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项目开发、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牌营销,我们要做就全村一起做,要富就全村一起富,我就是要带领全村一起打造林蛙养殖‘第一村’,做一个为期十年的‘石棚梦’。”聊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已经69岁的招远市张星镇石棚村党支部书记王业利仍然激动不已。
石棚村位于招远市张星镇东北角,四面环山,北与龙口市毗邻,是一个丛山叠岭钟灵毓秀的传统村落。长久以来,交通不便成为制约石棚村发展的最大难题,村中的山峦地有3800亩,无法开展机械化生产,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导致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但是石棚村党支部书记王业利带领的支部一班人从未放弃过对集体发展的探索。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去,请进来与鲁东大学达成结对帮扶。通过鲁东大学农学院的技术支撑,村里的石棚苹果、石棚古柿等经济作物给村民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带领群众实现了初步增收,给党支部树立了群众威信,形成只要党支部一号召、村民就会响应的干事氛围。虽是山脊薄地、深居群山,但石棚村党支部不满足于村民们吃上饭,要强村富民,还是要找到一条适合山峦发展的石棚“特色产业路”。
支部举旗明路
2018年以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就如一股东风,给石棚人指出了“明路”。“办合作社,把群众组织起来,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这样,全村老百姓才能一起富裕起来。”对于办合作社,石棚村党支部的信念是坚定而自信的。
有了合作社,发展什么产业一度愁坏了王业利一班人。交通不便、耕地不多等硬件制约因素不断阻隔支部一班人的想法。多少个不眠的夜里,党支部书记王业利就独身走在村头看着村内村外的场景,思索,论证,再思索,再论证……
靠山吃山!王业利想到了在村里承包水库多年养殖林蛙的东北客商。几经洽谈交流,石棚村党支部立足周边多山峦地的实际情况,反复研究讨论论证,外出实地考察10余次,最终达成共识,定下林蛙养殖产业。
林蛙,又称雪蛤,中国特有,适合在山峦环境中养殖。林蛙肉质细嫩,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具有很高的食补价值,经烹调能释放出大量的肌溶蛋白及氨基酸等含氮浸出物,味美滋补,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党群凝聚一心
搞合作社养林蛙,对石棚村的党员群众来讲还是件新鲜事,将来发展什么样,在入不入社这个问题上,大家犹豫不决,启动林蛙养殖一度陷入僵局。
初春的夜里,仍然寒意阵阵,党支部书记王业利组织召开的一次全体村民大会让人振奋、热情澎湃。在大多数村民看来,最让人激动的绝不是林蛙所能带来的高额回报和价值,而是已然69岁的王业利仍然不辞辛劳的为了村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做的这个“石棚梦”。多年来王业利无私为村里做的事,已经深入群众心中,没有人质疑他的想法。
规模化的林蛙养殖大概要投入100多万元。为解决启动资金问题,石棚村党支部采取了集体出资占50%、招商引资占40%、村民集资占10%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党员带头集资,鼓励群众流转土地和劳动力入股。
“我们相信王书记,在困难的时候王书记给我们领的路,从来没让我们失望,当时支部会议说了,党员就得带头,所以这次我就要先上、当‘排头兵’。”最先入社的党员老王表示,“我们石棚村做什么事情,说干就干,白黑靠上,今年五个大棚投入生产,另一块基地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今年下半年第一批林蛙出棚。”
产业富民可期
火热的建设及订单式销售彻底让群众吃了“定心丸”,石棚村迅速流转出45亩土地,用不到2个月的时间建起了集科研、育苗、饲料加工、养殖、深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养殖基地,并启动在林蛙胶囊生产和林蛙系列保健品加工上进行探索,形成系列化、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向产业链条要效益。
集体富了,群众就是受益人。石棚村党支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在合作社收益分配上,采取收入的40%作为合作社公益基金用于发展壮大生产规模,剩余的60%按照入股比例分配给合作社成员。2019年新建的12座大棚基地,每个养殖棚预计收入将达到14万元。同时,村民通过务工、土地租金、分红收入,每亩土地平均增收可达6000元左右。党支部鼓励更多的群众以各种形式参股入股,共促建设,共谋发展,共享成果,充分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让发展林蛙养殖成为全村村民乐意为之付出的集体产业,倡导致富路上不掉队、不落人的发展共识。
“由党支部来领办合作社,充分利用合作社联结群众、发展产业,组织发动党员群众边发展边探讨,我们充分听取所有建议,问题解决了,产业兴旺了,人心凝聚了,老百姓更愿意跟着党走了。”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一系统工程的引领下,石棚人正朝着实现“石棚梦”的路上不断前进,金都大地的村庄正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