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稻“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针对贵州水稻大面积生产中栽培密度不够、施钾量不足、氮肥一次性施用等问题,研究构建了贵州水稻“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技术。该技术以“水稻增密、增钾、调氮”为核心内容。水稻增密,通过合理增加密度,进而增加基本苗,增加稻田有效穗数。增钾,通过增加基肥和穗肥钾肥施用量,进而促进水稻分蘖,促进大穗形成,促进水稻壮杆、抗倒,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调氮,通过调整氮肥施用量、施用时间,进而减少氮肥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水稻分蘖,促进大穗形成,防止早衰。该技术能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核心示范区平均亩增产30%以上,一般稻区增产10%以上,亩增收100元以上。
(一)品种选择。一般选用生育期适中、抗性较好、株叶形态紧凑的水稻品种。采用品种必须选用经过国家或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的优良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必须符合粮食种子的规定。高海拔温和稻区宜选用如M两优152、M两优727、香早优2017、泰优390、恒丰优387、滇禾优615等中早熟品种;中低海拔温和温热稻区宜选用如香两优619、宜香优2115、宜香1979、渝香203、C两优华占、中浙优8号、川优6203、神龙优228、野香优莉
丝、J香优168、隆两优1377、泰优808、晶两优534、蓉18优2348、兆优5455、晶两优1212、T香优557等中晚熟品种。
(二)药剂拌种。一是针对稻瘟病(苗瘟、叶瘟)、恶苗病、烂秧和立枯病,按每公斤干稻种选用24.1%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稻瘟病预防持效期约70天)15~25毫升或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3~4毫升或25%噻•咯•霜灵悬浮种衣剂4~6毫升(兼治蓟马)或12%甲·嘧•甲霜灵悬浮种衣剂10毫升,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克或5%氨基寡糖素水剂10毫升,兑水5毫升,混合均匀,配制成拌种液。二是针对稻飞虱(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水象甲、稻蓟马等。按每公斤干稻种选用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毫升或18%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5~9毫升,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克或5%氨基寡糖素水剂10毫升,兑水5毫升,混合均匀,配制成拌种液。三是拌种方法可采用干种子拌种和催芽露白种子拌种,干种子拌种在水稻浸种前2天进行,催芽露白种子拌种在水稻种子催芽露白后进行,将配制好的拌种液与种子充分搅拌混合,使药液均匀分布在种子上,彻底阴干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浸种催芽或播种。
(三)育秧。采用无纺布钵苗育秧、无纺布旱育秧等保温育秧方式进行育秧。无纺布钵苗育秧一般为4月。播种采用Y型水稻育秧盘和相应的播种机,采用菜园土或者新黄泥土作为钵苗机械化育秧底土,播种前15~30天需对土壤进行晾干,播种前3~7天对干土粒进行破碎、过筛,土粒要求过0.5厘米筛网。播种当天,将准备好的细土加20%的育秧基质混合均匀,并与处理好的种子放入播种机,调试播种量,穴播种量2~3粒为宜,然后进行播种,将播种好的秧盘移到整理好的苗床上,然后搭小拱棚,用不低于30克/平方米的农用无纺布覆盖。秧苗出土后,视苗情进行一次立枯病防治。2叶1心时用尿素兑水,进行提苗。水稻移栽前3~5天,施用尿素作送嫁肥。无纺布旱育秧播种期一般为4月,一般采用菜园地进行,苗床土壤要求细、散,掏厢,厢面宽1~1.2米,高10厘米,厢与厢留35~40厘米操作行。种子均匀撒播,播种密度30克/平方米,盖细土1.5~2厘米,然后搭小拱棚,用无纺布覆盖。秧苗出土后,视苗情进行一次立枯病防治。2叶1心时用尿素兑水,进行提苗。水稻移栽前3~5天,施用尿素作送嫁肥。
(四)移栽。根据气候、稻田肥力、品种特性等因素情况,一般栽插1~1.5万穴/亩,穴栽两粒谷秧。超过1.35万穴/亩时采取宽窄行栽培方式,低于1.35万穴/亩时采用宽行窄株栽插方式,栽插行向建议东西行向,但冲沟田、河谷田宜顺风定行向。人工栽插,栽插深度小苗不超过2厘米,中苗不超过3厘米,大苗不超过4厘米。推荐实行拉绳定距栽插,做到薄水浅栽插。栽插时做到匀、直、浅、稳、不伤苗。机械栽插,苗高12~18厘米,按农艺要求调节合适的栽插深度及密度。
(五)科学施肥。施肥按照N:P:K=1:0.5~0.8:1.1进行配施。根据目标产量确定用肥总量,目标产量为550公斤/亩以上,氮肥纯氮总量8~9公斤/亩,磷肥一般全作基肥使用,酸性田块用钙镁磷肥,其余用过磷酸钙。钾肥60%左右作基肥,60%左右在分蘖盛期(8~9叶龄)施用。氮肥基蘖肥和穗粒肥比例为7:3,穗肥一般在倒4叶至倒1叶期看苗分两次施用,粒肥在始穗期至灌浆期看苗施用。
(六)水浆管理。水稻栽插后水深保持3~4厘米。秧苗茎蘖数达目标穗数80%时,应及时晒田控苗。穗分化至扬花期保持3~4厘米浅水。灌浆至成熟期实行间歇灌溉,不过早断水。
(七)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一是生态调控。及时清理带病(虫)稻草(茬)降低病源虫源基数;田埂和田边保留功能杂草,种植大豆、芝麻、波斯菊、万寿菊、凤仙花等显花植物,涵养寄生蜂、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路边沟边、机耕道旁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降低螟虫种群基数。二是生物防治。针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常年发生区域,在成虫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亩均匀放置5~8点,每次放蜂量8000~10000头/亩;建立“稻+”生态系统,减轻病虫草发生危害程度。三是理化诱控。采用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育秧,阻隔稻飞虱等介体昆虫,预防病毒病,同时防止和减轻稻水象甲危害;针对越冬代二化螟、大螟和主害代稻纵卷叶螟始蛾期,集中连片选用持效期3个月以上的诱芯和配套诱捕器,每亩放置1套,群集诱杀减轻危害。四是科学安全用药。根据预测预报和田间发生实际,推行达标用药控害,在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时,优先选用生物制剂,发挥持续控害作用。化学农药交替、轮换用药,有效延缓抗药性。采用高工效低容量喷雾器或植保无人机实施统防统治。(详见水稻病虫害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推荐表)
水稻病虫害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推荐表
防治对象
推荐药剂
防治时期
稻飞虱
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醚菊酯、三氟苯嘧啶、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噻虫胺、烯啶虫胺、吡蚜•呋虫胺、唏定•吡蚜酮
吡虫啉等。
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对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的稻田喷雾防治。
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
金龟子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茚虫威、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四唑虫酰胺、四氯虫酰胺等。
稻纵卷叶螟:对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以上的稻田喷雾防治;二化螟:分蘖期枯鞘丛率达8~10%或枯鞘株率达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
稻瘟病
补骨脂种子提取物、春雷霉素、申嗪霉素、肟菌•戊唑醇、己唑•稻瘟灵、寡糖•噻霉酮、三环唑、丙硫唑、稻瘟灵、嘧菌酯、甲硫•三环唑、烯肟•戊唑醇、苯甲•嘧菌酯等。
防治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预防穗瘟在破口抽穗初期喷雾防治,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间隔7天第二次施药。
纹枯病、稻曲病
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戊唑醇、腈苯唑、氟环唑、肟菌•戊唑醇、丙环•咪鲜胺、戊唑•嘧菌酯、戊唑•多菌灵等。
纹枯病:分蘖末至孕穗抽穗期喷雾防治;稻曲病:常年发病较重品种和区域,采用两次叶面喷雾预防技术,第一次施药在水稻破口前7~10天,第二次施药在破口期(5%始穗,或第一次药后7天)。
(八)收割。一般情况在收割前7天排水晒田,当85%的谷粒黄熟时即可收割。
二、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
针对贵州水稻生产中普遍出现的移栽基本苗严重不足、肥料施用不合理、习惯性淹水灌溉等技术难题,研究形成了以五五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核心的“贵州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体系”。通过精确定量水稻移栽叶龄和移栽规格,保证了合理的移栽基本苗,利于形成高产群体适宜穗数;通过精确定量施氮量和施氮方式,保证了水稻各生育时期营养需求,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通过水分精确灌溉,有效调控了肥料效应和群体结构。根据试验研究和现场验收意见,和常规技术相比,该技术可实现水稻增产25%以上,亩增收100元以上。
(一)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适中、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病虫害抗性较强的优质水稻品种。品种应通过国家或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稻米品质达到国标三级以上。推荐选用隆两优1377、蓉18优2348、晶两优1212等高产品种。
(二)药剂拌种。参见水稻“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三)壮秧培育。在日均温稳定通过12度时方可播种,一般在清明前后。种子经过消毒、浸泡、催芽露白即可播种。推荐采取旱育秧方式,播种盖土后,用40%的噁草•丁草胺兑水喷雾厢面除草,覆盖地膜与拱膜,出苗立针后,去除地膜,保留拱膜,根据气温揭膜炼苗。移栽前3~5天施用尿素作送嫁肥,尿素施用量10~15克/平方米。也可采用塑料钵盘进行育秧。
(四)合理移栽。叶龄5叶期时进行移栽,秧龄一般为30~35天。按照品种的分蘖类型与不同稻区目标产量有效穗,确定基本苗与移栽密度。一般推荐采取宽窄行移栽方式,其规格为宽行36.7~43.3厘米,窄行20厘米左右,株距16.7厘米,杂交稻每穴栽2粒谷秧。
(五)精确施肥。总原则: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氮肥后移作穗肥,氮、磷、钾平衡施用。在不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氮、磷、钾的优化配方为N:P:K=1:0.5:1,在施用有机肥条件下氮、磷、钾的优化配方为N:P:K=1:0.5:0.7。根据目标产量确定用肥总量,目标产量为700~800公斤/亩时,氮肥纯氮总量10~12.5公斤/亩,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一般为1:1,其中氮肥的基肥和分蘖肥各占60%和40%,穗肥一般施两次,各占60%和40%,钾肥分基肥和拔节肥两次等量施用,磷肥全作底肥施用。于栽插后5~7天施用分蘖肥,倒4叶(葫芦叶出现)时顶4叶叶色与顶3叶叶色相当或略淡,即可施用穗肥,如顶4叶叶色偏深则推迟穗肥施用时间或减少穗肥用量。
(六)水分管理。浅水插秧,移栽后保持浅水7天,自然落干,分蘖期保持土壤湿润,分蘖数达目标穗数的80%开始晒田控苗,搁田标准以土壤板实、有裂缝,行走不陷脚为度,稻株形态以叶色落黄为主要指标。搁田结束后及时复水。拔节至孕穗期保持薄水层,灌浆结实期进行干湿交替灌溉,一直保持到成熟。
(七)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参见水稻“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八)收割。一般情况在收割前7天排水晒田,当85%的谷粒黄熟时即可收割。
三、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主要包括机械化耕整田、播种、移栽、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贵州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划分成两类:坝区和梯田机械化种植。各地可根据水稻种植模式和规模面积进行机械选型配套,与主要环节耕、种、收的农机农艺技术进行融合,不同地形的田块选择适合的大、中、小型机具,更好的指导贵州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
(一)机械化耕整田。1.作业要求。在适合作业的墒情下,根据田块形状和坡度确定作业方向,应顺田块长边作业,作业到田头转弯或转移过田埂时,应将机具提起,田间提升间隙不小于20厘米,减速行驶。整田时注意控制好适宜的灌水量,既要防止带烂作业,又要防止缺水僵板作业,还要防止泥脚深度不一和埋茬再被带出地表。耕深16~20厘米,泥脚深度不超过25厘米,水深2厘米左右,田面露出水面积不超过4平方米/亩,田块内高差不超过3厘米,埋茬深度应在4厘米以上,泥浆深度达到5~8厘米,田块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水整后大田地表应平整,基本无残茬、秸秆和杂草等,达到泥匀、肥均、水浅、无杂的效果。整田应与基肥一并进行。整后的大田必须适度沉实,砂壤土田沉淀0.5~1天、黏土田2~3天、烂泥田4~5天后机插。
2.机具推荐。微耕机、拖拉机(50马力以上)配套铧式犁、旋耕机、耙和激光平地机。
(二)机械化播种。1.作业要求。机插育秧盘底部渗水孔排列整齐、均匀,秧盘表面应光滑,无皱折、裂痕、残缺等现象。床土过筛后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厘米,其中,2~4厘米粒径达60%以上,过筛结束后集中堆闷,堆闷时细土含水量适中,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要求。水稻播种流水线安装场地应首选背风、平坦、有水源、有电源、便于操作、距离苗床和移栽田块相邻的场地。播种时盘内底土厚度为2~2.5厘米,厚薄均匀、铺放均匀平整,覆土厚度为0.3~0.5厘米,均匀、不露籽,播量40~50克,种子表面水分在14%左右,破碎率≤1%,均匀度≥90%,空穴率≤5%。有条件的地方播种结束后进行催芽,小拱棚育秧宜采用暗化处理催芽,待芽头露土0.1~0.5厘米移到小拱棚育秧。
2.机具推荐。毯壮苗播种流水线、钵苗播种流水线。
(三)机械化移栽。1.作业要求。栽插前3天保持秧床干爽,进一步促进盘根。运至田头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做到随起、随运、随插。遇烈日高温或下雨需要采取设施遮盖,防止秧苗失水萎蔫或秧块过烂,影响机插质量。栽插时根据当地农艺要求调好适宜的栽插株距档位,进行试插一段距离,并检查每穴苗数和栽插深度,调节好每穴苗数和栽插深度。浅水浅插,水层深度1~2厘米,机插秧深度以0.5~1厘米为宜,漏插率≤5%、漂秧率≤3%、伤苗率≤5%,秧苗栽插均匀度要求达到85%以上,每穴2~3苗,机插同步侧深施肥,肥料播撒于秧苗根深5厘米左右、根侧部5厘米左右,栽插时做到行距一致,不压行,不漏行,并保证首行作业的行驶直线性。栽插结束后及时上水3~4厘米,促进返青活棵。在机插后2~3天内进行人工补缺棵、栽浮棵、拆大棵、补小棵,促使全田穴苗数均。
2.机具推荐。乘坐式4~8行水稻插秧机、手扶式2~4行水稻插秧机。
(四)机械化田间管理。1.作业要求。水稻田间管理中的除草、治虫、施肥等作业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各地要按照当地高产种植的农艺要求适时对水稻生产进行除草、追肥和病虫害的防治。坝区和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区可选用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喷施或采用机动远程喷雾机防治。对于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防治要选好起降地点,起降点要求要平、实,根据田块大小、作业地风速、风向、田间竖着物及空间横着物,确定飞行作业距离和方案,飞行时要远离人群,不允许田间有人时作业,要离操控手10米以上,垂直飞行要远离障碍物10米以上,平行飞行要远离障碍物5米以上,飞行作业高度保持在作物叶尖2米左右,直线飞行作业,确保不漏喷、不重喷,飞行作业速度均匀,作业时应保持在4~6米/秒的匀速飞行,注意飞行速度、高度及风向,以防药剂漂移。对于面积小、不规则、坡度较缓的田块选用小型汽油机或蓄电池为动力的全自动喷雾器;另外还可以选用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式10~15W,蓄电池式≥12AT或触杀式功率25W,蓄电池≥24AT)。
2.机具推荐。喷雾机、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太阳能杀虫灯。
(五)机械化收获。1.作业要求。水稻收获是水稻生产的最后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适时收获和选择适宜的收获机具是保证产量的基础,否则会导致产量的损失。收割前5~7天断水,抢适宜天气机收,及时晾晒或烘干,减少损失。收获应在水稻的蜡熟期或完熟期进行(水稻黄化完熟率95%以上为收获最适期),基本无自然脱粒,水稻不倒伏,籽粒含水率为15%~30%。机收根据地块大小和种植行距选择适合的收获机,目前我省坝区主要使用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履带联合收割机。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评定要求水稻自然高度为55~110厘米,穗幅差≤25厘米。水稻收获机的行距要与水稻种植行距相适应,行距偏差不宜超过5厘米,否则会影响作用效率,加大收获损失。
2.质量要求。全喂入式损失率≤3.5%,半喂入式损失率≤2.5%;全喂入式破碎率≤2.5%,半喂入式破碎率≤1.0%;全喂入式含杂率≤2.5%,半喂入式含杂率≤2.0%(只有风扇清选无筛选机构的:全喂入式含杂率≤7.0%,半喂入式含杂率≤5.0%);茎秆切碎合格率≥90%(适用于茎秆切碎机构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后地表状况及割茬高度≤18厘米,无漏割,地头、地边处理合理(其中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割茬高度可根据当地农艺要求确定)。机械割晒割茬高度12~15厘米,放铺角度与插秧方向放铺角为70~90度,脱谷综合损失小于2%。谷外糙1%以下。
3.机具推荐。稻麦联合收割机、割晒机、脱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