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些闪耀的荣誉获得者,就是我家乡浏阳市达浒镇椒花新村的村民李忠国。6年时间,他靠祖传油纸伞技艺,实现从贫困户到年产值上千万元。现在,他正在筹办油纸伞研学基地,将这个非遗文化产品发扬光大。他是怎样从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到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最高荣誉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故事吧。
李忠国撑起油纸伞(图片来源新华社)
身负祖传油纸伞制作技艺,但由于产销不对路,辗转江浙一带打工糊口,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初见李忠国,话不多,显得憨厚忠诚。聊开了后,他才打开话匣子。“15岁时,就跟爷爷一起做油纸伞。从做伞架、糊纸、上桐油等工序,都学得很精”。那时的油纸伞,主要用来遮挡风雨,两天才能做一把,能卖40-50块钱,换个油盐钱。
随着时代变迁,这挡风雨的油纸伞逐渐失去了市场。为养家糊口,自己只能抛下妻儿老母在外务工。2015年前,他辗转江浙一带在外面打工,妻子在家里干农活,母亲身体风烛残年、疾病缠身,两个孩子要读书,家庭负担沉重。房子建于1978年,还是父亲经手的土坯屋,在当地已经很少见了。家庭的重担压在肩上,这个汉子也想靠技艺谋生,但由于没有市场、没有渠道,几经挫折都失败了。后经村民代表会议评议,被评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雨落湖面水化弦,风瑟杨柳青丝纤。何处寻得昔年月,独握油伞踏江边”。油纸伞的唯美,并没有给李忠国带来美好和幸福。
2014年底,在浙江义乌,碰到了曾经一起做油纸伞的侄子。侄子比较年轻,眼光独到,发现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有种油纸伞销售很火。“20-30厘米大小的小伞,画面为空,可以让学生上色”。自己的伞没有销路,而这边却货源十分缺乏,叔侄两人一合计,就决定拿起纸伞的技艺,由李忠国回家组织生产,侄儿在浙江一带跑原材料、负责销售。说干就干,李忠国在家开办了油纸伞家庭作坊,2015年一盘点,家庭收入达到3.2万,一举脱贫。
达兴工艺品厂(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创办达兴工艺品厂,建立“订单+保底”模式,搭上互联网+快车,为当地50多户乡亲提供了就业机会
李忠国想,“小小的油纸伞很流行,市场的'钱'景还不错,自己单干做不大,也做不长久。但是村里很多贫穷的家庭都是因为缺乏资金,技术,没有销售门路,很是让人发愁,带着大家一起干应该会很有前途。”
作为扶贫对象,他的想法得到了椒花新村党支部和驻村帮扶后盾单位的支持,赢得了5万元的无息小额贷款扶持贷款做启动资金。利用创业资金,2016年2月,叔侄注册了浏阳市达兴工艺品厂。根据“订单 + 保底”模式,他和椒花新村50户贫困家庭达成合作协议。由于小商品市场那边的订单越来越大,李忠国自己又热心,他把油纸伞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村民。对于一些贫困户、体弱的乡亲,他每天骑摩托车送材料上门,让乡亲们实现家中就业,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携手前行。
2017年,在驻村帮扶后盾单位的牵线下,达兴工艺品厂与湖南思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关系。当年,2名回村的大学生加入工厂,在人才的带动下,开设网店,让传统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传统油纸伞“老树”发“新芽”,经由网络渠道远销至韩国、日本及东南亚、东非等地,来自椒花新村的油纸伞正走出浏阳、跨出国门。
好消息不断传来,李忠国也被长沙市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浏阳油纸伞制作工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到2020年底,李忠国的达兴工艺品厂产值达到80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0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0000元以上。
工艺品厂由单一生产向生产、研学一体发展(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李忠国叔侄瞄准研学这一产业,准备大力发展体验式产学研一体推进模式,为家乡发展集聚更多的人气,带来新的机遇。随着研学的逐步推开,达兴工艺品厂周边,一些配套的农家乐一家家发展起来,一幅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画卷在徐徐展开。
秋实99的点评:李忠国的故事在全国各地上演。他们的成功有着如下几方面的启示:一是传统技艺不断带来新的机遇。油纸伞、古法造纸、烟花制作等传统文化,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有新的发展;二是国家政策持续给予新的动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用心、用情,使千千万万的贫困户迈向小康;三是自身努力前行跨步新的生活。勤劳、朴实、诚信,我们的本质本心是奔向美好生活的根本。你对李忠国的故事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分享,喜欢就关注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