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台帮女郎报导曾甘华的创业故事.
农村孩子考大学,目的是想跳出“农门”,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而攸县宁家坪镇双凡村女大学生曾甘华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动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到生她养她的家乡,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还带动41个贫困户脱贫。如今,她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业绩蒸蒸日上,突然辞职返乡当“羊倌”
2004年,刚从湖南工业大学毕业的她来到深圳一家电子公司工作。由于技术好、能吃苦,给她的薪水比较丰厚,公司也对她重点培养。
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她却向公司负责人递交了辞职信:她要回攸县老家发展自己的事业。
在一片唏嘘与惊讶之中,曾甘华回在村里,投入1万多元,买来8母1公,共9只种羊。从此,她像男孩子一样,每天只身赶羊上山,当起了“羊倌”。
养羊的艰难,不单在于人有多累,平时还有操不完的心。2012年,从周边的醴陵一带传来一种羊痘病(俗称羊瘟病),致使不少黑山羊死亡。虽然她的羊打过疫苗,但她仍放不下心。晚上,一个女孩子,单独睡在满是羊膻味的羊圈里,蚊虫叮咬,又痛又痒,但她咬牙克服了下来。
短短3年内,她的黑山羊存栏数发展到300多只。
形成“生产链”,鸡粪肥田、田养鱼、鱼吃虫
2015年,正当曾甘华的黑山羊养殖红火时,她再次作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改行养鸡。
她有自己的想法:当地山不高、水不丰,发展黑山羊潜力不大,但当地水稻面积多,适合养鸡。2016年,她通过熟人从武汉买来2000羽江汉土鸡,这些鸡有些与众不同,喜欢飞行,一次可飞30多米远,晚上经常住在树上,吃起来口感好、味道佳。
但这些鸡也有毛病,就是抗病能力差,难以养殖。于是,她买来专业书籍,努力钻研。开始,她用原先的羊舍改成鸡舍,没想到幼鸡容易生病、流鼻涕,她以为晒晒太阳即可,可远没这么简单,短短10多天,200多羽江汉土鸡陆续死去。
没办法,她只好从醴陵请来专家,又到一些养鸡专业户那里去跟班学习,通过查找原因才发现,原来幼鸡怕冷,她改进保暖措施,此后死亡率大降。
如今,她的江汉土鸡每年出笼1500羽,每只价格118元/羽。后来,她又从江西引种的五黑(皮黑、毛黑、肉黑、骨黑、冠黑)一绿(蛋绿)药膳乌骨鸡,年出笼达3500羽,每羽卖到128元,其中一年半以上的鸡卖到168元/羽,销往上海、广东等地。
后来,她还发展了60多亩生态水稻种植,利用鸡粪发酵后,变成有机肥。利用以虫治虫技术,达到治虫的目的。此外还购买了诱饵灯、水稻养鱼,利用鱼吃虫等办法,效果均不错。
个人富了不算富,还要带领贫困户共同致富
曾甘华的养殖业越干越红火,她没有忘记当地的贫困村民,经常免费给贫困户送羊送鸡、送技术、帮销售,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
每隔一段时间,她会来到贫困户罗同成家,帮他销售乌鸡蛋。60岁的罗同成是曾甘华帮扶的41个贫困户之一。2017年5月开始,在她的指导下,罗同成跟老伴饲养了50只乌鸡,8个月时间里,增收近5千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她的带动下,当地一些外出务工、经商的青年纷纷返乡,搞起了养殖。高桥组容分龙一直在广东打工,2016年春节,他看了曾甘华的养殖基地后,心动了,决定不再去沿海打工,在老家发展养殖业。曾甘华赊给他7母1公,共8只黑山羊,并给他传授技术。
容分龙的黑山羊发展起来后,见他销售困难,曾甘华让他无偿搭乘自己的销售“便车”。如今,容分龙家年存栏黑山羊30多头,年收入增加2万多元,眼下正忙着扩产呢。
2015年,刚从广东返乡过年的毛台组青年农民贺祥,通过参观曾甘华的养殖基地,受到了启发。他在自家屋后发展150亩油茶低产改造,通过稀林补植,给油茶树施肥、嫁接,油茶年增收入2倍以上,去年仅此一项年收入4万多元。
如今,在曾甘华带领下,该村已有近20个外出务工、经商青年返乡发展产业。目前,该村种植、养殖专业户已达15家,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种植养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