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爱红 通讯员成明星)“今年这红薯长得真喜人!瞧瞧,光这一个就有二三十斤!”金秋时节,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辛勤劳作的人们脸上,正在地里收红薯的博爱县柏山镇义沟村脱贫户姚振贵兴奋不已。

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为群众致富增收找路子、想办法,柏山镇党委、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探索鼓励群众通过土地承包、转租等方式,发展规模化特色产业。义沟村两委干部王兵帅一马当先,承包了村里60余亩土地用来种植红薯新品种。

“这个小伙子敢想敢干,两年前当选村两委干部的时候就说要找到赚钱的办法,为村里就业困难的群众安置工作。现在他干了两年,产业已经初具规模,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义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营欣慰地说。

王兵帅承包土地以来,坚持雇佣本村群众干活,长期性工作岗位有十几个人,农忙时聘用的临时工作岗位有50多人,每人每天工资80元至100多元不等,其中不乏村里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姚振贵就是其中一员。

“我都70岁了,去外面打工没人用我,可我身体健康,还想给儿子赚点医药费,给孙子赚点学费,为家庭出力。”在王兵帅这里务工两年多的姚振贵告诉记者,他每天能赚120元,地里的活儿干了一辈子,自己很擅长,干得得心应手。

王兵帅种植的红薯个儿大、味儿甜、出粉率高,单个红薯最重可达12.5公斤,最小的也有十来斤,单季亩产近4000公斤。可是两年的实践让王兵帅意识到一个问题:要想带动更多人致富增收,仅靠种红薯、卖红薯这样的单一产业远远不够。于是,在镇、村两级的引导和帮助下,他组织人员学习红薯深加工方法,将红薯制作成粉皮、粉丝、粉条等方便食品,提高红薯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红薯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

红薯地里唱响“致富经”,王兵帅让不少村民尝到了“甜头”,也吸引许多本村及周边村庄群众争相前来“取经”。他毫不藏私,不管谁来问,都热情地提供红薯种苗和种植办法。一时间,王兵帅和他的红薯地在义沟村乃至博爱县“火”了一把。

“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尤其是脱贫户和监测户等就业困难的人提供赚钱路子,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富起来,生活像我种的红薯一样甜甜蜜蜜!”王兵帅满怀信心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