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起延安市黄龙县,人们议论最多的是这里茂密的森林和优质的核桃,可是当真正走进黄龙县,深入了解后才知道,这里的玉米种植面积、总产量位居全省前列,亩产量位居延安第一。玉米不仅是一种粮食产品,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金色阳光产业。阳春三月,记者走进黄龙,探寻黄龙玉米产业发展壮大的秘诀。

独特的技术

据黄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郭德全站长介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黄龙县目前主要推广的是“四化一高”技术,即:种植良种化、耕种机械化、施肥配方化、除草化学化;高密度种植。

种植良种化。粮食要高产,种子是关键,黄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随时关注全国出现的新品种,只要有新品种出现,就想方设法引进回来,先在试验田里种植,然后在大田多点实验,最终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向农民推荐。毫不夸张地说,在黄龙没有找不到的玉米品种!

目前黄龙县常年有100多个品种在试验田里观察,有20多个品种在大田多点实验,有10多个品种在全县示范推广。其中郑单958、榆单9号、豫玉22号、沈玉17号、三北6号、登海系列等品牌种子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黄龙玉米品种是随时引进、经常更新,品种多、品种新、品种优,引导了全省玉米种植区的新潮流。他们多方协调,确定了县玉丰、万福两家种业公司,有针对性地引种、实验、生产、推广,确保了种子质量。

机械化耕作。随着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耕种方式已不能适应,加之黄龙县人少地多,当地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要大规模发展玉米产业,必须走机械化耕作之路。黄龙县域经济在全市相对落后,农业部门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坚持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服务理念,多方协调,实现了玉米生产从整地、施肥、播种、除草、收获、脱粒基本全程机械化。据了解,目前黄龙县共有农业机械7800台,其中拖拉机3114台,发放农机补贴1214万元。特别是整地到播种,一般在四月中下旬10来天时间,全县14万亩玉米就能全部播种结束。把农民从繁重的人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不仅如此,范家卓子村农民王文林说,牛耕地种的玉米没有小四轮拖拉机耕地产量高,小四轮种的地没有大“50”拖拉机种的产量高,因为大拖拉机犁地深,深翻地才能产量高。促使种玉米生产从单纯的为了解决口粮向发家致富、小片种植向大面积发展、种自家责任田到承包土地、本地承包到外县承包、副业种植向专业大户种植的发展,为黄龙玉米发展成为阳光产业提供了支撑条件。

黄龙县先后涌现出杨广武、宗孝玉、魏耀林、张小军等一批全国种粮大户,2004年以来,全县先后有9人次荣获全国种粮大户荣誉称号。他们不仅在当地承包土地,而且在富县、黄陵、洛川、宜川等周边县区承包土地种玉米,有的甚至跑到甘肃、新疆等地发展玉米产业,收益可观。据统计,目前全县种植100亩以上的大户256户,种植玉米面积达6.1万亩,年产量4.2万吨,户均164吨。种粮大户占全县农民户总数的2.8%,面积占全县玉米总面积的27%,总产量占全县的36%。

施肥配方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家畜越来越少,甚至已经绝迹,昔日的农家肥已经很难见到,化肥成了首选。庄稼和人一样,生长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由过去单一的农家肥转换成名目繁多的化肥,农民感到非常茫然,心里没有底。不知道该施哪种肥,量是多少,往往是凭自己的耕种经验来确定。造成了一种营养成分浪费,需要的营养成分缺失的现象,增加了种地开支。

针对这种情况,黄龙县农业局首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测土配方项目,对土壤化验分析,摸清土壤里现有的营养成分,然后根据玉米生长需要的营养,制定出了黄龙玉米配方肥的配方标准,即氮:磷:钾=23:12:10,并委托陕西土肥新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同时确定了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的施肥数量,底肥:玉米专用复合肥40至60公斤,尿素20公斤,锌肥1公斤,硼肥0.5公斤。追肥:在玉米拔节至喇叭口期趁墒亩追尿素10至15公斤,确保籽粒灌浆和籽粒完熟对营养的需求,提高千粒重,改善品质。

土壤里现有的营养成分摸清了,玉米生长需要的营养清楚了,专用的肥料生产了,不同时期需要施肥的单子开好了,黄龙农业人真正做到了服务到家,农民只是按时按单子施肥就行了,难怪记者在农户家采访时,他们高兴地说:“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就像‘保姆',把农民没有想到的也想到了!”黄龙县指定定点企业生产玉米专用配方肥料,不仅为玉米不同生长时期提供了良好的营养条件,而且给农民节省了大量的投入。

除草化学化。大规模种植玉米,根本不可能人工除草,黄龙的农业技术专家给农民开出了除草良方:玉米苗前或苗后三叶期前,亩用40%玉农思或42%玉草净趁湿喷施,避免中午高温使用。具体使用技术要掌握好“早、湿、量、好”四点:早指用药早,土壤处理剂的作用是封闭杂草,用药尽可能在杂草出土前或杂草二到三叶期;湿指土壤用药前,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从而保证药剂很快到达杂草的吸收部位;量指适当的用药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如杂草过大,应增加用药量的20%,同时增加同比例的兑水量;好指喷药技术要好,喷药要均匀,不要重喷或漏喷。因地制宜的除草配方,保证了玉米的健康生长,降低了玉米的生产成本。

高密度种植。宽窄行高密度种植技术,是黄龙人多年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独有的高产技术,宽行80厘米,窄行厘米,株距19~21厘米,亩株数达到5200~5500株。比传统种植的亩株数增加1000株。据该局技术员介绍,玉米是C4植物(多倍体植物),在弱光条件下仍有较高的光能效能,宽窄行技术能充分利用光、热、气达到增产的目的。在增加亩株数的同时提高光合能效,增加有效株数,增加植株抗倒伏性,达到增产的目的,更有利于机械化收获。

贴心的服务

数字是枯燥的,但是枯燥的数字最具有说服力。黄龙全县耕地面积26.5万亩,粮食面积稳定在16.1万亩,粮食总产8.1万吨,占延安全市总产的10%,其中玉米面积14.4万亩,占全县粮食总面积的89.4%,产量7.6万吨,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93.8%,农民人均玉米纯收入50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

黄龙玉米以色泽艳、品质优、口感好、产量高而著称,曾荣获农业部玉米丰产奖和省玉米高产开发一等奖,2006年度荣获省玉米丰产竞赛优胜奖,2008年获高产创建优胜奖,2009年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工程和渭北春玉米示范工程项目县,2010年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玉米高产创建整县推进县,并顺利通过专家验收,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3年黄龙县玉米高产创建整县推进县项目再创佳绩,项目区平均亩产933.36公斤,较目标产量亩产850公斤增产209.96公斤,增幅24.7%,最高单产1155.46公斤。2013年被省农业厅确定为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示范县,项目区平均单产902.2公斤。

为了使玉米产业做大做强,黄龙县建立了梁家山、孟家山、杜岭、陈村、安善村六个玉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417户,提供良种推荐、田间管理、玉米销售等全方位服务。10年来,全县共有9人荣获全国种粮大户荣誉称号,已走出黄龙,带动周围县区发展玉米产业,去年三岔乡孟家山村农民拓士军种植玉米1100亩年收入达100万元。

玉米产业的发展,让农民看到了种地致富的希望,尝到了种地的甜头。采访时,农业技术推广站郭站长告诉记者,在黄龙短期承包小块土地的价格已经涨到每亩550元左右,而且一地难求,大面积长期承包的价格也在450元到500元之间。

郭德全站长介绍说:为了大量发展玉米产业,农业局在玉米生产中采取了“四定、四包”的模式,即:定人、定点、定责、定效;包面积、包产量、包技术、包病虫害防治。同时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播种模式、统一播种时间、统一机械耕作、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草害防治。每个技术员明确责任,心中有数,全县发展玉米产业一盘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地膜垄则种植技术,提单产,保总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每年稳中有升。

黄龙县农业局局长张晓明告诉记者,尽管黄龙的玉米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下一步农业局准备聘请玉米专家,重点培养一批有文化,有玉米种植积极性的大户农民,培养出优秀的职业农民,以此来辐射带动黄龙玉米的发展,让黄龙玉米立足陕西,闻名全国,走向世界,形成一个品牌,成为黄龙又一张靓丽的“名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