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报见习记者 陈鹏

养殖致富项目牛_致富牛人养殖_致富养殖牛人是谁

牛人:

捧着“铁饭碗”的他毅然辞职下海创业,创办公司,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创税1000余万元。

响应脱贫攻坚号召,“不走寻常路”的他回老家长久村担任村支书。

在他的带领下,贫困村全面脱贫,他履行诺言,卸任村支书。

牛事:

无偿资助两名学生完成从初中到大学的学业,自掏腰包安装路灯60盏,点亮孩子们的上学路;为村里三位孤寡老人修房造屋,帮助他们住有所居、老有所养;自建公共体育广场600平方米,让寂静的山村乐起来、活起来……

投资5000余万元建牧草基地、办合作社、创家庭农场、建有机肥厂,带动全村创办家庭农场11家、规模养殖27户、上百户发展肉牛养殖业,2020年出栏商品肉牛5500余头。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帮助100余户农民解决肉牛滞销问题;主动慰问一线抗疫人员,捐款捐物20余万元。

说起55岁的共产党员余长寿,在渠县当地,不少人直呼了不起:“在外面就是成功人士了,他还能回到贫困的家乡带领大家干实事。”

作为四川省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理事长、渠县清山汉子家庭农场创办人的他,2013年,主动返乡担任渠县三汇镇长久村党支部书记。期间,这位土生土长的优秀农民发明的“养牛场粪便收集装置”荣获国家专利,其个人荣获“四川省优秀职业农民”、煤炭工业“全国劳动模范”和市、县两级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当选渠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

家乡情怀:

响应脱贫攻坚号召

老板回乡担任村支书

“怎能看到家乡继续穷下去”

“不走寻常路。”是身边人对余长寿的一致评价。

1989年至1998年,余长寿在渠县原汇南乡政府工作,这是令不少人羡慕的“铁饭碗”。但在1998年,他毅然辞职下海创业,创办了杉树坪矿业有限公司,企业职工数量高峰期达350余人,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创税1000余万元,余长寿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2013年,脱贫攻坚的战鼓擂响,当地政府向在外务工、创业人员发出返乡创业和任职的邀请。“不走寻常路”的余长寿很快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理解的决定:回老家长久村担任村支书。

当时的长久村是响当当的贫困村。偌大的村子,水泥路加在一起不到一公里,村里唯一一口灌溉水库也年久失修,进了村通信更是时有时无。更让余长寿焦虑的是,全村无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负债累累。

作为土生土长的长久村人,余长寿意志坚定。这位1994年入党的党员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又是党员,怎能看到家乡继续穷下去?”

立下约定:

修路兴水通网络

要为村民找到致富路

“自掏腰包上百万元为村民办实事”

余长寿上任之初和乡亲们“约法三章”:任内不领一分钱的报酬;必须尽快找到致富路;所有贫困户摘帽后即卸任。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上任第一天,余长寿就把铺盖搬进了村部,出门也不坐小汽车。

要想富,先修路。余长寿新官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通长久村的出山路。四处奔走后,资金仍有缺口,他便自掏腰包70余万元,很快,一条16.5公里出村水泥路连通了乡道。之后,在余长寿的努力下,全村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修路之后必兴水,老余发动党员带头、干部当先,采取政府出材料、群众干基础的方式,修通、硬化渠系9.8公里。

七年来,余长寿跑坏了30多双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完成了电力改造和水塘水库清淤,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光纤网络。有人算过一笔账,从2013年3月至2020年3月的七年任期内,余长寿不仅未领取担任村支书的20余万元工资,还自掏腰包上百万元为村民办实事。

大胆创新:

将“老产业”做大做强

形成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链

“在肉牛身上做出了大文章”

摘掉长久村的“穷帽子”,必须要做大特色产业。余长寿把目光锁定在当地有一定基础的肉牛养殖上,带领乡亲们找到了肉牛产业化新路子。如今的养殖园区,形成了“种、繁、养、销”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循环产业链。

为了在肉牛身上做出大文章,余长寿不仅买了大量养殖书籍,还参加农业农村部开展的多次培训。出高薪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专家,引进肉牛新品种,改良青贮饲料配比,改建饲料配制、送料等现代智能畜牧养殖设施设备,制定了肉牛养殖技术规程,研发的“养牛场粪便收集装置”荣获国家专利技术,农场步入科技化、智慧化轨道。

同时,新建科学化无菌肉牛屠宰场,开始生产牛肉系列产品。成功申报了“三品一标”农产品1个,注册了“犇萃”牛肉制品商标,先后在省、市、县城设立“渠县犇萃生态鲜牛肉直销店”和直销网店。

余长寿的清山汉子家庭农场效益不断攀升,2020年,家庭农场产值500万元以上,利润突破100万元大关,其农场也获得了“四川省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称号。

余长寿的家庭农场发展欣欣向荣,肉牛养殖已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长久村的经济发展也走上了快车道,余长寿就是这个快车道上的“领路人”,同时也是产业发展先锋。

共同致富:

建家庭农场培育新模式

让养殖户“抱团”发展

“风险自己一人担,盈利大家来共享”

2020年,长久村实现全面脱贫,余长寿也履行诺言,卸任了村支书一职。如今,不再当村支书的他仍然把共同富裕的使命记在心上。并暗下决心,要通过机制创新把父老乡亲带上养牛大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现在,余长寿带领养牛户成立了牧草种植和社会化服务合作社,采取现金入股、土地入股、贫困户帮扶资金入股、项目资产入股、以代养助帮扶等方式,真正实现了合作共赢——“资产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合作社特殊岗位和园区用工,优先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

此外,余长寿还向当地农业农村局申请创建标准化养殖园区,与养殖户、政府部门签下“军令状”,探索自建园区、养殖户自愿入场、养殖技术风险全担的家庭农场培育新模式。让风险自己一人担,盈利大家来共享,使处于弱势地位的散户、贫困村民等养殖户“抱团”发展,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余长寿带领下,长久村的养牛事业蒸蒸日上,也使得全县养牛规模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渠县全县肉牛养殖户已达143户,家庭农场超过50家,专业合作社达26个,肉牛养殖加速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实施“家庭农场联合体发展”模式,解决就业人口1000余人,实现了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的双赢局面。2020年,联合体出栏肉牛4350头,实现产值1.25亿元。

余长寿所在的乡镇,肉牛年出栏从2015年的170头一跃而起实现年出栏5000头。余长寿所在的长久村,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9787元,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村民们富裕了,我心里才踏实。”2021年的余长寿,仍然奔走在养殖肉牛助农增收道路上。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