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废旧桃枝做成的菌袋。本报通讯员 杨莎莎 本报记者 杨雅淇 刘玉静 摄
初冬时节,大城县南赵扶镇伯龙蔬菜水果种植合作社的大棚内,一个个平菇菌袋整齐摆放,浅灰色的平菇破袋而出,长势喜人。
“今年的蘑菇个大肉肥,口感更好,你知道为什么吗?”伯龙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伯龙指了指蘑菇菌袋喜滋滋地说:“秘密就在这里!”
“今年我们采用了新的工艺,将合作社种植的100多亩桃树产生的废旧树枝进行粉碎,作为蘑菇栽培原料,成本降下来了,产量提上去了,最关键的是养出的蘑菇品相好、口感也好,绿色无公害。”王伯龙看着一朵朵宛若莲花的蘑菇喜上眉梢。
伯龙农业合作社种植有10个大棚的平菇,产量高达20万公斤,销往本地及天津等地,供不应求,也为农户带来了致富好前景。
平菇种植效益高,劳动强度也不大,尤其方便当地群众务工。村民们到合作社打工,“钱袋子”鼓了,增收致富的干劲也更足了。正在忙碌的员工郭连波高兴地说:“每天负责灌袋、倒菌包、接种……一天200块钱,既不耽误家里的活计,又挣了钱。”
伯龙农业合作社是大城县南赵扶镇绿色平菇种植产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大城县南赵扶镇加快推进无公害绿色平菇蔬菜种植、深加工产业,丰厚产量保障了群众“菜篮子”“舌尖上的安全”消费需求,高质产品畅销本土及北京、天津等域外市场。目前,该地建有40余个平菇大棚,亩产量高达2万公斤,日销量超过1000公斤,年总产值达2000余万元,带动16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每人年均增收1.5万余元。无公害绿色平菇种植产业已成长为当地乡村振兴促农增收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