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谐音“都富”,寓意着和美、富足。咱长葛有着悠久的做豆腐历史,其中,当属老城镇耿庄社区的“耿家豆腐”和石象镇常庄村的“白氏豆腐”最为有名。

耿家豆腐至今已传承到第四代,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不管啥年代、用啥工具,咱都得坚持‘豆好、水好、人品好’,这是百余年来的传承和招牌。”

天刚蒙蒙亮,氤氲的豆香便从耿庄社区飘出,唤醒了睡梦中的村民,也唤起了几代人共同的味觉记忆。

“俺们耿家豆腐的秘密在于——豆好、水好、人品好。”耿留明是耿家豆腐第三代传人三兄弟中的老三,介绍起豆腐的制作时说,“买豆看品种,豆选好了才能做出好豆腐。水得干净,好水才能出好味道。关键是人,做豆腐哪个环节都不能偷工减料,更不能在选料时以次充好。”

俗话说豆腐好吃磨难推。把坚硬的豆子做成软香的豆腐,要经过多道工序。

“豆泡好后开始磨豆浆,再把豆浆煮熟,接着就是点浆,最后是压豆腐。”耿留明边熟练地点浆边说,“咱做的豆腐是老浆豆腐,点浆是最关键的一步,用的是做豆腐的酸浆,把前一天做豆腐过滤出的浆发酵,做为第二天点豆腐的引子。老浆点得多了豆腐会老,点得少了不成型。浆点好了,色好、软嫩、味好,多出豆腐,这也是耿家豆腐技术的精华。”

树叶做豆腐走上致富路_致富经树叶做豆腐视频_致富经豆腐树叶

耿庄豆腐是老浆豆腐,点浆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耿家豆腐技术的精华。

自幼就耳濡目染豆腐制作工艺的耿留明,回想起几十年来的经历如数家珍。

“从小就看家里长辈磨豆腐,我13岁初中毕业就没再上学,跟着家人学做豆腐,那时候还用驴拉石磨转着圈磨豆浆。听老辈人说最开始是人推石磨磨豆浆,那是纯手工,啥都靠人力。”耿留明说,“以前还得人工吊单,在两米多高的架子上,撑着纱布来回晃,把豆浆、豆渣滤出来,没有体力还真弄不成。那时候产量也不高,一天也就是做一两个豆腐。”

压豆腐则是更费力的工序,把点浆过的豆腐放进竹筐模具里,盖上木板,搬起六七十斤的石块压住木板。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制作豆腐的工具也在革新。到20世纪80年代,耿家用电机带动石磨磨豆浆,2000年后改用打浆机打豆浆,豆腐的盛具也从竹筐变成后来的瓷缸、瓦缸到现在的食品级不锈钢。

“现在的工具都很先进了,也不费劲。压豆腐再也不用石头了,用的是螺旋机,更快更省事,咱这老家伙也能干。”耿留明边操作螺旋机边说,“虽然是现代工具,但也得摸住劲儿,比如在磨浆环节,要严格控制转速与温度。不管啥年代、用啥工具,咱都得坚持‘豆好、水好、人品好’,这是百余年来的传承和招牌。”

碾一碗琼浆,舀一勺玉团,品一桌人间烟火,承载的市井味,也是传统工艺的灵魂所在。

耿家豆腐在第三代传人的手中,走出了食堂和企业,走进了长葛的大街小巷,也被大家亲切热情地称为“老耿豆腐”

耿家豆腐的第二代传人耿全喜、耿更新兄弟,继承了家传磨豆腐工艺及秘方技术,把先辈人的粗脑儿豆腐研制成细脑儿豆腐,将耿庄耿家的制豆腐工艺发扬光大。1950年前后,兄弟二人带领家人推石磨磨豆腐,养家糊口,并在1955年进入人民公社大集体,把磨豆腐工艺带进了副业组。

致富经树叶做豆腐视频_树叶做豆腐走上致富路_致富经豆腐树叶

耿家豆腐有色正、味纯、鲜嫩,耐煮耐煎等特点,夏季存放三四天不变味。也正因此,耿家豆腐远近闻名,在20世纪50年代已是方圆闻名的招牌货。

“耿庄村志记载,1950年代,长葛县城在老城,当时的县委招待所、人民会堂、丝绸厂和东关、丁字口、西关三个国营食堂都用耿庄耿家豆腐。”耿庄社区党支部委员邢军岭介绍,“1960年长葛县委、县政府搬迁至和尚桥,县城内有三个国营食堂一个回族食堂,连同后来成立的化肥厂、毛纺厂、造纸厂、轴承厂和化工厂,甚至县委招待所还都是用耿家豆腐。”

1976年的耿庄村三组分队,副业组解散,耿全喜、耿更新兄弟二人歇业回家。到19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国家提倡搞活经济,富裕人民,耿氏兄弟又开始磨制豆腐。第三代传人,是兄弟三人,各开一家豆腐作坊,相互学习,相互帮忙,技术上不断创新。到了2015年,耿氏第四代传人已成为豆腐制作的主力军。

“20世纪80年代跟着父亲去卖豆腐,拉的还是架子车,在周边镇村吆喝着卖。那时候一斤豆腐才2毛钱,当时农村吃块豆腐都算生活不错了,父亲也不斤斤计较,多给一两豆腐也不说啥,人家一听是耿庄的豆腐都愿意买。到了90年代豆腐是七八毛钱一斤;2000年左右大概是一块多钱一斤。”耿留明回忆说,“以前跟着父亲去卖豆腐更多的是觉得好玩,能出去转转,也能歇歇。现在好了,咱的豆腐都卖到大小超市里、菜市场。”

由于有祖传的手艺,耿家豆腐很受顾客的欢迎。2007年起,长葛多家超市售卖耿家豆腐。2007年以后,随着大超市增多,耿家豆腐需求量大,平时一家一天得磨9到10个豆腐。每年腊月,每家每天磨10到20个豆腐。

如果说耿家豆腐在第二代传人的经营下,更多地在单位食堂打出了名气,那么在第三代传人的手中,耿家豆腐不仅走出了食堂和企业,也走出了老城镇,更走进了长葛的大街小巷,并被大家亲切热情地称为“老耿豆腐”。

耿家豆腐不仅是制作工艺的传承,更是萦绕于心头的家乡味道

“不管是菜市场还是超市都有耿家豆腐,人家都说——老耿豆腐不卖完,别家豆腐不好卖。可见耿家豆腐有多受欢迎!”邢军岭说,“每到快过年的时候,郑州、山西、山东的老客户,就开车来俺耿庄拉老耿豆腐回家过年,一买都是一整个豆腐。听说还有的把豆腐买回去做成豆腐干,带到国外,就是馋这一口老家味儿。”

树叶做豆腐走上致富路_致富经豆腐树叶_致富经树叶做豆腐视频

随着技术的进步,老耿豆腐制作过程中,压豆腐的环节已用上了螺旋机,更快更省事。

一门手艺,一块豆腐,也是一本勤劳致富经。耿庄社区有栋6层小楼,是耿留明的侄子耿彦伟家,他也是耿家豆腐第四代传人之一。

“耿家人都能吃苦,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其实做豆腐都是‘下力’活儿。早上三四点都起来忙活,一刻也不闲着,做完豆腐还要去送货,一直忙到下午五六点。平时还好,逢年过节,特别是过年的时候,一天忙得只有俩仨小时休息时间。”耿彦伟的妻子说,“再忙再累,只要听见人家说,明天还得给俺送豆腐,心里就是高兴的。”

一方豆腐包含万千滋味——酸甜苦辣咸,煎炒烹炸炖。然而,千滋百味,始终有其源头——耿家豆腐不仅是制作工艺的传承,更是萦绕于心头的家乡味道。

“大学毕业后,在外打拼了几年,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父亲这么多年都在坚守磨豆腐,经过仔细思量,我还是选择回来继承父业。”耿留明的儿子耿志梁,也是耿家豆腐的第四代传人之一,他说,“我们祖辈就是做豆腐的,一百多年来都没断过,我回来就是希望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全媒体记者/孟龙

版式/李耀杰 审校/文洁 终审/毛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