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山大王”念好“花果山”上的致富

——记老头沟镇应岩村奎义农场场长沈奎义

汁水充沛的苹果梨,清脆爽口的鸡心果,个头饱满的红苹果……在老头沟镇应岩村奎义生态农场里,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不是繁花盛开的春天,而是硕果飘香的金秋十月。十一黄金周期间,丰收的果园迎来了采摘旺季,前来体验田园风光和采摘乐趣的游客络绎不绝,这让果园老板沈奎义乐得合不拢嘴。

回乡创业 打工仔乡情不改

致富经李子树栽培_致富栽培李子树视频_李子树栽培技术

生在大山里,长在大山里,从小到大,沈奎义对家乡的感情是复杂的,1985年出生的他想“逃离”大山,看看大山外的风景,但心里总是牵绊着对家乡眷恋。

1997年,初中毕业的沈奎义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选择在家务农,而背上行囊出去闯世界。因为没有学历,他只能靠卖力气为生,先后在饭店里当过服务员,在建筑工地上搬过砖,干过各种杂活累活,然而也只不过是勉强维持生活。“那时候年龄小,一心想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在外漂泊的4年里,沈奎义渐渐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而后,他愈发想念家乡,思念父母。2001年,沈奎义踏上了回乡的列车,决定回到应岩村干一番事业。“因为没有创业资金,也没想到好项目,所以刚开始就是回家帮我父母伺弄地。”回家后的沈奎义,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些沉稳,决定先脚踏实地的和父母学农活,韬光养晦,然后再慢慢谋划、寻找机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奎义发现粉条加工行业挺有发展前景,于是便和家里人商量,想开个粉条厂。想法提出后,父亲也觉得可行,然后东拼西凑,筹集了20多万元资金成立了粉条加工厂。起初,沈奎义对产品品质的把关和诚实经营,使得产品一度供不应求。但是由于缺少长远规划,加上对关键技术掌握不力等原因,导致了工厂效率严重下降,仅开张一年的粉条厂最终还是关门倒闭。这件事对沈奎义的打击非常大,不但心血和资金全部打了水漂,积极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沈奎义一度对当初的选择和自身能力产生了怀疑。

再次出发 打造百亩“花果山”

致富经李子树栽培_致富栽培李子树视频_李子树栽培技术

粉条厂的经营失败让沈奎义深刻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和创业的艰难。之后的两三年里,沈奎义选择了蛰伏,先积累创业资金,然后徐徐图之。

2005年,经过调研走访,沈奎义对水果种植业产生了兴趣,并且坚定地认为这个行业十分有发展空间。然而,有过一次失败经历的沈奎义,并没有着急入手,而是认真学习种植业所需要的基本常识。“我父亲曾经种植过苹果梨,所以他就是我的‘老师’。”再次燃起创业热情的沈奎义,一方面购买书籍,闲暇时自学种植知识,另一方面在父亲指导下不断实践。承包山地,挑选树苗,沈奎义以山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整个人都晒得黝黑,活生生地把自己过成了“山大王”。但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次,沈奎义从外地购买了2万棵苹果树苗,经过近3年的悉心照料,最后他发现苹果树苗竟然是假的,而回过头想维权,却得知卖树苗的人早已一命呜呼,面对此种情况,沈奎义只能自认倒霉。

摔倒了不可怕,可怕的再也站不起来,沈奎义把每次挫折都当成历练,并从中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沈奎义终于熟练地掌握了果树的栽培技术和市场的价格规律,如今,沈奎义的果园面积已经多达40公顷,包括苹果树、李子树、鸡心果树、大榛子树等,农场里也购买了先进的农机具。果园的工作走上正轨后,不安于现状的沈奎义又有了新想法。“之前,我去珲春的富硒苹果果园考察过,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一家人到果园里享受自己采摘的乐趣,享受大自然的风光。”田园采摘体验为沈奎义的果园提供了新的商机。于是,他把自己种植果树立足于发展采摘园上,打造了集水果采摘与旅游观光于一体,富有浓郁乡村气息的农家小院。“每年的十一黄金周,都是采摘的旺季。今年十一期间,单采摘这块每天就能收益2万多元。”沈奎义高兴地介绍说。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沈奎义致富不忘众乡亲,始终把带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作为己任。每当村民在果树管理上遇到问题向他请教时,他都会放下手里的活,第一时间提供帮助。每年到了给果树施肥、摘叶的大忙季节,沈奎义都会雇佣本村村民进行劳作。由于他讲诚信,按天支付工资,有17户村民常年到农场来工作,其中有5户是贫困户。

肩头刻下的是扁担的烙印,脚底印满的是土地的泥泞,农民家庭出身的沈奎义从初期的艰难迷茫,到如今的轻车熟路,他用19年时间绿化了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在“花果山”上闯出了一条绿色生态致富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