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栽培技术 概况1 竹荪被誉为“真菌皇后”,是我国名贵的食用菌之一。竹荪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含有人体内不能合成,而又不可缺少的8种必需氨基酸)及多种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和酶,是优良的植物蛋白源和营养源。竹荪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人参的补益功效和生理碱性食品的功能,长期食用对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有较好疗效。竹荪中所含有的活性物质——竹荪多糖体,能解除和控制癌细胞扩散,长期食用还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概况2 我县于前两年开展竹荪“生料免棚栽培法”研究并获得成功。我县一般二月底后开始接种,到5月下旬后便进入采收期,亩产干品150~200市斤,亩产值8000-10000元。采取“生料免棚栽培法”,不仅稳产高产,省工省料,降低了成本,栽培领域进一步得到拓宽,解决“菇粮争地”的矛盾,使竹荪生产又出现一次新飞跃。由于竹荪栽培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现已成为我县农村脱贫致富的新项目。 竹 荪 的 性 状 特 征1 竹 荪 的 性 状 特 征2 菌蕾:俗称菌蛋,是子实体的前身,由近地面或地面的一支或数支菌索顶端扭曲膨大而形成小菌蕾,圆形白色,见光后变成咖啡色,成熟膨大变成鸡蛋状,受生长环境条件的影响,菌蛋大小不一。

当菌蕾成熟后顶部渐突而裂开,在温湿度适宜时立即长出伞形子实体。 竹 荪 的 性 状 特 征3 竹 荪 的 性 状 特 征4 菌柄:从菌托基部到菌盖顶端叫菌柄。菌柄上细下粗,白色中空,呈圆柱管状的海绵体组织,一般长8-26厘米,起着支撑作用,也是主要的食用部分。 菌裙:子实体成熟后,从菌盖国边上往下撒开,形如鱼网或纱罩,似如一条裙子故叫菌裙。菌裙的长度超过菌柄的二分之一为长裙竹荪,不足三分之一的为短裙竹荪。 菌托:菌托膜质如同一只碗,直径2~4厘米,高1.5~2厘米。当菌托支撑着菌盖和菌裙从竹荪球中起立后,留下外菌膜、内菌膜和托盘,都称菌托,对菌柄起着撑托作用。若菌托是红色称红托竹荪。 竹荪的种类 竹荪的种类2 竹荪的种类3 竹荪的种类4 竹荪的种类5 竹荪的种类6 生 物 学 特 性 生 物 学 特 性2 2、温度竹荪属中温型真菌,在适温环境下酶活性提高,生理活动旺盛,温度过高或过低,则使酶活性降低,在高温条件下会导致菌丝细胞生理失调而死亡,因此,竹荪耐低温怕高温。竹荪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在8---32℃,以20---28℃为最适宜,30℃以上生长缓慢,发黄,老化;35℃以上会萎缩,腐烂,死亡。

竹荪菌蕾形成与生长范围在10---30℃,以22℃左右为宜,开伞以20---25℃最适,低于17℃菌蕾生长缓慢。 生 物 学 特 性3 3、湿度竹荪菌丝生长要求低湿,培养基含水量和土壤湿度要以60---65%为好,低于30%菌丝容易死亡,过湿透气性差会窒息而死亡。子实体生长期,要求高湿,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为好,特别是破蕾开伞放裙时,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低于80%菌裙很难开伞下垂,易呈畸形,甚至难以破蕾,造成次劣产品。 生 物 学 特 性4 4、光照竹荪喜荫,菌丝在黑暗的环境下白色健壮,光照对菌丝朋抑制作用,并易引起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影响菌丝生长,变色老化;菌蕾的中后期如遇强光会枯萎,但散射光对子实体形成有促进作用。 5、空气竹荪是好气性真菌。在各个生长时期都需要足够的氧气,特别是菌蕾原基形成与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足够的氧气。 生 物 学 特 性5 6、酸碱度(PH值)竹荪喜长在偏酸性的环境中,菌丝体生长时PH值以5---6为宜,子实体生长时以4.5---5.5为宜,PH值超过7.5以上会影响生长。所以,栽培场地最好是土质较疏松、富含腐殖质、偏酸性的砂质壤土。

栽 培 技 术 1、原料选择栽培竹荪的原料有“六大类”:①竹类:竹子的根、叶、枝、片、屑、茎以及竹器加工厂下脚料等均可利用②木类:不含香油脂的阔叶树枝、木屑均可利用;③秸秆类:除稻草、麦秆外,豆杆、棉花秆、玉米秆、甘蔗渣均可利用;④野草类:芦草、芦苇、黑麦草等;⑤壳类:谷壳(砻糠)、花生壳、棉籽壳、玉米芯、豆类壳均可作为培养基;⑥香菇、金针菇废料均可以使用。 栽 培 技 术2 2、原料处理原料处理是生料栽培竹荪的一个关键环节。原料处理要求做到:①破碎:原料的切碎与破裂,主要是破坏其整体,促使植物活组织死亡,经切破的原料容易被菌丝分解吸收。②晒干:不论是竹类或是木类、野草和秸秆类均要经过干晒,因为新鲜的竹、木类,本身含有生物碱,经过晒干的基质,其体内活组织被破坏而死亡,同时生物碱也得到挥发消退,又有利于储葳。实践证明翻晒过的培养料,菌丝吃料早、生长快,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序。 栽 培 技 术3 3、备料(培养料的量)竹荪室外生料栽培主要以木、竹类加工的下脚料配以其他如谷壳、芦苇杆、玉米秆、黄豆秆、甘蔗渣、菌渣等,采用木、竹屑加谷壳或菌糠作培养基,以各半为好。每亩大田用料8000斤左右,相当于二拖拉机。

栽 培 技 术4 4、料的处理(堆积发酵)竹荪是腐生菌,为了使菌丝能够早吃料、速生长,准备好的混合培养料,要加水65---70%,充分吃透水分,每百斤料加入0.5---1斤磷肥或进口复合肥,然后堆制发酵。利用发酵产生的热能,杀死培养中部分杂菌和害虫卵块;二是软化粗纤维,增加培养中可溶性物质,有助于竹荪菌丝分解吸收,促使竹荪快速生长,防止杂菌生长。 栽 培 技 术5 5、场地选择①栽培大田的选择:应选择向阳、交通便利、背风保温、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腐殖质高的沙性壤土或菜园地。②场地的整畦:先在大田四周开好排水沟,一般畦床宽0.8---0.9米,长度视场地而定,床与床之间设人行通道,宽20---30厘米,整畦成“龟背形”,畦底的土要挖松,以保证畦内不积水。畦造好后,就可在畦床内外喷洒专用药剂清杀害虫。 栽 培 技 术6 6、栽培季节播种期气温不宜超过25℃,根据我县的气候条件,春播时间一般在1---3月播种,到5月下旬开始产菇,适应竹荪环境条件要求,即可以提高产量,又赢得了套种作物的生产季节,达到双丰收目的。 栽 培 技 术7 7、播种由于竹荪是好气性真菌,播种时应选晴或阴天为好。

采用龟背式栽培可以增加出菇表面面积,提高产量。①铺料:把经过发酵的培养料,水分调节到60---65%,按每平方米干料20斤,铺到整好的畦床上,厚度10---12厘米。在铺料时要按粗细结合、底粗顶细的原则,顺畦铺平压实。②播种:压实后再播种菌种,菌种以掰开如鸡蛋大小为宜,间隔密度在15---20厘米左右。③盖面:再铺一层3厘米厚的培养料盖面。④覆土:一般边播种,边覆土,边清理畦沟(畦沟就是人行道),覆土厚度在3---5厘米,畦沟底深要达10厘米左右,以利于排水。⑤遮盖物:最后盖上稻草、竹叶、芒萁等作遮盖物,适时种上遮荫作物。 栽 培 技 术8 8、发菌管理做好播种后发菌管理是获得竹荪高产的重要环节。①发菌期:播种后5---15天,是吃料期,指菌丝定植后培养料四周及内部纵深扩展,吸收养分。管理上主要是保持覆土层不干不湿,控制好栽培温度,不要随意翻动以免损伤菌丝。②培养期:3—5月上旬是竹荪菌丝生长期,关键是保湿保温。竹荪菌丝的生长最适温度是20---28℃,低温多雨天气,要排水通气,增加地温。连晴数天,畦内水分降到60%以下时,要适当对畦面喷水。培养期可以向菌床四周的地面上撒石灰粉或喷杀菌剂药液在遮盖物上,防止霉菌交叉感染。

栽 培 技 术9 9、套种与遮阴 套种农作物一可为竹荪遮荫,二可增加收入。①套种作物主要为竹荪遮荫,宜选择高秆作物。实践证明,种植槟榔芋遮荫通风效果最好。 ②农作物套种时间一般宜早,也就是在竹荪播种后,在畦旁或畦内套种,槟榔芋要求进行催芽。每亩套种1200---1500株。 栽 培 技 术10 10、出菇管理我县在5月下旬开始产菇,正处于梅雨季节,十分适应竹荪环境条件要求,有利于提高产量。①原基期(幼蕾期):菌丝上土面后,经过15---20天时间,就开始进入原基期,在培养料表面布满已生理成熟的绒状菌丝,慢慢向地表延伸,膨大成绒状或索状。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分化形成竹荪原基(即竹荪球),菌球长在落叶层或腐殖土层表面时,因未见光,呈白色。在此期间管理主要是保持菇床适宜的含水量(土湿),控制光照量,增加湿度到90%。 栽 培 技 术10 ②菌蛋期:再经10---15天就逐渐进入菌蛋期,幼蕾和下部菌索同时增大成为菌蛋,在此期间对湿度要求更高,既要经常喷水保湿,又不能积水。③出菇期:在播种后60---90天左右,子实体形成,进入出菇期,湿度保持在90---95%天左右,温度控制在20---30℃竹荪出菇最好。在出菇阶段喷水时间应安排在早上7点以前,7点后开始出菇,不能喷水。 栽 培 技 术11竹荪喷水要求“四看”:即一看遮盖物,竹叶或稻草变干时,就要喷水;二看覆土,覆土发白,要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