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总结篇一:郴州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总结报告(1128)郴州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XX年11月 郴州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一、学院概况 郴州技师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郴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由原郴州技术学院、湘南技校、供销技校组建成立的。集技工教育、学历教育、技能鉴定及就业服务于一体,重点培养高级技工、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学院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创办于1985年,原为“郴州地区中级技工学校”;1999年升格为“郴州技术学院”;XX年整合为“郴州技师学院”。1997年被劳动部授于“国家重点技工学校”,XX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XX年被授于“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XX年被定为“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XX年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单位,同时被人社部新增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验工作试点院校。XX年9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定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XX年到今,连续十二年荣获“湖南省技工学校招生就业先进单位”。学院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良。总占地面积305亩,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实训场地面积35400平方米。

设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工程、经贸管理、旅游管理和基础教育部等5系1部。开设了数控加工技术、模具制造、汽车运用与维修、电气技术应用、现代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烹饪技术、美容与化妆等18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近6000人。学院充分利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职能和校内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各种成人教育和数控、汽修、维修电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等13类工种的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年社会培训、鉴定人数达??人。二、项目建设总体情况XX年5月份以来,我院严格按照《关于实施XX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根据我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扎实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工作,围绕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气技术应用、电子商务4大特色专业为主,展开了以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培训装备和能力评价等为内容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大大提升了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和校企合作能力。项目总投入??万元,各项目建设进度符合任务书规定,现已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资金完成度??%。表1 项目建设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表2 四个建设专业任务完成情况表 三、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项目建设中,我院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管理程序,统一工作进度,积极推进高技能人才基地项目建设。

(一)强化领导,全员激发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顾问,院长任组长,其他院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4个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小组和4个专业建设委员会,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以项目建设为推力,统筹安排和协调,整体联动,全院大多教职员工参与了项目建设。(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建设中,我院一方面紧紧抓住四个重点专业,以点带面,推动了模具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美容与化妆等相关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以培训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为重点建设内容,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在全院18个专业中全面铺开。全院两年来共完成XX项培训课程体系改革,培训教师XX人次,深化校企合作XX家。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效益,与国家中职示范校、省级精品专业等项目的建设成果共建共享,全面提升了我院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三)规范管理,落实责任学院制定了《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等专项工作管理办法,落实工作责任,规范工作程序,严篇二:高技能培训基地总结电力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总结报告电力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简称“电力技术建设项目”)经过两年的建设,现已完成全部的建设项目。

经自查,电力技术建设项目的各级层目标与任务均已完成,建设进度达到预期要求,建设成效显著,特色鲜明,影响良好。现将我系实施电力技术建设项目的建设背景、基本思路、主要成效、任务完成情况和存在主要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情况报告如下:一、电力技术建设项目建设概况电力技术建设项目为XX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我校四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专业建设项目之一,为我系电力技术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一)建设基础该专业在校生613人,有教师36人,专职教师31人,兼职教师5人,其中工程硕士研究生3人,实训教师21人。实训教师中,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达到10人,占实训教师总数的48%。学员双证合格率92%,就业率100%,毕业生专业对口率95%,毕业生稳定率80%;年社会培训量800人,其中高级工以上达到300人。有PLC实训室、电工高级工实训室、工厂生产自动化实训室、变配电实训室、高压电器检修实训室、倒闸操作实训室及135MW、200MW、300MW发电运行仿真实训室各一个、电力电子实训室等18个实训室。专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发展道路,在为兵团“三化”建设服务,尤其是农一师、农二师、农六师、农八师的现代制造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推进了突出技能特色与坚持培养质量并举、形成辐射功能与发挥带动作用并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办学实践。

在服务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中,该专业面临着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技能培养不到位,“双师”教师数量和能力不够,硬件条件缺乏,办学理念陈旧,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还不够完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的实施为该专业在深化改革发展中急需解决这些发展困难与实际问题开辟了破解难题的途径,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二)建设思路根据“关于实施XX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 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规模化培训高技能人才的建设要求,按照“找准突破口,抓内涵建设,发扬兵团精神,发挥重要作用”的思路,即:坚持面向电力行业,以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着重进行课程体系、课程设臵、特色教材、实训环境及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对口支援、师资培训及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多种方式,形成以电力技术为龙头,全面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为新疆兵团电力事业建设服务,继续发扬兵团人“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坚持“提升能力,以用为本,高端引领,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重要作用,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社会基础、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推动技能劳动者队伍的壮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建设步骤在确定建设思路的基础上,该专业建设项目小组提出电力技术建设项目九个实施步骤。一是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是该专业接受建设任务后的首要实施步骤。该专业自成立以来,对学制教育已经非常熟悉,但对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XX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XX?70号)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 管理办法(试行)》(人社厅函?XX?523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准备不够。本专业统一了思想,对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强高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内涵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凝练出新的理 念,提出了新的举措,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的原则要求、建设内容和实施步骤逐步从了解到认同,从认同到积极实践。二是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大面积组织调研活动,扣准产业行业企业发展需求脉搏,是电力技术建设项目启动之后的重要一步。组织广大教师对兵团各师、乌市开发区等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活动,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单项与整体衔接、点上与面上合作”方法,围绕高技能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和规格,对兵团各师、乌市开发区行业和企业调研,开发区发展规划、产业一线高技能人才需求与变化状况、学校和区域产业企业合作与对接机制的信息,依据服务对象、现状要求、发展走势和自身优势,借助座谈了解、实地考察、网络查询和专题调研进行分析论证。

通过调研所产生的分析结果,如职业领域最前沿的发展动向、产业需求变化的基本走势、行业一线的现实需求、企业岗位的了解分析、工作任务的详细分解、工艺流程的规范描述和工作情境的调整组合等等资讯均融入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对接职业领域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双 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建设思路不断成熟。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企业岗位设臵和对生产与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结合就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探索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途径与教学改革新思路。通过构建“课证相融,训学相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保持在区域院校中的办学特色和综合能力、培养成效、高就业率等方面的一流水平;四是开发适于培训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加强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研究和创新性探索,对课程体系进行认真深入的剖析和探讨,根据电力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需要,充分考虑电力岗位、职业能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将理论知识与岗位的实际需求和相应的实训环节结合起来,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资格证书为纽带的、产学合作的专业课程体系。

五是进行对象差异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根据高技能人才培训特点和教育活动的差异,注重加强培训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由单一的校内教学管理向面向学生和学员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保证高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制订了《机电系教学管理办法(试行)》等5个文件,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供了教学管理制度保障,适应了不同教学对象要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运行。六是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按照“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优先配臵电力专业的师资队伍资源,重点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专、兼、聘等多钟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教师队伍。七是基于校企合作开发与共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培训能力 共建实训基地分为硬件建设与管理建设两方面,硬件投入方面,学校为弥补变电实训场地的空缺,投资93余万元建设了变电仿真实训室,切实提高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操作维护及事故处理的水平。企业为学院提供相关的课题研究和实验设备,校企合作单位有新农六师煤电厂、疆高压开关厂、蓝山屯河电厂等5家单位;软件方面探索建立了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

八是利用职教集团化办学机遇增强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核心竞争力。学校贯彻落实《兵团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组建了职教集团,旨在创新兵团职业管理体制、运行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和办学质量提高,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兵团“三化”建设的能力。集团将充分发挥规模优势、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拓展办学空间,疏通就业渠道,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力技术建设项目小组通过职教集团经验交流、参与兵团人社局组织的“兵团专家服务中小企业行动”等活动,与部分企业达成了初步的合作协议,了解了企业当前的技术需求,明确了高技能人才培训方向,锻炼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能力,增强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核心竞争力。二、建设目标完成情况与成效(一)建设目标1. 通过2年努力,围绕高技能人才培训,创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训模式,形成工学结合教育长效机制;2. 通过扩建变电站联合仿真实训室等基地建设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企业与学院共同参与培训计划的制订、课程设臵改革等方面积累高技能人才培训经验,建设“双师”型、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3. 建立健全能力评价考核体系,依托兵团、立足行业、服务企业,将电力技术应用专业打造成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示范专业,并且具备一定的引领作用。

(二)完成情况通过2年努力,围绕电力技术专业建设,创建了“课证相融,训学相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设臵改革,使企业参与学校人才的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资格证书为纽带的、产学合作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适应了不同教学对象要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运行;依托兵团、立足行业、服务企业,为兵团企业培训员工达1300余人;利用职教集团化办学,实现资源共享,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核心竞争力。项目计划完成了三块建设内容、21个建设目标,实际完成21个建设目标,完成率100%。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市场调研,开拓合作单位,认真分析企业要求,进行岗位分析,确定该专业的岗位需求和能力培养目标,依托兵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不断深化与农六师煤电集团、伊力特股份、青松建化股份、新疆天业、天富热电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引入企业的产品进入课堂教学,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课证相融,训学相通”既针对在校学生,也面对需提升技能的企业员工:(1)订单式培养截至目前,该专业已与农六师煤电公司、梅花集团、蓝山屯河等5家用人单位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的合作意向,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预测人才需求的类型与数量,以及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实训的条件等,为教学提供课程开发、工种需求、教学目标等,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提供培养项目依据。实现学生毕业时获取毕业证书率100%,有80%以上学生获得工种资格证书的目标。(2)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以电气运行值班员、维修电工等岗位技能为中心,坚持三结合:培训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训课题来自于企业项目,培训过程按照生产过程进行,培训质量按照生产图纸技术指标检测,培训考核按照员工岗位职责考核;培训与鉴定考核相结合——课程学习针对企业员工,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培训内容与鉴定要求相一致;校内培训与校外送培相结合——培训地点、时间与企业充分沟通,员工进校培训与老师进企业送培训形式多样。2. 面向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计(1)课程设计突出工作过程等职业导向原则进行了核心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工艺流程、项目开发的优质专业。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和重排,编制完成了电力专业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进程表,将每一个学期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进行了计划安排,用来指导电力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

为了进一步地了解电厂对热动设备检修技术的要求,机电系相关专业教师分别对农六师煤电集团、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信发集团、等多家企业单位进行了市场调查。篇三:高技能培训基地总结山西燃气工程技术学校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总结报告山西燃气工程技术学校燃气输配与应用专业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经过两年的建设,现已完成全部的建设项目。经自查,培训基地的各级目标与任务均已达到预期目标,成效显著,特色鲜明,影响良好。现将我校实施山西省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概况山西燃气工程技术学校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为XX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我省五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之一,为我校燃气输配与应用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一)建设基础该项目相关专业在校生702人,有专业教师28人,专职教师17人,兼职教师1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实训教师12人。实训教师中,实习指导教师和具有高级职业资格的教师达到(本文来自: 小草 范文 网: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总结)10人,占实训教师总数的83%。学员双证合格率92%,就业率100%,毕业生专业对口率95%,毕业生稳定率80%;年社会培训900多人次,高级工以上达到300人。

基地已建成燃气输配场站实训中心、管道综合实训中心、焊接实训中心、天然气液化与压缩实训中心、燃气PLC自动控制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工业仪器仪表自动化实训室、输配电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电力电子实训室等12个实训室。基地建设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发展道路,与“气化山西”主体企业在员工培训、燃起高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在模式创新方面下大功夫,坚持技能特色与培养质量并举,辐射功能与带动作用并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办学实践。(二)建设思路根据《山西省关于实施XX年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要求,按照“立足燃气技术,夯实实训基础,注重内涵发展,加大模式创新”的思路,即:坚持面向燃气行业,以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为重点,着重进行课程体系、课程设臵、校本教材及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这一优势平台,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有效衔接,形成有利于燃气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社会基础、环境和氛围,推动我省燃气高技能人次整体素质的提高。(三)建设步骤在确定建设思路的基础上,项目领导小组提出七个实施步骤。

一是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是学校接受建设任务后的首要实施步骤。在认真领会和学习国家、省关于高技能人才培训相关文件精神的前提下,对新形势下加强高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内涵建设有了新的认识,提炼出新的理念,总结出新的举措,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的原则要求、建设内容和实施步骤逐步从了解到认同,从认同到积极实践。二是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大范围组织调研活动,全面把握燃气产业行业企业发展需求脉搏,是基地项目启动之后的重要一步。组织广大教师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武汉燃气热力学校、深圳燃气、港华燃气学院、山西燃气产业集团公司等区域产行业院校、企业现场进行调研活动,围绕高技能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和规格,对全国特别是我省燃气行业和企业进行全面调研,借助座谈了解、实地考察、网络查询和专题调研进行分析论证。通过调研所产生的分析结果,如燃气行业最前沿的发展动向、产业需求、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解、工艺流程等资讯融入到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中。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企业岗位设臵和燃气行业一线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结合就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燃气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途径与教学改革新思路。

四是开发适于培训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燃气行业高技能人才职业岗位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加强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研究和创新性探索,对课程体系进行认真深入的剖析和探讨。根据企业岗位实际工作的需要,充分考虑岗位能力、职业能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将理论知识与岗位能力的实际需求与实训环节结合起来,组织教学内容,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资格证书为纽带,产学合作的专业课程体系。五是进行对象差异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根据高技能人才培训特点和教育活动的差异,注重加强培训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由单一的学历学生教学管理向学生和学员的综合教学管理转变。倡导“一体化、模块化、做学教”的创新教学模式。六是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按照“引进、培养、交流、兼职”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核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优先配臵燃气专业的师资队伍,重点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专、兼、聘等多钟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互补、老中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师资队伍。七是基于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 学校与省内燃气企业主体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联系,在山西燃气产业集团公司、山西国化能源有限公司、山西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沁水顺泰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企业建立了校外师资培训基地。

通过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课与学校理论教师到生产一线顶岗的互动模式,来提升基地综合培训能力。二、建设目标完成情况与成效(一)建设目标1、 通过2年努力,围绕燃气高技能人才培训,创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训模式,形成工学结合教育长效机制;2、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培训计划的制订、课程设臵改革等方面积累高技能人才培训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