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1月30日消息 清晨,墙上的时钟刚刚指向6时,武功县长宁镇北照村的“养殖小区”内,一个高瘦的身影早已忙活起来,清扫猪圈、准备猪食……在他身后,四十多头长得膘肥体壮即将出栏的大肥猪,个个精神头十足,昂首欢叫。他一趟趟穿梭于食槽添食,干累了就柱着木棍歇歇腿。虽然已是寒冬,身穿单衣的他却丝毫感觉不到寒冷,不一会儿额上就沁出了滴滴汗珠。
他叫丁建国,武功县长宁镇北照村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行动不便,走路必须依靠拐杖支撑。妻子患有精神疾病,残病叠加,让上有老下有小的丁建国陷入困境。2014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武功大地,经过三级评议,丁建国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随后,镇村和扶贫工作队将低保、医疗救助、残疾人补贴等一系列帮扶政策送到了丁建国家中。“咱一个大男人虽然腿脚不便但能自食其力,咋能坐着等扶贫?咱不干那事。”或许是“贫困”二字触动了他的自尊心,让他不愿过“等、靠、要”的日子,总是寻思着自己能不能干点什么。“要想摆脱贫困,必须要发展产业!”驻村帮扶干部的建议让他茅塞顿开。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再加上自己之前具有养猪经验,丁建国觉得养猪就是自己脱贫致富的最好途径。
了解到丁建国发展产业的想法后,帮扶干部很快伸出了援助之手,为他申请了产业扶贫资金,这让丁建国吃了一颗定心丸。
认定目标,说干就干。2017年6月,丁建国攥着5万元的产业扶贫贷款,信心满满地开启了创业之路。建猪圈、买猪崽、买饲料……很快,他购买了几头种猪,采取自繁自养的模式,搞起了生猪养殖。
为了提升养殖技能,丁建国从书店买来养猪专业书籍认真学习,他加了十几个兽医、卖饲料商贩的微信群,利用微信群来相互交流养猪经验,到什么时候应该预防,应该吃什么饲料......这些“养猪经”他都留心记下。“养猪最怕猪生病,一头生病了,搞不好就连带着好多头一起生病,那这一年就白干了。”丁建国心有忌惮,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他经常主动向有经验的养猪大户学习,那段时间,他更成了镇上畜牧站的常客。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实践,自己的养殖技术也在学习积累中不断提高。
一年的辛苦,也换来了丰厚的收获。他的账本上记着这样几句话: 养猪第一年,还清国家五万元贷款,剩余三万元,目前,存栏老母猪18头。这也让丁建国发展养猪产业的劲头更足了。“我现在的养殖规模已经扩大到100多头,这几天还有40多头肥猪要出栏,预计纯收入有5万多元吧。”丁建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丁建国的成功,也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不少人谋划着和他一起发展养殖。他一跃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面对前来讨教的村民,他也是耐心为大家提供建议,传授致富经。在他的带领下,养殖已成为北照村的主导产业,据了解,2019年至今,北照村共有30户118名贫困户通过发展养猪、牛、羊等产业找到了致富增收门路。全村养殖户户均年增收4万余元。
丁建国的脱贫致富“歌”响彻了整个北照村,还唱到了镇里、县里,县域周边来他养殖场“参观取经”的群众更是络绎不绝,这让丁建国养猪的信念更加坚定,带动大家脱贫致富的想法更加笃定。现在的丁建国,拄着木棍依然每天穿梭在猪场内外,小心地看护他的每一头猪崽。“现在已经脱贫了,但是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我还得大步走。”正说着,圈内的猪叫了,他又忙碌了起来。(通讯员闫育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