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星村花菇产业园内,村民们正根据花菇的大小、形状、色泽、品相,熟练地进行分类采收,对于家门口的这份工作,大家打心眼儿里高兴。“自从村里发展了花菇产业,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村民们也可以在家门口就近打工,这花菇真是好。”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红星村党支部书记乔世林激动地说道。
近年来,杭锦后旗陕坝镇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按照“绿色生态、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立足镇情实际,以产业发展为抓手,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强化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走进红星村花菇种植大棚,淡淡的菌香扑鼻而来,一排排立体栽培架有序排列,一袋袋菌棒放置整齐,一朵朵花菇撑起褐色的“小花伞”,饱满莹润、长势喜人。红星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牵头统筹项目、资金、土地资源等所需条件,引进企业提供技术保障,示范带动周边村民,打通了花菇产业从制菌到育菌的通道,完成了自行菌棒制作的质的飞跃,拓展了乡村产业发展新思路,打造了高端绿色农副产品输出基地,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
“现园区内共有花菇种植大棚28座,年产量70万斤,产值300万元,纯利润达到90万元。效益好,产量高,今年我们计划再投资300万元建设13栋育菌棚和800平米的菌棒生产车间,达到日产30000棒的制菌能力,实现育菌、制菌、出菇全生产链条。先富带后富嘛,咱也带着大伙儿一起发展致富。”红星村花菇产业园海容鑫公司总经理郑海清这样说道。
支部领航,农民共富。红星村花菇产业园区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依托,采取“党支部+项目+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投入部分资金建成智能大棚作为村集体固定资产。采取“入股分红增收+参与管理增收+就业务工增收+租赁大棚增收”四种增收共富模式,引导村民通过资金、土地、劳务等入股参与项目建设,通过项目的发展带动收益的增加,让村民转变为与合作社利益均沾的农业工人,切切实实感受到“看得见”的变化,得到“实打实”的收益。
“花菇种植具有不与粮争地、不与土争肥的优势。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广‘房前屋后’的花菇种植模式,利用农户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和利用价值较低的部分盐碱地建设花菇种植基地,由企业负责全程指导、包收包销,预计农户每棚年收入在3万元至3.5万元。同时大力开发高回报经济作物资源,积极探索花菇即食食品深加工,达到产业全链条发展,借助‘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影响力,实现市场销售优质优价,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参与高回报经济作物种植,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为农业特色化、产业化发展蹚出一条菇业高质量发展的好路子。”陕坝镇党委书记李钢信心满满地说道。(郝旭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