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半夏Pinellia ternate (Thunb.) Breit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自20世纪70年代,国内开始进行野生半夏的人工栽培。目前人工栽培存在种质混杂、种植技术落后、栽培对半夏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缺乏系统研究等问题,导致半夏产量低、质量不稳定,难以为临床用药提供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半夏药材。本研究通过探讨半夏产量影响因素,考察种茎规格、种植密度、施肥和采收期对半夏生长发育、产量及质量的影响,进行半夏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的研究,为半夏规范化生产、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建立半夏的组培快繁体系,保存优良种质,为基因工程育种和药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等奠定基础。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半夏单株产量与块茎直径、株高、根数、主叶宽、叶柄粗度、珠芽直径、主叶长、珠芽着生位置关系密切。结合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通径分析,在半夏的品系选择中,应注重选择块茎直径、叶柄粗度、株高和珠芽直径较大,兼顾主叶长适中为好;而对主叶宽和珠芽着生位置、根数和最长根长的标准可以适当放宽。2.种茎规格对半夏的产量和质量有显著影响。1.0-1.5cm的种茎,总块茎数、繁殖系数、总酸含量分别为652.10个/m2、3.26、0.45%,均显著高于其他规格的种茎。

同时麻黄碱含量为0.018%,显著高于0.5-1.Ocm和1.5-2.0cm的种茎。因此,半夏种植以种茎规格1.0-1.5cm的为好。3.不同种植密度下半夏的产量有显著差异。种植密度为120粒/m2的收获指数、产投比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5.11、2.51、3101.49元/667m2。因此,采用120粒/m2(行距25cm×株距6.7cm)的种植密度进行双行交叉点播,可使半夏获得最佳经济效益。4.在本试验条件下,钾肥对半夏的增产效果显著,氮肥和磷肥的增产作用较小。氮、磷、钾均能促进半夏有效成分的提高。促进产量增加的肥料配比为纯磷10kg/667m2、纯钾12kg/667m2。促进总酸积累的肥料配比为纯氮15kg/667m2、纯磷1Okg/667m2、纯钾18kg/667m2。5.不同采收期半夏产量、总酸和麻黄碱含量差异显著。以8月下旬产量最大(0.62kg/m2),9月初总酸含量最高(0.43%),9月中旬总生物碱含量最高(0.026%)。综合考虑产量和有效成分,8月下旬~9月上旬为半夏的最佳采收期。6.本研究建立了半夏完整的组培快繁体系:半夏块茎的类原球茎诱导率最高,增殖倍数最大,时间早,其次为叶片,叶柄诱导效果最差;以块茎为材料诱导类原球茎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3mg/L,诱导率和增殖倍数分别为86.67%和17.40;叶片和叶柄采用MS+6-BA1.0mg/L+NAA0.1mg/L的培养基诱导类原球茎效果较好,类原球茎诱导率均可达50%以上,最大增殖倍数分别为12.80和8.6;选用直径为0.5cm、根数为9.4个/株、根长为3.71cm左右的组培苗进行炼苗移栽,其移栽成活率高且植株生长良好;适合半夏组培苗移栽的基质为园土和珍珠岩(体积比1:1)。半夏类原球茎的麻黄碱含量显著高于栽培半夏,可作为研究生物碱代谢的模式材料。组培苗种植到田间后,其麻黄碱含量显著高于栽培半夏和母体类原球茎,因此组培苗可用来大规模生产半夏种苗,解决半夏种源紧缺的问题。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