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江市委 内江市人民政府
加快建设丘区农业强市的实施意见
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市委“做大工业、做强物流、美乡优城、共同富裕”战略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建设优质粮油集中发展区为引领,以农村面貌改善为突破口,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加强耕地保护等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粮食安全和食物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基础强、科技装备强、经营服务强、抗风险能力强、质量效益和竞争能力强的丘区农业强市。
一、抓牢粮食生产,建设优质粮油集中发展区
(一)抓好粮食生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在472.2万亩、产量在174.3万吨以上。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积极争创吨粮田。推进东兴区、隆昌市、资中县、威远县“稻香杯”优质稻发展重点县建设。推进资中县、威远县薯类基地重点县建设。支持隆昌市、东兴区发展再生稻。推广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政策。加强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农业生产防灾减灾保障,健全农业农村灾害性天气预警发布机制,健全基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增加地方粮食储备规模。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二)扩种大豆油料。示范推广大豆玉米(高粱)带状复合种植,全面推广茶豆、药豆、果豆等不与粮食争地的种植模式。推行稻油轮作,开发冬闲田(土)种植油菜。支持隆昌发展木本油料作物。
(三)强化耕地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健全市、县、镇、村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网格化监管全覆盖。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任务足额带位置、带责任下达县(市、区)和镇村,严格考核监督。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度,实行部门联合开展补充耕地验收评定,落实“市县审核、报省级复核、社会监督”机制,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全面加强耕地用途管控,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严格控制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常态化做好流出耕地恢复补充。建立健全防止耕地撂荒长效机制,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再减少。优化改造农业种植园地。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补助政策和建设标准,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健全管护机制,新建高标准农田10.1万亩,改造提升6.4万亩,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快推进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一步内江供水管道、一期二步隆昌供水管道,资中县两河口、威远县大石包、隆昌市狮子岩等水库工程建设,全力配合推进长征渠引水和引大济岷工程前期工作。建设水美新村。实施农村“五小水利”建设工程。
(五)推进宜机化改造。坚持以粮为主、粮经饲统筹、一二三产业融合,实施好资中县、东兴区、市中区省级“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巩固提升市中区凌家镇、东兴区石子镇、隆昌市黄家镇、资中县公民镇、威远县高石镇等“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加快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在丘区率先基本实现小麦、水稻、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二、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六)建设特色产业。落实肉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15条措施,推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养殖户”养殖模式,新(改、扩)建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8个。改造升级内江市种猪场,建设兽医实验室、“内江黑猪”育种实验室,创建标准化示范场,制定“内江黑猪”品牌管理办法。推进全域绿色清洁健康养殖,积极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隆昌市、市中区鱼米之乡。建设调味品蔬菜产业带、早春设施蔬菜产业带、加工蔬菜产业带。支持甘蔗、花生糖等产业发展,打造“中国甜食之都”。
(七)发展重点产业。支持市中区建设白乌鱼国家级原良种场;东兴区建设天冬精深加工产业园;隆昌市发展稻渔基地,打造稻虾农文旅融合示范区;资中县推进血橙提质增效、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进一步提升血橙品质、商品价值和品牌价值;威远县推广无花果太空育种等自主品种,研发生产高附加值新产品,高质量举办2023年第七届世界无花果大会。充分用好“中国血橙之乡”“中国无花果之乡”“中国鲶鱼之乡”“中国白乌鱼之乡”“中国西部鱼米之乡”“中国天冬之乡”等金字招牌,打响“甜城味·大千故里优质农产品”市域公用品牌。
(八)强化先导性支撑产业。做强农业“芯片”,构建内江黑猪、威远无花果、白乌鱼“玉龙一号”等特色种业育种体系。建强农业装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引进推广丘区农业机械设施设备,实施丘陵山区小麦智能精量播种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项目,提升主要农产品全程机械化水平。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实施农产品烘干冷链项目建设,打造川南烘干冷链物流中心。
(九)建设农业园区。每个县(市、区)建设1个以上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推进内江市川渝肉牛供应链国家现代化产业园、资中县和威远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重点项目建设,隆昌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创建或新晋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评定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以上。新培育2个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强镇。深入开展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和林业园区建设。
(十)高水平建设农业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内荣农高区管委会主体作用,按照“一城两园多基地”空间布局,继续推进畜牧科技城攻坚行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联合重庆市荣昌区共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持续推进隆昌—荣昌、自贡—大安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建设,探索毗邻地区合作新模式。
(十一)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建设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培育休闲农业重点县。打造一批等级旅游名宿。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产业。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不断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
三、改善农村面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十二)分批分步推进试点示范。全面落实《内江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群众参与”工作机制。落实“一镇一策、一村一策、一组一策、一户一策”整治要求,2023年实施18个镇(街道)农村面貌改善和市中区永安镇园村一体融合发展试点,力争用5年时间推动农村面貌实现根本性转变。
(十三)完善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在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中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镇级片区规划应安排风貌管控篇章,对新改扩建项目高度、风格、材质等进行设计指导。村级片区规划要落实农村居民点建设等专项规划。
(十四)改善乡村民居风貌。优化完善《内江市美丽乡村住房建设推荐图集》,严格落实带图报建、依图施工、按图验收要求。开展农村“违建房、危旧房、闲置房、土坯房、偏杂房、废弃棚舍、残垣断壁”分类整治。
(十五)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和“六净六顺工程”。完成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任务,探索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完成6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严格执行休禁渔期制度,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
(十六)建强农村基础设施。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和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创建,逐步推进入户道路硬化。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城镇燃气管网向农村延伸,实施“电信普遍服务”等网络建设工程。
(十七)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开展乡镇学校布局优化、乡村教师培养、乡镇公办园示范创建“三项行动”,配齐配足乡村教师,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创建一批省级示范乡镇公办园。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统筹解决乡村医生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问题。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农村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农村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医疗保障。优化低保审核确认流程,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加快推进中心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广日间照料、互助养老、探访关爱、老年食堂等养老服务。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加强乡村两级未成年人保护站点建设。大力推进“文润甜乡”三年建设行动,整体实施“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活人、以文兴产、以文聚才”五项工程,打造具有内江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样板。
(十八)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班子建设,建强乡村干部队伍,着力加强农村党员发展,扎实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持续推进村级活动阵地改造提升。培训提升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对农村党员分批集中培训。大力回引选拔优秀农民工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人员的管理监督,常态化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班子。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加强对乡村干部的激励保障,完善村干部基本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农村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和风险隐患社会化信息化排查处置机制。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实施法律进乡村活动,推进两所一庭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持续推进“六无”平安乡村创建,推进“一村一辅警(警务助理)”,争创平安乡镇。
四、巩固拓展成果,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十九)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推进“1+32”衔接政策落地落实。坚持全覆盖集中排查和常态化动态监测相结合,构建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及时排查识别监测对象,实施分类精准帮扶,严格规范退出程序,切实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人口救助供养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机制,逐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做好对口帮扶巴中市通江县各项工作。
(二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严格落实农民增收县委书记县长负责制。实施脱贫群众增收行动,因地制宜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增收机制。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不低于60%,省级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不低于50%,重点支持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劳务收入。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适当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拓宽农民经营增收渠道。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农房,发展家庭经营新业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农村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理财产品,让农民获得股息、利息、分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稻谷最低收购价等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二十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巩固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三权分置”,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与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国有企业探索联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公司,整合集体资产资源和社会力量,做大做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抓好新一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开展“项目进村、万企联村”活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二十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完善县镇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劳动力数据库。促进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落实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政策。实施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加大根治欠薪力度,完善欠薪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五、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十三)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县域统筹,梯度配置公共资源。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建立健全县乡村一体规划、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管护、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机制。完善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培育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积极承接大中城市产业疏解。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机制。
(二十四)探索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持续增加公共财政对乡村振兴的投入,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政策及市级统筹调剂机制。支持县(市、区)扩大债券资金用于乡村振兴项目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乡村振兴信贷投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稳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建立健全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的对接、服务和保障机制。
(二十五)建强乡村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全力推进人才集聚、培育提升、服务基层、激励保障等工作。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倾斜政策,深入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深化“311”干部帮扶基层行动,持续深化“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引导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返乡回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
(二十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年每个县(市、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以上。加快推进“一组一场”,把小农户培育成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支持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组建联合社。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等各类主体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坚持为农服务和政事分开、社企分开,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汇聚乡村振兴力量
(二十七)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落实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压实县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把主要精力放在乡村振兴工作上。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考评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积极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和成效显著县(市、区),评定市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1个、先进镇10个、示范村40个、重点帮扶优秀村10个。
(二十八)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健全培养锻炼制度,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干事创业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农村工作干部。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防范风险,确保安全。强化依法行政思维,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处理矛盾的本领。积极组织参加“天府粮仓”讲堂,提高干部素质。
(二十九)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作风能力专项提升行动”,加强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基层、多接地气、多听农民群众意见,瞄准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抓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减轻基层迎评送检、填表报数、过度留痕等负担,确保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抓治理和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
中共内江市委
内江市人民政府
2023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