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粪栽培双孢菇技术双孢菇的特性双孢菇(俗称圆蘑菇,洋蘑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我国稻草、麦草丰富,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菇的生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养料: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秸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如牛、羊、马、猪、鸡和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温度: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 4 32 ,最适温度22 25 ;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 5 25,最适温度14 18。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 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16 20 。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60 70 , 子实体生长阶段

2、85 95 , 过干或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酸碱度( PH ):双孢菇宜偏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菌丝生长的 PH 值范围是58 ,最适78 ,进棚前培养料的PH 值应调至 7.5 8 , 土粒的 PH 值应在 8 8.5 。 每采收完一期菇喷水时加少许石灰,以保持PH 值,抑制杂菌孳生。空气: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光照: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价值差。双孢菇鲜食最佳,不宜久放,规模种植时

3、,可做成罐头,出口换汇。大面积发展双孢菇,必须考虑深加工问题,否则,产品积压变质,就会造成损失。双孢菇的价值和效益一是双孢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效果。鲜菇蛋白质含量为35% 38% , 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 4 12 倍, 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称。深受国内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青睐。二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栽培实践证明,栽培1 平方米的双孢菇,投资10 元左右,一般可产鲜菇20 25 斤,按每斤1.5 元计算,每平方米可收入30 元左右,一亩双孢菇大棚的收入是粮田收入的 10倍以上,且栽培方法比较简单,群众容易掌握。牛粪的准备种植双孢菇用的牛粪以干牛粪为好, 牛舍建设的时

4、候, 后墙面都留有出粪口,堆放粪便的地方做成水泥地面, 向外倾斜, 外侧开沟, 以便清理牛舍的时候是牛粪和牛尿初步分离,牛粪成堆,牛尿流向沼气池。牛粪堆放沥水后,及时拉到晒粪场晾晒。晒粪场没有特别的设施要求,通风向阳的空地即可。根据场地大小,将湿牛粪摊开,厚度适当,让其自然晒干,晒成牛粪饼。切记:晾晒时不要随意翻动,越翻动越不容易晒干,即使晒干最后也是粉状不易储存。牛粪晒干后,用编织袋包装储存备用,有条件的可以室内储存,防止霉变。牛粪的晾晒不是高深的学问,各地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根据季节的不同,灵活运用晾晒方法,归根结底是把牛粪晒干成饼状以便储存。牛粪麦秸种植双孢菇双孢菇是一种味道鲜美、 营养

5、丰富的绿色保健食品。 几年来, 长官黄牛协会利用秸秆和牛粪做培养料,大面积发展双孢菇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一般每100 平方米栽培面积可产鲜菇800-1000 公斤,投资与收益比为 1 : 3 以上,亩收入达 3 万元。一、建造菇棚。双孢菇棚室对场地要求不严, 房前屋后、 村边地头均可建棚, 而且棚的大小还可视场地条件而定。一般棚向以东西为宜,地下深挖80-100 厘米,墙高 100厘米,棚内用木棍或竹片搭起3-4 层菇床架(上下间距50 厘米)。菇床共设三排,两侧床宽均为 100 厘米,中间床宽 200 厘米,两边各留一个50 厘米宽的走道。 用竹片搭起棚架, 盖上塑料薄膜, 膜上加盖麦秸或

6、玉米秸等, 以免阳光直射。棚室两头各留一通风口,一端留门,两走道上方每隔 3-3.5 米设一排气孔。这样既利于保温、保湿,又可灵活掌握通风换气。报废的旧厂房可以改建成双孢菇棚,改建费用一般为每亩5000 元,这样的菇棚牢固实惠,保温性好,经久耐用。资金充足的可以搭建规格高一点的高架棚,全部用毛竹搭架,塑料膜密封,加盖稻草帘子。 这样的菇棚每亩造价为 10000 元左右, 也就是每平方 15 元左右。特点是节约土地,提高效益。二、培养料的配方与堆制1 、 配方比例。 一般每 100 平方米菇床需用新鲜干麦秸1250-1500 公斤、 干牛粪 400-600 公斤,过磷酸钙50 公斤、尿素 15

7、公斤、石膏粉和生石灰粉各 25公斤。2 、堆制发酵。堆制时间一般掌握在8 月上旬为宜。 预堆:先将麦秸用清水充分浸湿后捞出,堆成一个宽 2-2.5 米、高 1.3-1.5 米、长度不限的大堆,预堆 2-3 天。同时将牛马粪碾碎、加水调湿后堆起。 建堆:先在料场上铺一层厚15-20 厘米的麦秸, 宽 1.8-2 米, 长度不限。 然后撒上一层 3-4 厘米厚的牛马粪,再按比例撒入磷肥和尿素,依次堆高 1.3 1.5 米。从第二层开始加适量的水,每层麦秸铺上后均要踏实。 翻堆: 翻堆一般应进行4 次。 在建堆后 6-7 天进行第一次翻堆,同时加入石膏粉和石灰粉。此后间隔 5-6 天、 4-5 天、

8、 3-4 天各翻堆一次。每次翻堆应注意上下、里外对调位置,堆起后要加盖草帘或塑料膜,防止料堆直接日晒、雨淋。3 、发酵标准。堆制全过程约需25 天大。应达到如下标准:培养料的水分控制在 65%-70% (手紧握麦秸有水滴浸出而不下落),外观呈深咖啡色,无粪臭和氨气味,麦秸平扁柔软易折断,草粪混合均匀,松散,细碎,无结块。三、进棚播种 先在棚内菇床上铺一层 3 厘米厚的新鲜麦秸,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地铺到菇床上, 料层厚 15-20 厘米为宜。 然后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 10 克加甲醛 20 毫升熏蒸消毒, 24 小时后打开门窗难通风换气。当料温降到 28 ° C 以下时即可播种

9、,每平方米用 500 毫升瓶装的菌种一瓶。将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轻轻压实打平,使菌种沉入料内 2 厘米左右为宜。四、播后覆土播种后 3 天内适当关闭门窗,保持空气湿度80% 左右,以促使菌种萌发。 注意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 ° C , 否则应在夜间适当通风降温。 播种后 15 天左右,当菌丝基本长满料层时进行覆土。覆土方法:选择吸水性好,具有团粒结构、孔隙多、湿不粘、干不散的土壤为佳,每100 平方米菇床约需4 .5 立方米的土。先拌入1.5%-2% 的石灰粉,再用 5%的甲醛水溶液将土渗透,待手抓不粘、抓起成团、撒下就散时进行覆盖,覆土厚度2.5-3.5 厘米。五、覆土后的管理覆

10、土后调节水分,使土层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覆土后的空间湿度应保持在80%-90% ,温度13-20 0 C (最佳温度15-18 ° C)。应视土层干湿状况适时喷水,严格控制温、湿度是双孢菇优质高产的关键。六、适时采收 当蘑菇长到直径2-4 厘米时应及时采收,若采收过晚会使品质变劣, 并且抑制下批小菇的生长。 采摘时, 用手指捏住菇盖, 轻轻转动采下,用小刀切去带泥根部, 注意切口要平整。 采收后在空穴处及时补上土填平, 并喷施一次 1% 的葡萄糖、 200 倍的太阳花丰产王或绿风95 , 以促进小菇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牛粪稻草种植双孢菇一、备料及处理(以下都以 100 平方米菇

11、棚计算)1 、稻草 1500 公斤,用新鲜的、晒干、无霉变的稻草,用铡刀铡成20 25厘米的小段备用。2、干牛粪 1500 公斤,纯度在80以上,用新鲜,不能自然发酵的牛(或马)粪,晒干后粉碎,粪团的直径小于 1 厘米。3 双孢菇专用肥200 公斤,敌敌畏 500 毫升,生石灰50 公斤, PH 广泛试纸一本,干湿汁1 2 支,干温度计4 支。硫磺每立方米空间15 20 克,每100 平方米用 1000 毫升的甲醛, 500 克的高锰酸钾。二、稻草与粪的预混在建堆前将稻草堆成2 2 米宽, 1 5 米高, 14 米长(以 100 平方米菇计算) , 每天早、 晚各喷水一次, 一边喷一边用脚踩实

12、, 以堆底刚有水浸出为标准,经 23 天稻草可完全吃透水,以手拧稻草有水滴滴下,成滴不成线时为标准。在稻草预湿的同时,将干牛(或马)粪与双孢菇专用肥混合均匀,喷水预湿,以手握混合料,手指间有水滴滴下两滴为标准。三、建堆与翻堆在建堆的场地中央,挖一个宽 30 40 厘米、深 30 40 厘米的通风道,长度以所建堆长加两米。 其上用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覆盖, 并将整个建堆场地用水浇透。将预湿好的稻草,平铺于通风道上,宽 2 2 米,高 30 厘米,距离通风道一端30 厘米处开始建堆。 通风道位于堆的中央。 堆长 14 米(以 100 平方米棚计算) 。将粪与肥的混合料的 15 均匀地撒在稻草上,以此类

13、推直至建成15 米的料堆,堆顶成龟背形, 利于料的发酵及雨水的侵入。 从第三层开始每层喷少量的水, 以 堆底不流出水为标准。建好堆后堆的四周用草帘围住,防止水分的散失。翻堆:第一次翻堆在建堆后第 8 天进行。 将料抖松, 中间的翻到边缘, 表层及底层翻到中间。第二次翻,在第一次翻堆后第 7 天进行,翻法同上,长度与高度不变,堆宽缩小为 1 8 米。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后第 6 天进行,调料的 PH 值大于或等于7 ,每隔 23 天在堆的四周喷施500 倍液的敌敌畏,防止昆虫产卵。第四次翻堆,在第三次翻堆后第 5 天进行,翻同三,翻完堆后以 45 度角叉入一支温度计。整个翻堆过程为 25 天

14、左右, 最后一次翻堆料内的温度应掌握在50 60之间 23 天即可进料, 如果温度超过60 在第三天后进行第五次翻堆。 经过几次翻堆,稻草柔软,有弹性,呈棕褐色,无粪块,无臭味,无氨味等不正常气味,具有蘑菇特有的香味。四、进棚根据大棚的面积确定菇床,床宽 1 1 5 米,床与床之间留有30 厘米的人行道,便于管理。做好床土向床面及人行道浇透水一次。密闭门窗,每立方米空间用 15 20 克的硫磺,分4 6 点点燃,熏蒸消毒,密闭 24 小时后通风24 小时。料进棚前, 用草帘将整个栽培棚盖好, 向床面及人行道撒入少许生石灰。 向四周墙壁、顶棚、床面、人行道喷施500 倍液的敌敌畏。调料的 PH

15、值为9 ,然后铺料。铺料的厚度为 23 厘米(以边计)中间高干边缘2-3 厘米,将温度计分四点斜插入料的 1/2 处。铺好料后, 将人行道清理干净, 把所有工具放入室内杀菌, 其方法是每百平方米用 40的甲醛 1000 毫升、高锰酸钾 500 克,分2 3 点消毒,关闭门窗24 小时后通风直至无甲醛味。五、播种将温度计从料中拔出观察温度,料温在 29 以下即可播种,播种时应选择晴天的上午9 点之前,下午3 点以后。播种量每平方米一瓶,有条件的地方可播15瓶。播种的方法是先将菌种瓶及用具用3%的高钮酸钾溶液洗净,擦干,打碎菌种瓶,用手轻轻掰碎。先取菌种的一半,撒于料面上,然后用手轻轻摇动料面,使

16、菌种落于料面上2 3 厘米处。将剩余的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然后用木板轻轻压平。 最后用报纸覆盖料面, 保持报纸湿润状态。 室内的温度不超过29 , 3 天内不放风。六、菌丝管理及覆土3 天后菌种萌发正常即可通风。 7 天后可逐步加大放风量, 当气温高于 25 时采用早晚放风,低时采用中午放风。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2 25 之间,相对湿度为 60 75之间。经过15 20 分菌丝长到料的 2/3 时开始覆土。取地表 15 厘米以下土,取出晒干,打碎大土坷垃、过筛,土粒的粗细与黄豆粒大小相同。每百平方米需备土2.5 立方米。用 1 的石灰水调湿,以手握成困落地就散为标准。在覆土前2 3 天揭去

17、报纸,如果料面过干可用 PH 值等于7 5 的石灰水喷湿,要少喷勤喷,整个过程需2 3 天。喷湿后用铁耙将料面整平,利于菌丝的配土。覆土的厚度为 2 5 3 厘米,覆土后一周内不需喷水,加强通风换气量,以促进菌丝的爬土,温度控制在22 25之间,湿度控制在60 7 之间,如果过干,可向人行道内浇少量水。经 15 20 天的管理,菌丝伸展到土层 2/3 时,开始喷结菇水,早晚各一次,要少喷勤喷,整个过程需2 3 天。可将整个土层打透。 按每平方米喷 1.5 公斤水,分二天喷完,每次喷完水都要通风1小时以上。5天7天后,开始出第一茬菇,这时菇床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95%,待子实体长到豆粒大时,

18、每平方米再喷500 克保质水,以勤喷、少喷为主。第一批采菇结束后,停水3天5天,待菌丝恢复健壮后,同以上管理,第二批菇就能如期出土,一般到次年 5月份结束采收,可收6茬8茬菇。双孢菇标准化合成堆肥栽培及发酵技术双孢菇栽培,应用高效有机复合专用肥作为主要辅料,替代鸡粪、 牛粪及化肥,进行合成堆肥发酵,是今后标准化生产的一大发展方向, 也是减轻菇农劳动强度、 预防病虫害、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出口达标的良好途径。双孢菇标准化栽培应从菌种、配料、发酵到覆土、出菇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上规范化,制定无公害乃至有机食用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以推动食用菌产业化国际化进程。一、双孢菇标准化合成堆肥栽培的优点双

19、孢菇的标准化生产, 首先要考虑双孢菇配料堆肥的标准化无害化, 因为栽培料是生产的基础和控制产品污染的源头。传统配料中的鸡粪、牛粪及化肥等营养源,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养分配比不平衡和不稳定, 粪肥内存留着大量农残和重金属等污染源, 并因拌料不均匀,后期养分供应不足, 粪块内霉菌、 害虫滋生, 因此, 双孢菇栽培难以达到标准化无害化生产。双孢菇有机复合专用肥是一种双孢菇栽培拌料、 拌土专用高产浓缩营养辅料, 是针对双孢菇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 选用独特原料与配方, 经生物有机无机发酵复合, 研制而成的一种具有强化培养料高产基础,活化菇床土质,增强保水透气性, 利于养分吸收,增加结菇率作用的栽培料及菇

20、床覆土专用肥。养分配比科学合理,相互促进,营养充足、均衡、全面,利用率高,可满足生长全过程需要。双孢菇有机复合专用肥作为栽培基质铺料, 替代鸡粪等, 配料栽培双孢菇, 秋冬菇生长优良,出菇快、整齐密集,菇体均匀圆整,病虫害发生明显减少,鲜菇品质好、售价较高,进入春菇生产阶段, 利用鸡粪作双孢菇栽培主要辅料的菇棚, 培养料菌丝体退化严重, 僵菇、死菇、畸形菇等病害现象发生较多,覆土层杂菌及鬼伞蔓延,螨类、跳虫、菌蛆、地甲类害虫危害普遍,春菇产量和品质受到较大影响,而应用双孢菇专用肥作主要栽培辅料的菇棚,退化现象较少,病虫害未见发生或发生程度较轻,春菇生长整齐,后劲足,产量高,质量较好,具有促进菌

21、丝再生、抗病、预防病虫害之功效,栽培试验表明:双抱菇一般增产15%25 。无粪合成堆肥发酵操作简便, 专用肥应用成本等同或低于鸡粪及化肥辅料, 栽培料混拌均匀,发酵升温快,周期短,翻堆次数少,省工省时,发酵效果好,发菌和出菇阶段杂菌、病虫害发生危害少, 栽培结束后的菌糠回收利用价值高。 使用方法多种, 最佳方法为栽培拌料和配制覆土,也可在覆土层撒施浇渗。二、培养料标准化堆制发酵技术1. 配方(按实际栽培面积100 平方米计算)麦草 2600 千克,双孢菇有机复合专用肥300 千克(替代鸡粪等) ,石膏粉 150 千克,石灰粉50千克,碳氮比2830 1,含氮量在1.5%1.6 %。2. 麦草预

22、湿建一深 1 米、宽 2 米、长度不限的预湿池,用塑料膜铺垫池底及四周,把麦草放入其中,用 0.5 的石灰水浸泡约 24 小时。待其充分吸收水分后捞出,与双孢菇专用肥按比例拌均匀,准备建堆。3. 建堆建堆场地要求平坦坚实、无积水、排水畅通、水源充足卫生、远离污染源及畜禽活动场所。建堆前1天,在堆地撒一层石灰粉或喷一遍石灰水。堆向以南北向为宜,堆宽1.61.8米,堆高1.82.0米,长度不限,堆四周要垂直,不能上宽下窄或下宽上窄,堆顶呈龟背形,覆盖草苫。建好堆后第二天上午开始测温,每 23小时测温一次,作好记录,待温度升至65 c开始算起,保持34天即可翻堆。下雨时必须用薄膜覆盖顶部,雨后立即撤

23、去,防止闷料厌氧。建堆完毕,用 50 多菌灵 500 倍液将料堆表面全部喷撒一遍。4. 翻堆方法及要求根据培养料腐熟的快慢程度及发酵质量,决定翻堆次数,一般需要3 次。翻堆时需把冷却层及厌气发酵层与好气发酵层互换位置; 干生料翻到好气发酵层, 湿熟料到外面,翻堆时把肥、草充分抖松,使堆料发酵均匀一致,并调好水分,水分调节应掌握先重后轻、先湿后调的原则,即在第一次翻堆时要调足水,第二次翻堆,时水要基本调好,第三次翻堆时要视培养料含水量适当轻调。( 1 )第一次翻堆,调节水分是关键。水分要求均匀,含水量达到了2 左右,做到宁湿勿干。如果偏酸可用2%5%的石灰水调节 pH值达到8.08.5,堆高、堆

24、宽及堆形不变,长度缩短,翻完堆后清扫堆周围杂物,搞好环境卫生,第二天开始测温并作好记录,待温度升到65 c开始,保持2.53天,不要超过3.5天,就要进行下次翻堆。(2)第二次翻堆,必须调节水分,使含水量达到 70%左右,pH值8.08.5,切忌浇水过重, 翻堆前, 可先把堆周围的培养料用喷雾器喷湿再翻, 也可先把堆外表的干料集中到一块进行浇水湿透,放进堆的中上部,让其更好的腐熟,第二次翻堆时,料开始变软腐熟,吸水性增强,到下次翻堆时间仍然按照65c以上的温度保持2.53天。(3)第三次翻堆,主要调节堆四周表层水分,含水量达到70%左右,pH值7.58.2,翻堆前务必留好通气道或垫好木棍支架,

25、在通气道或支架上每隔 1 米,竖立一根木棍,当温度升到65c时,应及时拔掉木棍,让其通气发酵,保持2.53天。经过前发酵,培养料含水量为70 %左右。pH值7.88.0,碳氮比为23 :1左右,含氮量1.6 %1.8%,培养料仍能嗅到较浓的氨味,颜色深红色或棕灰色。以上 3 次翻堆重新建堆后,都要用50 多菌灵500 倍液喷洒料堆周围消毒,并覆盖草苫。从建堆到前发酵结束需14 天左右。5. 二次发酵(后发酵)堆料底部用砖垒成宽 60 厘米、高 40 厘米左右的通气道,上铺木棍(板) ,以不漏培养料为准,培养料在通气道四周及上面建堆,四周垂直,高度 1.52.0米,宽1.61.8米,长度1015

26、米,最短不少于8米,建堆时把拔气筒置于通气道上,间隔 1米,拔气筒规格为15X20厘米或15X15厘米,建好堆后用塑料膜或其它堵塞物将拔气筒上口及通气道口堵死,料堆用拱棚封闭,薄膜离料堆30 厘米左右。两侧和一头、中心各插一支温度计,约经1015小时,料温可上升到 60 c左右,维持1012小时,然后逐个打开拔气筒上口,先中间后两头,使温度在48 小时之内逐渐降到50左右,若降不到50 左右,可打开通气道口,或在料堆两头薄膜中间处开50厘米X50厘米通气窗,当温度降到50 C,封闭通气窗,再经48小时从50c降到28c左右,后发酵进行完毕,大约需 56天。发酵后培养料质量要求:表层和内部可观察

27、到白色有益放线菌的菌丝体,培养料颜色变为灰褐色到黑褐色,手握培养料柔软而有弹性, 有韧性而不粘手,有香味而无氨味; 含水量65%68%, pH值7.47.7,碳氮比为2023 :1,含氮量在1.7%1.8%。双孢菇新法栽培技术双孢蘑菇属中温偏低型,菌丝体的适宜温度为632,最佳温度为20 28,子实体的适宜温度为 8 22 ,最佳温度为 14 18。最佳播种期应在 9 月 5 15日,以此推算培养料发酵时间应在8 月 11 20 日之间。一、培养料配方: (以 100 平方米计算)麦秸1500 公斤,干牛粪100 公斤,尿素20 公斤,复合肥25 公斤,过磷酸钙32.5 公斤,石膏粉30 公斤

28、,碳酸钙 20 公斤,石灰 15公斤。二、培养料发酵: ( 1 )场所选择:应选择水源充足,排水方便,靠近菇棚的地方。( 2 )建堆。麦秸在建堆前预湿2 天,水分调节至70% 73% ;先把预湿的麦秸铺在地面上,厚度为 0.3 米,宽 1.5 米,长 9 米,撒上七分之一的尿素,七分之一的牛粪。如此一层层的, 建完堆的高度为 1.5 米, 层数为七层。 ( 3 ) 翻堆。 第一次翻堆: 建堆 7 天后开始翻堆,加复合肥、过磷酸钙,麦秸的含水量为 68% 70% 。翻堆结束后,四周撒上石灰粉。第二次翻堆在第一次翻堆6 天后,加石膏粉,但宽度扩大为 2 米,高度不变,长度按实际。如遇雨天及时盖好薄

29、膜,雨停后马上掀开。第三次翻堆在二次翻堆后 3 天,翻堆时调节pH值为 7.2 7.8 ,培养料含水量为 63% 65% 。三、整料接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搬进大棚,盖好塑料薄膜和草帘,待料温降到28 时开始整料。把培养料在畦床上整成龟背形,每平方米 1 瓶的菌种搓好后均匀撒播,用木板轻轻拍实、盖上报纸3 天,待菌种萌芽后,将报纸掀开,每天逐步开始通风,温度必须控制在27 以下。四、覆土:从接种到覆土,一般在10 15 天左右,每100 平方米需要肥沃土 3立方米,先将土中杂物拣出,用 2 厘米的筛筛一次。加15 公斤石灰和土拌后,将含水量调节在 16% 18% 之间,然后覆上2.5 3 厘米。

30、覆土后,每天更换新鲜空气, 7 天后增加通风时间,这时菇棚的温度要求在23 以下,相对湿度在 80% 85% 之间。五、出菇管理:覆土后 13 15 天左右。菌丝爬上土面有2/3 时,按每平方米喷1.5 公斤水,分两天喷完。每次喷完水都要通风1 小时左右,5 7 天后开始出第一茬菇,这时菇床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 95% ,待子实体长到豆粒大时,每平方米再喷 500克保质水,以勤喷,少喷为主。第一批采菇结束后,停水35 天,等菌丝恢复健壮后,同以上管理, 第二批菇就能如期出土, 一般到次年5 月份结束采收, 可收 6 8 茬菇。 (种植与养殖 2001 、 16 周翠英 张大可)-可编辑修改-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