝天”的张焱林们,也开始敢于畅想快乐的童年。
有着“1168个孩子爸爸”之称的校长陈亮伟,黄花地长大,作为曾经第一代留守儿童,以精神滋养与全方位帮扶的方式,激励改变着新一代黄花地孩子。
无论是孩子们身边远到而来的践行者,还是“爱家乡、助家乡”的游子归,在这个夏天,人们熬住了天地的煎熬与炎热,剩下的便是大地的丰收和幸福的馈赠。“包容含蓄、顽强拼搏、与人为善”的黄花菜精神,让这片土地上所有的美好正如约而至,向阳而生。
湖南卫视&金鹰纪实卫视
脱贫攻坚纪录片《盛夏有晴天》
第二集《向阳》
今晚零点档
湖南卫视开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