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小麦价格一路走高, 新小麦上市价格高于往年, 这对农民及种粮企业来说不能算件庆事! 但种小麦能不能赚钱, 能赚多少钱? 这就要等看完专家分析小麦收购及成本收益后再下定论。 7月上旬,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曹慧、农业部信息中心钟永玲等组成专家组赴山东省小麦主产区德州市齐河县、陵县进行了小麦市场专题调研,记者结合调研内容,采访了曹慧、钟永玲,以及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高级分析师申洪源, 话题就部分地区小麦收购、成本收益、农民种粮积极性等热点问题展开——从“捂粮惜售”到“等待政策”再次丰收的小麦已经攥在手里,但能卖到什么价是现在农民最关心的。与去年新粮上市时的火爆局面不同,今年收粮场面平淡得多。农民由最初的“捂粮惜售”到目前的“等待政策”。据统计,截至 7月20日,河北、山西、江苏等 10个小麦主产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 2011 年新产小麦 万吨,同比减少 1087 万吨。曹慧认为,收购主体减少是今年的市场相对平淡的重要原因。据山东省齐河县农业部门介绍,到目前为止,未见到大粮商的影子。几家大粮商不入市主要是今年中粮、华粮不再作为独立的收购主体,只是作为中储粮的委托收购企业。而由于托市预案并未启动,中储粮除了储备粮轮换外没有大的收购行为。

钟永玲说,在市场收购主体减少的同时,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农发行放贷推迟等原因,各收粮主体的收购行为格外谨慎,收购数量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据齐河县吉平粮食经营部王经理介绍,截至 7月3日,他收购新麦 100 多万斤, 比去年同期减少 % 。曹慧介绍说,由于今年托市收购尚未启动,再加上受宏观调控影响,农发行贷款下发比去年推迟了 11天。而且贷款要求也较往年严格,企业需在账户上留够一定的“保证金”,这笔“保证金”虽不能使用,但仍计收利息,增加了企业使用农发行贷款的成本。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高级分析师申洪源对山东、河北和河南部分产区考察显示,农民已从前期的“捂粮惜售”,转变为目前“等待政策”的心态。首先,种粮成本连年提升。今年上述地区种植成本平均在 580 元/亩左右,如扣除抗旱浇水费用,每亩地种植成本较 2009/2010 年度增加约 50元。其中,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是导致亩均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而上述测算并未将土地成本以及人工成本计算在内。其次,前几年的经验教训使得农民普遍认为“早卖早吃亏”、“过了 10月份价格一定会上涨”。而从近 3年的价格走势来看, 市场行情也确实是按照这种规律在演绎。

由此,在今年收购期前期“僵持”未果后,逐步转入“等待政策”心理的粮农和粮食中介不在少数。对如何打破市场僵局,申洪源建议,主管部门可在最低收购价政策基础上尝试对“前期收,后期补”的方法进行深入调研。“前期收”就是在规定收购期内, 按照最低收购价格进行收购。而“后期补”则是收购时,对交售小麦的农民或经纪人承诺在收购期后某一期间内,按照所交售小麦数量进行一定数额的补贴。这样做法的好处是,在固定时期内能够极大地缓解农民惜售心理,并及时补充国家临时储备,同时,在收购期间并没有因为收购价格上涨,而导致物价整体水平上涨。提升种植效益保持种粮积极性随着农民收入来源逐渐多元化,卖粮所得占其家庭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何况今年部分地区效益还减少。专家组专家曹慧、钟永玲给出以下建议: 科学调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