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山阳,绿色的世界,这是大自然赋予秦岭最美的季节。踏上山阳县户家塬镇户家塬社区茶园核心区的观景台,清香的空气随风扑鼻而来,产业振兴的乡村画卷尽收眼底……
“这边是户家塬社区新栽的高端茶苗,对面是党家塬村1000亩猕猴桃基地。”6月16日,走在宽阔的产业路上,户家塬镇党委书记段宏文指着改造提升的标准化茶园说,“三年后进入丰产期,群众茶园亩收入将达到10000元。”
据了解,山阳县提升改造建设万亩高端茶园,是全县大力实施“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中,积极探索出“联农带农”的一种新模式。
“三百四千”强推进 产业转型效益高
山阳县农业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现实状况,仍然要承担着曾经10万余贫困人口脱贫的艰巨任务。
脱贫攻坚以来,山阳县举全县之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上下足“绣花功”,在产业和就业增收上“铆足劲”,在培育经营主体上“亮家底”,县摘帽、村出列、户脱贫取得了一定实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步推进。
今年,山阳县在落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中,扎实开展百名县级领导联链条包抓产业、百名局长行长联企业纾难解困、百名部门骨干联项目精准服务、千名干部招商引资、千名人才创新创业、千名党员驻村兴农、千名头雁带富领飞“三百四千”工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人才示范、帮扶、带动作用,打通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工程推动中,山阳县坚持县级统筹、部门联动、镇办落实,科学确定目标任务,紧盯短板弱项,大胆探索实践,坚持领导示范、干部苦干的工作作风,南茶北移惠农项目在“三百四千”工程推进中立竿见影。
“我县以“三百四千”工程为契机,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强化联农带农机制为抓手,通过全力落实包联帮扶措施,全县呈现出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改善,资金项目大聚集,创新创业大突破,民生福祉大提升,乡村振兴大发展的良好局面。”山阳县委副书记关汉杰说。
户家塬万亩高端茶园改造提升,得益于“三百四千”工程纵深推进。今春以来,山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农业农村、人社、乡村振兴等部门负责人加大招商引资,深入基层调研指导,着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调动镇村人力资源投入茶园建设。广大干部群众经过三个月的奋战,13个村一期5000亩茶苗栽种全部成活。
山阳茶叶发展经历了近50年历史,素有中国茶乡之美誉。此前,全县点种传统的“天竺翠峰”品种,其品质不高,效益偏低。为了提升优化茶叶品质,山阳县引进福建武夷山高端品种推广种植,探索出企业投资、农户经营的新模式。
推广之初,一波三折。群众担忧边坡地一旦租赁出去,权属还是自己吗?同样产生疑虑的是,南茶北栽会不会“水土不服”?更重要的是,种植效益能达到预期目标?
作为商南籍镇党委书记段宏文,见证了茶叶由南向北推进300公里的成功经验,对茶叶产业有着特殊情结。于是,他走村串户敲门宣传政策,与村民促膝相谈介绍合作模式,现身说法打消群众思想顾虑,持观望态度的群众慢慢转变了思想观念。
茶叶改良,风险转移,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旱涝保丰收”。户家塬社区党支部书记户良斌说:“当地茶叶品种效益低,现在改良高端茶叶,大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都说政府给咱老百姓建设了一个‘绿色银行’。”
土地劳力两不闲 双份收入有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农村新兴产业和经营主体的不断壮大,改写了“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历史,现代农业逼迫“一亩地三头牛”退出历史舞台。多年来,山区土地成为农民含在口中的“鸡肋”,耕种投入与收获不成正比,放弃又心不甘情不愿。
怎么办?山地流转是大多数群众唯一的选择,企业能人大户经营,既能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又能不担任何风险获得收益。
机遇来了!山阳县招商引资秦岭清雅茶业有限公司“相中”了山清水秀的这片土地,计划投资1.3亿元,在山阳县户家塬镇提升改造10000亩茶园。今年3月,金牡丹、黄金冠、安吉奶白三个福建武夷山无性系高端茶苗运抵山阳,一期5000亩茶叶快马加鞭地完成高标准建园。
在南方沿海城市,茶叶是一个高消费商品,人们对茶叶的依赖程度很高,一顿不吃饭可以,一天不饮茶绝对不行。正如陕西清雅茶叶有限公司福建籍技术员雷国发所说:不喝茶觉得口渴,吃饭都没有味道。
随着南北文化的相互交融,东西部差距的逐渐缩小,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解放。尤其是秦岭山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现状,让从事传统农业的人们开始审视现实,思考未来。因而,产业转型升级在禁锢的心灵深处开始萌动。
“这几年,群众对非耕地耕种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是投劳多,收入少,我们社区坡上林地多一半栽种各种经济作物,现在政府引导种茶叶,群众都高兴得很呐!”户良斌坦言。
同样的薄地,产生不同的效益。在山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宋军看来,茶叶是一个补链、延链、强链的长效产业,企业能发展壮大,群众能得到丰厚的收益,经营主体引领、群众参与发展产业的作用得到无限放大。
户家塬社区50岁的贠合进,因为以前在外务工,对土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弱,他认为打一天工就能买一袋面。因此,贠合进将自己的土地无偿地让亲戚耕种,只要看住地界就心满意足。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今年种茶他坡上的土地被企业流转,得到了真金白银,还能在茶园务工,增加了家庭收入。
“我家1.7亩多边坡地,每亩流转金600元,拿回了1050元地租。”贠合进高兴地不停憨笑,“我们两口子、儿媳妇3个人在茶园栽苗子,短短一二个月,光务工收入就6000多块呢,家门口挣钱这好事情,做梦都没有想到。”
和贠合进一样,大多数群众过去发展传统林下经济,一年的收入入不敷出,加速了青壮劳动力迈出大山的步伐。如今,企业落户与农户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农民工返乡回潮现象方兴未艾。
土地劳力两不闲,双份收入有保障。“通过企业+农户+产业经营模式,将全镇13个村、4091户、10957人镶嵌在茶叶种植产业链上,实现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户家塬镇镇长郑焕林介绍说。
企业收获绿叶子 群众赚取红票子
实现双赢的前提是两厢情愿:企业要“叶子”,群众要“票子”。然而,按照山阳县产业发展战略谋划,要把经营主体的组织力、带动力放在首位,实现多方共赢才是真正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户家塬镇在山阳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经过反复调研,决定发展单亩效益高、抗风险能力强的茶叶产业,招商引进陕西秦岭清雅茶业有限公司,在全镇规划高端茶叶优化改造10000亩,目前项目一期完成标准化茶叶建园5000亩,二期项目将在两年内完成。
据了解,在规划上,山阳县根据户家塬镇立地条件,聘请专家实际走访,结合各村资源优势,在山地韦家垭、黄龙等村种植黄金冠,在平地户家塬社区、西沟等村种植金牡丹、安吉白、龙井。同时规划建设茶园观光带,高端茶种植、加工、茶文化展示区,修建栈道、观景平台、观光茶楼,让更多的群众走上农旅融合致富之路。
在经营模式上,山阳县按照“公平、有偿、自愿”的原则,经村委会搭建农户与企业协商平台,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实现农户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民,实现控股经营,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针对联农带农机制不强的问题,山阳县采取“政府引导、农户和村集体参与、企业运营”的模式,采取政府通过产业项目引导资金支持,农户将土地入股到企业获得分红;村集体将股份经济合作社资金入股到企业,按比例获得分红;针对前三年无经济效益的问题,由企业兜底经营,农户通过就近参与茶苗栽植、除草、覆膜、浇水等方式务工增收。
事实上,户家塬标准化高端茶园建设,只是山阳县产业联农带农的冰山一角。在全县18个镇办,企业获益带动群众致富的典型做法,是一种普遍存在。
陕西秦岭清雅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大兴告诉记者:“茶园三年后进入丰产期,我们将基地管理权交给农户,农户采摘鲜叶,企业建设茶叶加工厂,按市场价保底收购,企业从鲜叶加工、包装、销售、品牌中获得收益。”
据汤大兴介绍,10000亩茶叶年产值1亿元,群众每亩鲜茶叶收益1万元,公司年利润2000万元。届时,山阳高端茶叶将返销福建、上海等市场,一定是茶叶市场最优的产品。
企业收获绿叶子,群众赚取红票子。“项目完全达产见效后,可带动户家塬镇19个村(社)集体经济实现年增收15万元以上,带动农户年增收8000元以上。”郑焕林说。
毫无疑问,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在一河相隔的党家塬村、寺坡村,1000亩标准化猕猴桃基地规划有序,700亩已建成的猕猴桃生长旺盛。
“猕猴桃产业园已建成育苗大棚1个、冷库1座和分拣生产线2条,该项目可带动2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以上,200人就近就业实现年增收5000元以上。”猕猴桃种植风生水起,高端茶园辐射带动群众增收,针对户家塬镇产业联农带农的预期效果,山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宋军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张培 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