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蛭的养殖技术 水蛭,俗名蚂蟥,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既然,水蛭的功能已经被开发出来,那么,水蛭养殖前景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1.1 水蛭养殖背景分析 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中国南方在1995年前后,开始捕捞自然苗种,首次进行人工饲养,获得成功。

1.2 水蛭养殖前景的供应情况 目前市场上水蛭以野生资源供应为主,家养资源较少,受大量捕捞和水资源污染双重因素影响,野生资源逐年减少,资源不丰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该品由于疗效奇特,近年来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上有显著疗效,还用于治疗血栓病、血管病、青光眼、瘀血不通等疾病。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水蛭需求量越来越大,供不应求持续进行着。

1.3 水蛭养殖前景的养殖情况 水蛭养殖不需要强劳动力、只要又充分的水源和能自捕或购买到水蛭吸取的饲料——螺蛳、河蚌就可以养殖,(除海水以外),室内室外、家前屋后、老厂房、荒田、鱼塘等,它不受南北气候的影响,养殖面积可大可小。

1.4 水蛭养殖管理 人工养殖水蛭对种苗的选择是相当重要关键,因水蛭有二种不同习性:”家性”与”野性”,对于野性水蛭自捕或购买来作种源,进行人工养殖是完全可以,但必须经过周期性驯养、培育,首先要从体外消毒、精选种龄、强化驯养。

人工养殖水蛭的周期一般为5个月,从交配、繁殖、孵化出苗至成品,幼苗到成品,如精心管理,养殖时间为80天,放松管理,投食不定,会延长到半年以上,因此要丰产丰收,必须运用科学的饲料管理、强化幼苗的精养以及饲料的合理搭配,做到三定原则:定食、定时、定水。

水蛭在家养技术完全成熟,也就是家养资源大量上市之前,供不应求是其必然发展趋势,所以,整体来看,水蛭养殖前景还是不错的。

1.5 水蛭的选址建池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 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为便于水蛭的栖息和产卵,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 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1.6 投种放养

蚂蟥苗种的来源可以捕捉、购买或自繁。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中国传统作为药用的蚂蟥有三种: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金钱蛭体形大,产量高。金钱蛭即农村中俗称的“牛蚂蟥”。牧牛时常爬在牛身上吸血,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都可产卵繁殖, 于3月下旬至4月(长江流域,下同)产卵茧,卵茧产于泥土中,一般产卵茧1~4个, 每个茧内幼蚂蟥数为13~35个,多数20个左右,每个蚂蟥一次可繁殖60~80条。幼蚂蟥于6月大量出现,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以上,到9 、10月间长得与成体难以区分。以早春放为宜。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

1.7 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⑴、繁殖池的建造:池面积宜为30平方米左右,宜建成5米×5米或6米×6 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中间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 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一般分为小型养殖池与大型养殖池两种:

① 小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修建宽3米,深1米的池沟,长度不限。也可建若干小池共硬,池埂宽40厘米,每一池内设出、入水口。池中间必须有50—100厘米宽的产卵平台,平台与水面在一个水平面上,平台上面堆放一层20厘米厚的腐殖土壤。作为水蛭产卵繁殖的场所。水位50—60厘米为宜。

② 大型养殖池的建造大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情况而建成不同的规格的池子。如果水源不方便,还可以在池的底部铺上一层塑料薄膜。池底应放入适量的河泥,以增加水的有机质含量。水中栽植一些水草,可以净化水质,增加水中含氧量。池岸上最好再埋上一圈尼龙网纱(高0.5—0.6米),用以阻挡蛙、蛇等天敌进入养殖池。为了防止夏季水温过高、光线太强,可在池的岸上栽培垂柳等树木遮阳。

⑵ 种蛭的选择: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年龄应在2年以上,体重3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这样的蚂蟥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蚂蟥的投放量按池中平台陆地面积计算,一般每平方米放1.5千克左右。种蚂蟥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

⑶ 繁殖: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蚂蟥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 月中旬(随个体差异而不同),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蚂蟥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

⑷ 孵化管理:蚂蟥产卵茧后即可收取捕捉另池饲养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卵茧让其在穴道中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约11~15日孵出幼蛭。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随着幼蛭的生长,纵纹间的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 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而变化成成体的色纹。在孵化阶段,应尽量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面要保持湿润,可覆盖一层水草,若碰到下雨天气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没过平台, 保持差距3厘米左右。把繁殖后的种蚂蟥捞出后,即可投放幼嫩的蚌类和螺狮供幼蚂蟥取食,幼蚂蟥孵出后两,三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三天后即可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取食蚌、螺狮的血液和汁液,在一个蚌的体内,会钻入数10~100条幼蚂蟥, 随着幼体的长大,它们会吞食蚌、螺狮的整个软体部分,幼蚂蟥生长迅速,半个月后,平均增长达15毫米以上,即可转入大池中饲养成成蚂蟥。

2 水蛭养殖前景分析 根据最新中国药材市场消息,2010年4月1日亳州药市水蛭(统)销售价格已经达到450元/公斤,而2009年年中的价格在还是240—260之间,所以说,水蛭养殖前景看好。不过,创业第一步网提醒注意:

据中国药材市场消息:2009年年初,亳州药市没有家养的水蛭上市,因为水蛭家养依旧处于试验状态,如果有人宣传水蛭养殖非常容易,有可能是高价卖种的骗子。

由于水蛭是一种宝贵的药用资源,在医学上具有多种药用功能,是很有开发价值的动物性中药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心脑血管病人增多(高血压、心脏病发病率占人群的2-5%),加上人们对中药制品的偏爱,对水蛭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据98年12月6日《中国畜牧水产消息报》报道,1997年国内外对水蛭干品的总需求量达250吨以上,而实际供货量仅为150吨,尚有100吨缺口。据有关专家统计,到1999年底水蛭短缺量将达30万公斤。由于供需矛盾越来越大,也就引起价格不断上涨,纯清水货之售价已由去年秋天的每公斤80元左右,涨到了目前的每公斤150元左右,其涨幅上升了87.5%,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不会有所好转。 造成水蛭价格上涨的原因来自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地及香港的一些药厂对水蛭的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是欧美消费市场很大,近年来,日本、南朝鲜、东南亚各国也从我国大量进口水蛭,造成国内对水蛭的需求量成倍增长;三是由于近年来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及化学工业排污对环境的污染,导致野生水蛭资源锐减;四是由于人工养殖水蛭在国内刚刚起步,具有规模的水蛭养殖场不多。

我国从1995年开始进行人工饲养水蛭并获得成功,虽然目前发展规模还不大,但效益十分可观,每亩纯利均在2万元以上,是目前养鱼效益的7-10倍。由于人工饲养水蛭市场前景看好和效益可观,一些有识之士已开始组织大规模人工养殖抢占市场。

3 水蛭养殖成本及利润 目前养殖户发展规模还不大,但效益十分可观。水温一般在15-30度时生长良好,10度以下停止摄食生长,35度以上影响生长、水蛭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每条种蛭都可繁殖,在4月中旬至5月份为产卵高峰期,一次产卵3-5个,经15-25日孵化,每个卵茧孵出幼蛭40条,饲养技术过关,当年即可成蛭。如果有667平方米养殖面积,投种50-60公斤,年产值在3万元以上,扣除设施饵料等,纯利在2万元左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