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秀:创业创新典范 产业扶贫楷模
中国经济网2017.09.1916:22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刘锦秀现任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田县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她小时候因为家庭贫困, 13岁就外出打工,23岁返回家乡创业。如今,她带领山区农民发展黑山羊产业,示范引领返乡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坚持不懈地向贫困宣战,从一个普通的牧羊女成长为山区农民创新创业、产业扶贫的“领头羊”。在她的带领下,黑山羊产业逐步发展成为罗田县农民脱贫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拥有“大别山牧羊女”美誉的刘锦秀,用自己辛勤奋斗的汗水和质朴为民的行动赢得了掌声和荣誉。她先后荣获 “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创业标兵”、“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扶贫先进个人”等称号,被授予全国青年五四奖章,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委员、湖北省青联副主席、湖北省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并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资料图片
坚持带领山区农民养羊致富
十四年前,刘锦秀经过多年打拼,终于在事业上小有成就。可是每当她回到家乡,看到父老乡亲的生活还是那样艰辛,故乡依旧还停留在贫穷状态,心里特别不好受。2004年,刘锦秀毅然放弃城里优越的环境和条件,怀着不忘贫困乡亲的质朴情怀,返回家乡故土,带领父老乡亲养殖黑山羊,为广大山区农民铺就了一条养殖黑山羊脱贫致富的锦绣之路。她先后组建了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建了湖北省首家集黑山羊科研、育种、养殖、饲料加工、屠宰精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黑山羊产业发展模式,闯出了一条适合返乡农民择业创业、适合贫困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黑山羊产业扶贫之路。
刘锦秀创业成功后,她矢志不忘初心,用自己守山创业的行动和真情真意的帮扶,感召吸引了一批在外打工的农民回乡创业。平湖乡秋千厂村2组村民张艳华,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过去长年离家外出打工,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户。2010年,刘锦秀吸纳他加入了养羊合作社。在他遇到困难、最无助的时候,刘锦秀为他更换了种羊,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并回收肉羊。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张艳华现存栏黑山羊418只。2016年出栏肉羊220只,收入28万余元,彻底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在刘锦秀的影响下,如今他也带动8个贫困户养殖黑山羊,成为当地大户带贫困户养羊致富的典范。平湖乡东冲畈村80后青年杨希,成年后一直在外打工,几乎习惯了城市生活。2015年,家父因病去世后留下200多只黑山羊无人放养。刘锦秀及时上门动员他回家养殖黑山羊,帮助他分析黑山羊产业发展前景。经过刘锦秀的耐心劝道,这位青年人终于解除了心中纠结,同意子承父业,成为大山里新一代“羊倌”。目前,全县像他们这样依托黑山羊养殖返乡创业的农民共有800多人。
湖北名羊公司暨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在刘锦秀的带领下,刘锦秀始终坚持以“服务社员,致富农民”为宗旨,实行“五统一”服务模式。即:统一提供种羊,统一栏圈建设,统一防疫消毒,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购肉羊。这些服务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山区养羊户缺良种、缺技术和销售难的后顾之忧,服务带动了以罗田为核心的大别山周边县市7700多户养殖黑山羊,极大地促进了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2016年仅罗田县社员养殖户出栏肉羊15万只,年产值近2亿元。
资料图片
积极参与黑山羊产业精准扶贫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刘锦秀积极向地方政府建言献策,与市县领导一起探索出“政府+银行+保险+企业+贫困户”的“五位一体”扶贫模式。她主动请缨,积极参与罗田县委县政府确立的黑山羊产业精准扶贫“33111工程”,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精准扶贫的市场主体,为扶贫养羊户提供良种供应、科技培训、疫病防控、母羊保险、肉羊回收等10项精准服务。
2015年,公司与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建立了黑山羊养殖结对帮扶关系,首批帮扶带动了406个贫困农户养殖黑山羊,每户养殖11只黑山羊(1公10母),共发放种羊4466只;当年发放种羊的贫困户,到2016年底,出栏肉羊3746只,收入307万元,户平收入1.16万元。目前存栏已发展到15600只,按照现已取得的增收效果预测,每个贫困农户都可以在三年内发展形成一项持续稳定增收的家庭产业,有望实现年人平收入过万元的预期增收脱贫目标。
为了保障精准服务落地生根,确保精准扶贫见实效,刘锦秀以现代互联网+的思维和视野,创新开发了黑山羊产业精准扶贫服务云平台系统,对全县实施黑山羊产业扶贫的农户建立了电子信息档案,实现了黑山羊产业精准扶贫和服务工作的电子信息化管理。
刘锦秀的全程系列化服务解决了贫困农户养羊的后顾之忧,调动了农户自主脱贫的积极性,着实让贫困农户看到了养羊盈利和脱贫致富的希望。
带领养羊农户走绿色发展之路
刘锦秀所在的罗田县,草山草坡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遍布全县的板栗林地面积就有100多万亩,适合发展林下养羊。为了推进大别山区黑山羊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她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实施天然草地改良,创新推行板栗林下种草养羊,引导农民把致富希望建立在绿水青山之上,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培植了绿色富民产业。在刘锦秀的主持下,研发制定了《大别山区黑山羊生态养殖技术规范》和《板栗林下种草养羊技术规程》,每年免费给养羊农户发放牧草种子,手把手向贫困农户传授板栗林下种草养羊技术,引领带动全县养羊户种草近10万亩。这一创新举措,解决了山区冬季青饲料不足的问题,保证了青饲料均衡供应,实现了黑山羊四季均衡增膘,探索出了一条农牧结合、草当粮种、资源利用的绿色发展之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资料图片
坚持为山区贫困群体排忧解难
刘锦秀致富不忘父老乡亲。为了帮扶更多的村民摆脱贫困,她总是设身处地,为他们排忧解难。由于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导致成片的农田因缺少劳力而无法耕种。为了增加农户收入,刘锦秀主动与村组对接,以每亩年租金500元的高价,把合作社周边的400多亩田地流转过来,用于种植青绿饲料。仅此一项,每年给周边农户增收20万元。
在合作社周边村组里,有一部分智力低下、或身有残疾的村民。这类人基本是“打工无人要,生活靠人养”。刘锦秀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特地把他们安排到合作社种羊场,在明白人的带领下,让他们割草、放羊、打扫羊舍卫生,使他们也能自食其力。除了包吃包住,每月还付给800元工资,保证了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钱用。刘锦秀的合作社成立以来,先后接纳安排了20多名无独立生产生活能力的弱智、残疾人就业。在合作社的亲情服务和特别关照下,全县农村贫困残疾人通过养殖黑山羊实现就业的有89人。刘锦秀的养羊合作社也因此被省残联授予湖北省残疾人扶贫就业示范基地。
刘锦秀十几年来坚持为村民办实事。合作社修建标准化羊舍时,她“顺带”将周边村组的土路改造成水泥路;当春夏旱情发生时,她及时为贫困村组送去急需的抗旱抽水设备;在市里参加人大会时,她牵挂村小学建设的资金缺口,想方设法为村小学募集到30多万元;她每年都要带领公司员工到镇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送钱、送物,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为了把养殖户的羊肉卖出去,兑现肉羊回收的服务承诺,刘锦秀亲自带领销售团队,长年四处奔波。她的黑山羊系列产品通过餐饮集团酒店、大型超市、连锁专卖店、互联网+等渠道,销售到黄冈、武汉、广东、北京等区域。2016年,她在北京、武汉建立了羊肉直销办事处,依托餐饮集团、餐饮协会等社会力量,创新开展了黑山羊特色产品消费扶贫活动,全年供应餐饮业消费扶贫的黑山羊肉达到2万只,给山区养羊农户带来了稳定增收的机会。武汉、北京的餐饮集团之所以大力推广消费来自大别山区的特色黑山羊产品,不仅仅是因为她的黑山羊产品绿色有机,更多的是被刘锦秀为穷人谋福利的感人情怀所感动。
刘锦秀返乡14年来,无论身份怎样变迁,她始终把黑山羊产业扶贫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把发展大别山区黑山羊特色产业、坚决向贫困宣战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履职尽责的切入点,引领带动罗田县以及周边大别山区农户发展黑山羊产业,现已形成了跨县域连片发展的大别山肉羊商品生产基地。在刘锦秀的带领下,罗田县成为了大别山区黑山羊特色产业基地,年出栏肉羊达到23.3万只,跻身于湖北省养羊大县行列。目前,全县广大农户养殖黑山羊热情高涨,脱贫信心倍增,出现了一大批依靠养殖黑山羊脱贫致富的典型,养羊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农户达到1500多户;全县在黑山羊养殖、饲料种植、屠宰加工等环节吸纳的农民就业人数达到6000多人。刘锦秀表示,今后将继续坚持创业创新,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让企业的发展惠及贫困乡亲,让贫困乡亲的脱贫致富支撑企业的发展,在精准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与父老乡亲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