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中级法院院长座谈会现场 省高院供图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强化院庭长对重点领域、疑难复杂、群体性纠纷案件的监管职责,成都市今年上半年服判息诉率达93.78%;开辟判后答疑专门窗口,成立专门答疑团队,判后答疑4356件次,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0.35%……在23日省高院召开的全省中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成都、泸州、德阳、广元等15个中基层法院围绕双向考评改革、诉源治理、院庭长监督管理、审判质效等主题进行了经验交流分享。今日,本报记者梳理了其中5家法院的交流发言。
成都中院
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 构建全链条全流程院庭长监督管理体系
成都法院主动更新理念、明晰规范权责、数字赋能管理,全力构建全链条全流程院庭长监督管理体系,推动司法办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主动管理,推动监管实质化。以能动司法推进实质解纷,强化院庭长对重点领域、疑难复杂、群体性纠纷案件的监管职责,今年上半年服判息诉率达93.78%。妥善办理涉大运会案件,有力保障办赛营城。承办医美行业“名保实贷”案件并进行穿透性审查,取得“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效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肯定。
规范管理,推动监管优质化。统一 26类案件裁判规则,发布示范性案例127期,推动法律正确统一适用。以“案件-纠纷”双向考评机制为引领,部署实施“双提速”工程,上诉流转、鉴定耗时大幅下降,严格监管防控长期未结案件,缩短案均审理时长。强化院庭长案件监管和带头办案职能,全市法院院庭长办理案件15万余件。
精准管理,推动监管现代化。精修考核体系,突出判后答疑、服判息诉、督促自动履行等工作。完善监管平台,深化23家办案质效管理中心建设,开展多种方式案件评查,归口改发分析管理,完善案件请示报告制度,实质化运行判前沟通机制,打通两级法院沟通屏障。升级智能保障,打造院庭长专属可视化行权功能,全域推广案件归档方式改革,让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更加简单便利。
泸州中院
努力建设泸州法院特色审管文化 推动审判质效趋优向好
今年以来,泸州法院努力建设具有泸州法院特色的审管文化,推动审判质效趋优向好。
始终坚持理念为本,持续推进审判质效管理实战化。树牢质效“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审执”工作理念,向市委主动报告审判质效情况,助力泸州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等重大部署深化落实。王德彬涉黑案等4件案件入选四川政法“五年百佳”案例。
始终坚持体系为干,持续推进审判质效管理实体化。抓实“前后”监督、“上下”联动、“内外”同步,压实院庭长监督职责,“四类案件”实质化监管比例100%,与相关部门强化协作,严格落实府院联动、示范诉讼等工作实施意见,凝聚工作合力。
始终坚持文化为引,持续推进审判质效管理实效化。聚焦想管敢管、能管会管、善管服管,着力强化思维提升、能力提升和效果提升。上半年,一审上诉案件移送耗时26.18天,同比缩短25.57天,发回重审、指令再审平均耗时10天,同比缩短15.93天。新增长期未结案件同比下降13.25%,无3年以上长期未结诉讼案件和3年以上久押不决案件。
广元中院
通堵点 激活力 强机能 以双向考评改革助推审判质效稳步提升
广元法院从环节堵点着力,打通纠纷流转“通道”。抽取全市近3000件案件,对各流转环节间隙时间、审限变更、执行环节进行分析研判。制定《关于案件上诉移送、审查、快审、调卷若干问题的规定》,对移送、审核、立案重点环节设置“5+3+5”天刚性流程要求,上诉案件平均移送周期缩短至19.59天。在省高院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增设5项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纠纷在院时间减少91.37天。
从程序释能入手,释放实质解纷“活力”。制定《关于全面推进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的指导意见》,全市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案件占同期民事一审收案总数近30%,平均审理时间12.69天。开辟判后答疑专门窗口,成立专门答疑团队,判后答疑4356件次,一审服判息诉率90.35%。
从审判管理发力,增强改革试点“机能”。制作《审限变更操作指南》,每日催办临期在办案件并留痕,审限变更率始终在6%以内,案件平均审理天数33.56天,二审案件独任审理适用率提升12.58个百分点。开展“三评查”1861件次,常态化邀请代表委员观摩庭审,被省高院评为“十佳庭审”1件,优秀裁判文书4份,优秀庭审8件,开展庭审观摩活动4次,超500余人现场观摩。
宜宾中院
以全流程节点公开促进“三个转变” 推动司法感受“双向同步”
今年以来,宜宾中院以“全流程节点公开”为切入点,努力推动司法公正自我评价与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双向同步”。
以人民为中心,促管理理念从“内部考核”向“当事人感受”转变。开展“一个纠纷一个案件”专项活动,分级分类标识全流程信息节点170余项,对关键节点短信主动推送,保障当事人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全域一体考评”机制,串联标记纠纷一审、二审、执行等案件,厘清各环节责任,今年二季度,上诉案件比一季度减少2577件。
以制度为支撑,促管理重点从“审理时长”向“流转效率”转变。建立审限变更由审判管理部门前置审查+院庭领导双重审批制度,今年1至6月,审限变更同比下降18.26%。制订工作指引,畅通办案“小节点”,上诉流转耗时、鉴定平均耗时、调解平均耗时分别同比减少16.53天、10.1天、2.99天。在宜宾三江中心法务区建立全省规模最大的执行指挥中心,完善跨区域集中统一执行机制,执行到位率同比上升4.56个百分点。
以信息化为保障,促管理手段从“人工模式”向“智能服务”转变。建设审判监督管理一体化平台,整合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各系统数据,对节点信息推送对象、推送内容进行智能识别判断,确保在“最小知晓范围”内应推尽推。通过“宜法公开”小程序,向当事人公开节点权利义务及平均耗时情况,上线以来,累计向6.23万名当事人推送9.02万条流程信息。
达州中院
围绕“实质化运行、优质化提升” 谋划推进“促公正、提效率”
以“理念变革”为先导,在“谋实”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实质化运行、优质化提升”工作思路,谋划推进“促公正、提效率”。举办“通达之州·学术行”大讲堂,以“关键少数”带动广大干警深度思考、关注前沿、把准方向。主动跟进研究双向考评改革试点方案,全方位预研预判。召开全市法院务虚会,基层法院院长围绕双向考评改革谈认识。
以“质量变革”为要义,在“提质”上动真格。紧紧围绕“案件-纠纷”双向考评改革,破解难点、打通堵点、促成亮点。破解服判息诉“难点”,用好考核“指挥棒”,推动案件改发率大幅下降。打通衍生案件治理“堵点”,压紧压实院庭长监管职责,防止“一案结多案生”。促成裁判自动履行“亮点”,加大诉内各流程的纠纷调处措施运用力度,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以“效率变革”为驱动,在“提速”上做文章。紧紧围绕“公平正义由谁说了算”的根本问题,让公平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尽快实现。管好“审限变更”,严格落实审限变更“关口前移”制度,对再次变更审限一律提级审批。管好“积案清理”,将积案清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长期未结案件化解率始终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管好“真空地带”,出重拳压缩案件流转间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