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银耳博物馆
通江银耳概述
银耳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属于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是门担子菌门真菌银耳的子实体,有“菌中之冠”的美称。通江银耳性平,味甘、淡、无毒。具有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安神、强心健脑等作用。它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的补药。历代皇家贵族都将通江银耳看做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药”。
通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地处川陕、楚蜀交界线上,居北纬31°39′~32°33′,东经106°59′~107°46′之间北与陕西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毗邻,东接万源市,南接平昌县,西与巴州、南江二县相依。历代旧志皆云:“依三巴之旧城,控全蜀之左隅”。“后连延于秦陇,则迤逦之荆吴”,北扼“巴梁之冲要”,东扼“蜀楚咽喉”,是一方山川秀美的生态宝地,这里四季分明,有霜期短、湿度大、云雾多、温差适宜等特点,为通江银耳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因此素有“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之说。
由于银耳是一种腐生真菌,无法在活体青杠树上生长,需要将青杠树截段架晒至失去生命活性,一般以截面呈放射性开裂为判定标准,将青杠树截为一米左右,这样方便堆码、架晒、钻孔、接种、排堂、翻棒等操作管理,这也是段木银耳名字的由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上出现大量使用以棉籽壳为主料生产的外地袋料银耳,为了与袋料银耳区别开来,就出现了段木银耳、通江段木银耳的说法。
通江银耳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通江银耳的发祥地 一 通江县陈河乡雾露溪畔九湾十八包。
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通江银耳的栽培过程吧!
▼
通江银耳的栽培工艺
育种
通江人经过一代代的育种与筛选,把通江银耳从以前的风力传播孢子产耳提升到现代人工接种产耳。这期间,育耳的菌种,从最初的悬液菌种到适合通江自然环境栽培的“7902”号新型银耳菌种,再到通江银耳航天育种,品质不断得到提升。
砍伐
砍伐应选择在晴天或阴天进行,一般以伐为好,最小直径不得低于5厘米。从叶黄至出芽期为砍伐期,但以出芽一周前砍伐为好。这时树液流动,树干养分充足,并有利于青冈树再生。砍伐时,两边下斧砍成“鸦鹊口”,树应橫山倒,有利于树木中养分分布均匀并防止养分流失。
截段
为了管理方便,将树干截成一米长的段木,段木截面要用新鲜石灰水涂刷,消毒伤口,防止杂菌生长和侵入。
搬运
截好的段木,人工运到通风干燥、便于管理的地方架晒。
架晒
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地方干燥、通风的地方架成“三角形”或“井字形”,使段木干燥。每隔7天左右翻堆一次,使堆内段木水分干燥均匀。晴天晒,雨天要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段木被雨淋回潮。过一段时间,待段木横截面变为棕红色,并出现放射状裂纹,即达到架晒的目的,以待接种。
打孔
在架晒好的段木上打孔,孔距8~10厘米,行距4~5厘米,孔深1.5厘米(树径小可稍浅),打第2行时,要与第一行呈丁字形排列。
接种
耳农们一般会选择在三月中旬或4月上旬接种。当气温稳定在18℃左右温度时,方可接种。接种要在晴天进行,接种场所为室内或室外荫蔽处,要干净卫生,地面要坚实。严禁太阳光直射接种场所,将拌好的菌种用接种勺接入接种孔内,种面与段木表面平贴,然后压紧或用消毒水发胀的木块封口。
发汗
将接种后的段木置于打扫洁净的树荫下或在干净的室内或棚内“井”字形堆码,用透气保温材料覆盖,八天左右翻棒一次,使其上下错置,里外反复,须翻五六次,且保温保湿,当耳棒上零星冒耳时即可准备排堂。发菌的好坏关系到出耳率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