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家禽养殖中以鸡养殖为主,目前通过生态化养殖理念的传播与实践,在农村广大区域实施了林鸡放养模式,这种模式既能减少鸡类疾病,也可以实现鸡肉品质与产蛋率的提升,较受市场欢迎。同时,农户采用该模式可以节约诸多生产资料,可以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因而,本文针对当前林鸡放养中鸡群疾病的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益提供技术支持。

养殖幼鸡技术培训_养殖幼鸡技术要求_幼鸡养殖技术

林鸡放养模式下鸡群疾病发生率虽然较低,但由于其具备野外性质,预防相对困难,因而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对其发病的相关规律进行摸索,比如通过特征的分析、症状的观察总结、预防治疗效果等经验的概括,为其防治找寻针对性的措施。下面结合土鸡养殖方面的技术与经验,分别从鸡新城疫、球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常见性鸡群疾病展开说明。

养殖幼鸡技术要求_养殖幼鸡技术培训_幼鸡养殖技术

一 新城疫的防治技术

在林鸡放养中,鸡群疾病中新城疫比较常见,死亡率相对较高。该病多由副黏病毒所致,具有较高的接触传染性。具体的病症表现以呼吸困难、精神紊乱为主。当鸡群发生该病时,易于感染传播,多发于春冬两季。研究发现,鸡新城疫潜伏期短,发病后会直接产生突发疾病,包括体温升高、张口呼吸、进食量锐减、口吐黏液以及活跃度下降等。通常基础性的防治以注射疫苗为主,如二联苗对于成年鸡的效果尤为明显;若注射新鸡苗,则需要给予W系列的疫苗应用,一般只需进行口服即可,免疫性强;10 d后即在此实施相关的疫苗注射,以提升治疗效果。若因鸡新城疫发生而造成鸡只死亡,则需要立即进行焚烧处理;若是发病初期,则宜给予隔离、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养殖幼鸡技术要求_养殖幼鸡技术培训_幼鸡养殖技术

二、 球虫病的防治技术

鸡球虫病易发生于雏鸡。由于该病发病率占到林鸡放养环境下鸡群发生疾病的1/2左右,因此应加强防控。具体来看,当鸡发生鸡球虫病时会伴有生长慢、增重慢、产蛋少,鸡冠存在黏膜出血状(类似胡萝卜色)等症状;实验室检测与病理解剖研究发现,其多由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球虫所致。由于发病对象集中于幼鸡方面(15~30 d),易感性强,加上幼鸡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往往会造成群体性传染,一旦发生会直接造成较大损失。所以,当前需要针对这种疾病实施全面防控,以此为养殖户减少损失,提高防御能力。比如,应用化学合成药物、抗生素来实施综合治疗。依据当前的预防经验,建议按照交替治疗的对策进行具体防治。比如,第一次投喂药物时应该做好药物应用记录,待第二次预防治疗时可以更换不同药物,通常每种药物的应用持续时间控制在3~5 d为宜。为了保障治疗效果,提高幼鸡的免疫能力,建议在喂饲过程中增加维生素A或K方面的拌料饲养;另外,可以按照成鸡、幼鸡实施分区域养殖,减少球虫病向成鸡的传播与感染。另外,林鸡放养中发生不知名的疾病率较高,其原因在于林地养殖中往往存在各种不明植物、虫类、小动物,当鸡群饲养中发生误食、啄食后就易产生感染,并通过粪便传播。所以,需要注重杀虫消毒,减少可能性的病虫害发生率等。

幼鸡养殖技术_养殖幼鸡技术要求_养殖幼鸡技术培训

三、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

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人禽共患病,传染性极强,严重者可直接造成大范围的普遍化死亡。具体表现包括体温升高、咳嗽、流泪、流鼻涕;观察鸡面部可以发现肿胀迹象,眼睛部分往往可见分泌物状似豆腐渣,鸡腿部软而抖动不易直立;粪便呈白色状稀化,随着病情进展变为灰绿色稀便,严重者排便如水喷注。通过病理剖检发现,存在腺胃粘膜、胃部十二指肠坏死现象,其胸部存在出血问题。所以,建议当前根据政府免费发放的免疫疫苗进行接种,如可以选取与新城疫相同的二联苗(属灭活疫苗,疗效甚好)。另外,需要针对林地的情况实施鸡群养殖方面的综合预防,包括对场地的大范围杀毒、干燥处理,以及定期喷雾消毒,令林地草、虫等得到清洁处理,提高防治效果。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应及时进行上报,改善养殖环境,全面处理排泄物、饮水源等各方面。

幼鸡养殖技术_养殖幼鸡技术要求_养殖幼鸡技术培训

四、结语

现阶段,林鸡放养模式包括山野放养、草山坡放养、林地放养,其产品以绿色食品著称,近年来由于价格的不断上涨,养殖规模与养殖农户数量持续增加,林鸡放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其具备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加上投资较少、见效较快,能够在省工省料的同时完成鸡类产品的优质化生产。因而当前应加强鸡群疾病的全面防控,为农户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提供技术支持,使其成为新的致富路径之一,为我国农村整体经济的转型奠定基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