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南方水果扎根北方土地,让鱼儿和蔬菜共生共长,让本地苹果成为名优品牌,让富硒小米畅销大江南北……在晋中田野,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有情怀;他们积极投身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他们,就是意气风发的晋中“新农人”。金秋时节,行走在晋中乡村振兴的大路上,他们用辛勤的劳动、科技的创新、丰硕的果实,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还有三分之一的火龙果再红一红就能采收了!”10月10日,夜间室外气温已近0℃,但李富春的大棚里,这种长在南方的热带水果却还在攒着劲生长。
2005年从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从小生活在榆次的李富春,干过工程,考上过事业单位,但最终选择了“下乡”当农民。在他看来,农村大有可为,当农民就要当“不一样的农民”。“南果北种”就是他筑梦的起跑线。
“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大棚里照看果苗,同时搞点儿新品种研究。”李富春说,要想当好“不一样的农民”,就必须懂得科技兴农。除了火龙果,经过十多年的钻研,在他的果园里,芒果、柠檬、香蕉、山竹等热带水果的长势基本稳定。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李富春介绍,以今年为例,一个大棚的火龙果就能带来10多万元的收益。李富春不仅自己种大棚,经他指导,种植基地周边21个村庄都开始了热带水果的推广种植,基地带动村居大户,村居大户带动普通农户,更多农民依靠种植热带水果走上了致富道路。
“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希望更多农民的日子像火龙果一样,越过越红火。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新品种的开发,发展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让更多农民走上科技兴农的道路。”经过近十年积淀,李富春终于在黄土地上建起承载自己梦想与情怀的“热带果园”。
李富春在黄土地上种出了热带水果。而在几公里之外,2009年从西安科技大学毕业的周磊和妻子李丽丽,则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建起了温室大棚,搞起了“鱼菜共生”循环生态农业。
周磊介绍,“鱼菜共生”的核心在于“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简单说,就是用养鱼的水种菜,鱼进食排泄后,微生物分解并提供养分,蔬菜吸收养分并净化水体。然而,原理简单,操作绝非易事。如鱼和菜的配比,周磊夫妇经历了无数次试验,直至2017年才试验成功,当年实现鲈鱼养殖2000公斤、种植蔬菜1.5万公斤。2018年,周磊在榆次区设立两个大棚改造示范基地,并提供无偿技术支持和服务。当年年底,两处示范基地生产情况良好,显现出“鱼菜共生”模式良好的可复制性。2021年底,周磊建设了第一个以“鱼菜共生”为主题的复合型园区,正式迈出示范推广的第一步。
勇于尝试才能开辟新局,敢于打拼才能拼出胜势。目前,周磊带领他的晋中芊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生产转型的全套完整生产数据体系及两项技术专利,成功养殖加州鲈鱼、银鳕鱼等5个品种。目前,该公司有独立实验基地一处、推广示范基地两处、复合型养殖园区一处,销售利润平稳增长。2021年,该公司利润率达到32%,是普通农业企业的6倍至8倍,模式推广预期收益为传统温室的3倍至5倍,人工成本节省了80%以上,养殖自动化程度达到93%以上。
“拿什么献礼党的二十大?我想,丰收的富硒谷子就是最好的礼物。”在榆次区长凝镇西见子村,一片片谷子笑弯了腰,散发着淡淡的谷香。“新农人”郝卫芳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郝卫芳是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西见子村人。2015年,郝卫芳和丈夫张小军返乡创业,注册成立晋中市丰谷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专注发展功能农业。
立志做“新农人”的郝卫芳注重原生态,引入现代农业理念,科学种植与创意营销双管齐下。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富硒小米,我和丈夫常常背上小米,带上锅具,走南闯北去推销。”郝卫芳说,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跑了全国十多个省份。郝卫芳每天围着黑小米转,从基地管理、注册商标,到市场开发,不断探索,孜孜以求。
几年时间,晋中市丰谷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富硒小米的技术日渐成熟,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带动260余户农户增收。郝卫芳说:“乡村振兴是个大舞台,我的目标就是让富硒黑小米变成‘有奔头的产业’。”
直播很火,榆次牛村的“清清苹果”也很火,这背后的推手正是牛村“80后”青年武祝琴。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后,武祝琴不恋京华恋故土,把创业之路定格在了苹果上,一回乡就注册了“清清苹果”商标。依托家乡美味的苹果,借助网络销售渠道,从一产到三产,从传统的苹果种植销售到“私人订制”,武祝琴的“苹果+”产业发展思路越发清晰。在品质保障上,走高标准打造种植示范园区和数字化智慧园区的路子;在产品加工上,打造集果蔬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电商为一体的产业园;在终端销售上,引进数字化云仓,组建“图文+视频+直播”的全站式电商服务生态体系。
秋到山乡,丰收在望。在晋中大地上,越来越多像李富春、周磊、郝卫芳、武祝琴这样的大学生回到家乡,利用所学知识走上了“新农人”之路。2018年8月,他们在团市委等部门的支持下,联合创办“晋中市青年农民联合会”,之后进一步升级为晋中新知识青年农业双创联盟,在农业和农村的广阔舞台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
如今,晋中新知识青年农业双创联盟会员由刚成立时覆盖9个县(区、市)的52名青年新型职业农民,扩展到覆盖11个县(区、市)的91人,他们多数为返乡创业大学生,平均年龄32岁,主要从事干鲜果品种植、养殖畜牧、设施蔬菜、休闲观光农业、立体循环农业、农产品加工、农业电商、农资服务、农贸等农业产业。
“新时代,新希望;乡村振兴,我们‘新农人’大有作为!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担任晋中新知识青年农业双创联盟副会长的郝卫芳,对晋中农广天地充满信心。
文/记者 史俊杰
图/记者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