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可以控制整个大棚的水分,增加蘑菇的产量。”近日,记者走进东明县长兴集乡找营村刘玉山所承包的食用菌大棚,只见他正在熟练地清理堵塞的喷头。全自动的喷洒既能减少劳动力,又能节约用水,达到有效灌溉目的。

刘玉山是长兴集乡食用菌合作社大棚承包户之一,像他一样的农户在长兴集乡还有很多。2016年,他所在的村党委通过对周边乡镇种植蘑菇产业的考察,发现蘑菇的收益好、见效快,能够让群众增收,所以针对该村实际,整合土地,成立合作社,鼓励村民种蘑菇。同时,通过“合作社+企业+贫困户(农户)”产业化扶贫模式,充分利用当地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将每年的利益给贫困户分红,有效破解扶贫从“输血”到“造血”难题,实现贫困户长远、持续性脱贫

合作社的成立,不仅能有效帮助村民发展产业,还能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我在这里打工,每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像我这么大年纪的人,能有这么多收入,很知足了。”找营村60多岁的脱贫户刘义兵一边忙着采摘蘑菇,一边告诉记者。

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文杰表示,为了鼓励村民种植蘑菇,政府不仅每棚给予8000元钱补贴,而且还帮着找技术员和蘑菇的销路,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有了政府的支持,乡亲们干得放心、干得大胆。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重要支撑。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关键阶段,长兴集乡着重巩固已经取得的产业扶贫成果,力争使扶贫产业精细发展,形成规模效益和脱贫长效机制。

如今长兴集乡以食用菌产业为切入口,成立了食用菌种植协会,并积极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和培训班,为农户、合作社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将贫困户以“承包制”模式纳入产业链,激发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目前,全乡共发展各种食用菌大棚(菇房)1039个,食用菌生产基地6个,注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6家,平菇栽培面积达200多万平方米,年产鲜菇2万多吨,产值4000万元。 真正地把“小蘑菇”逐渐发展成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文/图 通讯员 赵 柯 记者 李保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