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有更多的地方能总结借鉴劳模工匠“抱团”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细化志愿服务项目,拓宽志愿服务领域,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常态化、标准化做好劳模工匠志愿服务工作,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美好。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是党的教育、军队的培养以及英雄劳模情结激励我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事……”近日,在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的会议室里,74岁的全国劳模王素芳和获得过“一等功臣”称号的退役军人龚伯权,分别结合各自的人生经历,为该街道数十名企业、社区工会干部讲述各自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解。(1月7日《工人日报》)
一个劳模就是一面旗帜,一份坚守就是一份力量。以前劳模们开展各项服务时,大多是“单打独斗”,职工群众、企业与劳模之间缺乏一个常态化的联系机制和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劳模工匠在社会上的示范引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劳模、工匠的身份是一块“金字招牌”。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提升劳模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必须想方设法让这块“金字招牌”更好地发光发亮。2021年,重庆九龙坡区总工会在重庆市率先组建起以“匠心”“筑心”“爱心”为核心的“三心”劳模志愿服务队,探索劳模“抱团”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并按照党政所需、工会所能、职工所盼原则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两年多的实践见证,劳模工匠“抱团”参加志愿服务后,坚持职工群众、党政、企事业单位“点菜”,劳模工匠“配菜”的原则,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居民文明素养培育、工会组织爱心传播等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服务。如“匠心分队”成员利用自身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积极围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等难点问题,开展技术协作、技术交流40余场,带领1300余名职工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20余场,创造经济价值超5亿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更值得赞赏的是,近年来,“三心”劳模志愿服务队每位劳模工匠成员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和岗位特点,把志愿服务融入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做深做实“传帮带、助励志、广传播”三篇文章。如今,越来越多的劳模工匠和社会有识之士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发挥各自技术专长服务社会,不少人还完成了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角色转换。据统计,该服务队已有劳模、工匠等队员120余人,不仅汇聚了磅礴正能量,也实现“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的社会效益。
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劳模工匠之所以能够在亿万劳动者中脱颖而出,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成就,既体现在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行为,也体现在劳动素养、劳动技术、劳动效率、劳动成效等方面。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和“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既需要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也需要高效劳动、创新劳动、科学劳动。期待有更多的地方能总结借鉴劳模工匠“抱团”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细化志愿服务项目,拓宽志愿服务领域,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常态化、标准化做好劳模工匠志愿服务工作,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美好。(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