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记者 郝志臻 张璐 报道
“这是我们今年新种的草莓西红柿,不要看它长得和做菜的西红柿差不多,那味道可是差得远哩。”近日,记者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总堡乡垣坡村的蔬菜大棚内,一片绿色中,一颗颗大小不同的西红柿点缀在枝杈间,现场务工的村民正在熟练地采摘,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这30个棚的西红柿是七月初开始陆续采摘的,一颗西红柿植株大约产果七层,目前大部分棚已经采摘到了第二层果。”大棚种植户张发元指着棚内长势良好的草莓西红柿说道。
过去,我市的许多种植户栽种的西红柿主要为做菜的西红柿和作为水果食用的小西红柿(圣女果),但垣坡村的西红柿并非这两种,而是草莓西红柿。它的外形和蔬菜西红柿类似,只是个头偏小,口味却更适合作为水果。记者品尝了一个草莓西红柿发现,虽然草莓西红柿的果皮比蔬菜西红柿厚,绿色的籽镶嵌在果瓤里与其他西红柿并无区别,但吃起来口感酸甜,果汁多,口味浓郁。
今年是张发元在民和县种植草莓西红柿的第一年,之前他还在乐都区寿乐镇引胜沟试种过,但由于当地冷棚数量较少,在试种的同时张发元一直在寻找更合适的冷棚基地以扩大种植面积。
2022年,总堡乡在民和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的支持下投资1000万元在垣坡村、三家村、台尔哇村、总堡村、哈家村五个村修建了220个蔬菜种植冷棚和一座保鲜库,张发元闻风而来,扎根到总堡乡。经过考察后,他以一亩地1000元的承包费承包了100个冷棚,正式开始在民和县规模化种植草莓西红柿。
承包冷棚后,张发元就着手准备各种种植准备工作,今年4月,他在总堡乡雇用近30人种植草莓西红柿,三个月后开始采收,目前已经出售约7500公斤。
采摘、分拣、装箱……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忙碌着,一旁被挑选出的次等果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面对记者的询问,张发元指着冷棚旁的一个大坑解释道,这些被挑出来的西红柿并不像大家平时以为的低价出售或者加工成番茄酱,而是会在大坑内经过处理后作为有机肥,再次回到土地里。
记者了解到,在总堡乡冷棚里种植的草莓西红柿每栋棚产量在3000公斤到4000公斤,上市的草莓西红柿主要以订单的形式发往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广州市等地,目前在西宁市场的零售价可以达到每公斤20元。
草莓西红柿的规模化种植在为张发元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许多村民纷纷来此务工。
“之前我一直在家里带孩子,今年年初我和村上的人一起过来打工,每天能有一百块钱的收入,现在已经挣了一万多块钱了。”垣坡村村民侯润兰笑着说。
近年来,总堡乡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借助土地资源优势,实现连片种植、集群发展,一个个种植棚正在逐步托起当地百姓的致富增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