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五月,多姿多彩。漫步在新野县上港乡16个村庄,到处充满着洋葱丰产的景象。田野里,一块块葱田硕果累累,人们争相收获新鲜洋葱,车拉人扛,包装运输,十分繁忙。在新野县福阁洋葱专业合作社仓库内,到处都堆放着收获的葱头,有粉红色的,有淡黄色的,仓库外马路上,停着一辆辆半挂汽车,有序装车,运往山东、江苏、黑龙江等省市,出口外销。
今年的洋葱又是一个丰产丰收年。据小五村委副主任田理彦介绍:“上港乡的洋葱脆甜、瓷实、品相好。每亩地产量在10000—12000斤。尤其是小五村,栽种了4100多亩洋葱,5月2日—6日的行情比较稳,红葱亩产10000斤左右,每斤1.30元;黄葱亩产11000—12000斤,每斤0.62元,这样算下来, 每亩红葱13000元,每亩黄葱7000多元。葱农喜气洋洋,迎来了大丰收”。
洋葱生产历来是上港乡的特产,20多年的种植,已让上港乡成为豫西南“洋葱之乡”,发展越来越快。乡党委政府按照“农业特色化、特色规模化、规模品牌化”的理念,大力发展洋葱生产。为使洋葱生产效益高,长期化,上港乡成立了“洋葱生产领导小组”,抽调农业办公室的3位农艺师,和包村干部一起组建工作专班,督导生产,提供信息,培育专业市场经纪人。各村探索“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动员农户多种洋葱,种好洋葱,实现勤劳致富。各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种子、肥料、生物药、薄膜、微肥等服务,邀请制种企业和县乡农艺师为葱农提供新技术培训,让更多的葱农掌握这一致富本领。各村还为种植大户流转土地,支持大户生产。为改善生产条件,各村利用项目和群众自发捐助,为种葱修建水泥路、架设中小桥、打井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部分村将集体耕地流转出去,获得一定的收益,壮大集体经济。
5月2日,来到了上港乡小五村种植大户田富勇的葱田内,只见50多名农民在田间忙碌着。他说:“我今年种了240亩洋葱,目前看亩产有1万斤,按每斤净赚0.52元算,这一季收入就是124.8万元,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下一步,我还要种植洋葱,积累更多的经验,加强田间管理,收获更多的利益。”当问起正在收割洋葱的村民王新虎每天劳动的收益时,他高兴地说:“我每天都在收采洋葱,可以干20多天,每天的收入就是150元,这样就能收入3-4000元,既不耽误挣钱,又能照顾好家里,一举两得”。
小五村支部书记田光华高兴地说:“我们小五村有6个种植大户,多的种500多亩,少的也有100多亩,我种了120亩,能收入60多万元。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标准化种植,发挥村干部和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洋葱的种植产量和品质,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在洋葱专业社仓库,遇到了山东客商刘大伟。他说:“我是来自山东蔬菜加工厂的,我们每年这个季节都来新野这边收购黄皮洋葱。黄皮洋葱的质量品种都非常好,最关键的就是绿色无公害,没有农药残留。我们收回去之后,经过精细加工,出口到韩国、日本、东南亚这些国家,每年的收购量在5000吨左右,这一个月的时间,收益非常可观”。
主管农业生产的上港乡党委委员鲁德铓说:“据全乡统计,今年全乡种植面积10944亩,其中红皮洋葱2080亩,黄皮洋葱近9000亩,按今年的市场价,全乡洋葱可增收12100万斤7260万元。看到农民勤劳致富,我们心里非常高兴。作为乡干部,我们规划再发展3个‘洋葱专业村’,使这一产业不断壮大,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农村和美做出更大的贡献。”(刘振伟 崔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