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完成了旺茂基地2万多平方米羊舍的建设,存栏种羊已有1200多头。中药材基地种植面积达500多亩,安置了30多名脱贫户就业。我们的冷链物流项目也于去年11月初正式开工建设……”

虎年伊始,全国人大代表刘入源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旺茂镇的养羊基地,喜滋滋地向来访者盘点一年的“战果”。

刘入源是土生土长的博白人,16岁时因意外失去右手掌。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不畏艰辛、奋然向上,在全县率先探索黑山羊的养殖技术,成立集山羊品种改良、生产、繁殖及供销于一体的大型养殖基地,带动当地400多名残疾人、1600多名贫困户通过养羊脱贫致富。他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农民”“全国自强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荣誉。

博白是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县,总人口192万人,人口基数大、经济基础薄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如何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以及社会影响力,继续做强做大种养产业,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是刘入源近期思考最多的问题。

“我认为,产业仍然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只有壮大农业产业,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刘入源说。

为此,他一方面利用各级人大组织的视察调研等活动,深入了解民情民意;另一方面,总结收集各地乡村振兴好经验好做法,提出“一项主业壮大、多个产业并进”的思路,着力推动养羊产业升级壮大,同时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以及水产、鸽子养殖等产业,以产业促发展、谋振兴。

在刘入源的带领下,公司上下团结一心、艰苦拼搏,努力克服疫情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21年底,刘入源的旺茂养羊基地已拓展到273亩,存栏种羊1200多头,今年的总产值预计将达500多万元。而地处博白县江宁镇的老基地,也完成了技术设备的升级,目前存栏种羊2200头、肉羊800多头。在巴马瑶族自治县打造的扶贫产业基地,去年已全部建成投产,为当地脱贫户提供了28个工作岗位。此外,刘入源还通过“技术+种羊”输出的方式,在云南省石林县与当地脱贫户合作成立养羊基地,目前该基地存栏羊已达500多头。以这4个基地为依托,刘入源通过“自主经营”“入股分红”“托管代养”“村企合作”4种模式,共带动了260多户脱贫户、300多户农户,以及40多个脱贫村加盟养羊,发展养殖产业,养殖户年增收8000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万元以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江宁镇是博白县最大的库区乡镇,村民素有利用水库进行网箱养鱼的习惯,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但也对当地的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为了保护好江宁镇的生态环境,经过调研,刘入源给他的好友王宝国提出成立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建议,利用村集体资金,以“村企合作”的模式发展高密度水循环养鱼项目。目前,该合作社已建成了4个地面养殖基地,去年共产出鲈鱼60多万斤。

“今年,将重点推进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同时,还打算上马屠宰项目、在南宁等地开设羊肉直营店,进一步做大产业链,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谈到今年的目标计划,刘入源信心满满。

为了争取政府部门对种养产业的政策支持,刘入源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广泛听取群众呼声,认真撰写议案建议,积极提出意见建议。自2018年以来,他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加快培养新型农业技术人才”“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等关于农业产业方面的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回应。

“博白县乃至整个广西的农业产业都比较薄弱,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无法发挥作用,群众创业信心不足,制约了乡村的发展。今年,我还要继续在这方面提建议,希望国家出台更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刘入源对笔者说道。

从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刘入源持续发挥“领头羊”作用,成为了带动一方百姓勤劳致富的典范。(黄冠华 黄琳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