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家禽养殖技术与装备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加快发展养禽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核心内容,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一项重心工作,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国内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力推进,家禽养殖技术与装备已得到重视与发展。但国内近20年来在家禽养殖技术与装备上进展缓慢,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积极推进该领域的发展,因而我们应掌握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与发展进展及动态。我国作为世界鸡蛋生产和消费大国,鸡蛋产量长期处于世界首位。然而,蛋鸡养殖仍然以小群体大规模的生产模式为主,饲养条件较简陋,生产水平普遍不高,环境污染和传染病威胁严重。面对我国蛋鸡生产技术水平总体不高的现状,为解决我国蛋鸡产业发展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2008年由财政部和农业部批准立项成立了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该产业体系是已经启动的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2009年2月20一23日,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召开了“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大会”,从遗传育种、疾病控制、营养与饲料、生产和环境控制、蛋品加工与质量检测及产业经济等几个方面,全面讨论了我国蛋鸡生产现状、技术需求、发展方向以及技术集成与推广等问题,为我国蛋鸡生产中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的完美对接奠定了基础。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蛋鸡产业,但是相对于蛋鸡养殖规模世界第一的水平而言,我国蛋鸡生产水平还处于落后的状态,在蛋鸡安全生产、健康养殖、品种选育、疾病控制、环境保护、产品加工及产业经济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及应用相对较慢,有待进一步提高。2、研究意义:理论意义通过研究国外的家禽养殖技术和新的装备能够让我们在别人新的技术上的成功与装备上的先进性上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学习他们现在行之有效的养殖技术,同时可以总结经验,为我们国家的家禽养殖提供相关理论基础家禽养殖的相关技术。现实意义本次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要根据调研所得的资料分析国外的家禽养殖,同时根据我国国情,更好的为现在的社会发展所服务。提升我们国家家禽养殖业的综合竞争力,以国家的经济利益为主的同时能够大大增加家禽养殖业相关人员,特别是农村人民的收入,是一项有益于人民的研究。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家禽养殖技术与装备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家禽养殖生产大国。从1985年以来,我国鸡蛋产量已连续25年位居世界首位,但与之不相称的是,我国只能算一个蛋品产业的弱国。小规模大群体的产业模式仍占主导地位。目前,在我国的蛋鸡生产中,超过80%的鸡蛋来自不足10000只的小规模鸡场和农户散养。

我国蛋鸡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等粮食主产区,在蛋鸡密集饲养区,生产方式落后,养鸡场、饲料加工厂、兽药销售点、鸡蛋经销商相互穿插,按照国家无公害标准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鸡场。近几年来,由于密集养殖区禽流感发病严重、运输费用增加、沿海地区进口饲料便宜、养鸡设施的改善等因素影响,北方原来养蛋鸡多的地方存栏量在迅速减少,如河北同比减少30%以上;而在传统靠调进鸡蛋的地区,由于养殖技术的解决和当地产鸡蛋价格贵的原因养殖量大幅增加,如广东、广西等。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需求才是第一要素。现在重中之重是培育规模养殖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当前家禽饲养个体规模小,生产效率不高。主要还是以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养殖的比例偏小。这种分散的经营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管理粗放,二是饲养技术含量不高,三是单体饲养成本高,四是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弱。规模饲养户存栏家禽可处于不同的生产周期,而市场这看不见的手,是根据家禽生产和销售情况而不停地上下波动的,这对于规模饲养户而言,可通过控制出栏量、调节仔成禽比例等手段降低自身受市场的影响;我国家禽养殖场的人工孵化、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以及鸟鸡场的卫生防疫还远远不够。

场舍选址、鸡舍建筑、棚舍内部设施、粪便处理、禽舍布局等方面也还需要更多的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相关技术支2、国外家禽养殖技术与装备现状50年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全球家禽养殖厂的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专业化家禽养殖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饲养规模上都在急剧增加,而非专业化的数量在急剧减少。推动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肉(蛋)食品的需求压力与技术革新和市场竞争力相互作用之结果。其中技术的革新是集约化家禽养殖业急剧变化的主要因素。家禽养殖场规模的变化半个多世纪以来,养鸡业是世界农业发展最成功的例子,是在生产中如何使用新技术的典范,其生产管理和产品的销售方式改变着整个生产的基本结构,也为其它农业产业在生产结构的调整方面提供了经验。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饲养1万只以上鸡的养鸡场占到总数的4/5以上。主体在向50万只至100万只的规模发展。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养鸡业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是如何发生变化的。美国养鸡场的规模及其历史性的变化美国是世界上养鸡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领导了世界养鸡业发展和革新的历程。养鸡业(特别是肉鸡业)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无数个小家庭庭院规模的养殖两用型鸡(肉和蛋)的形式转变成了20世纪末由50个高度专业性的纵向联合的商业公司。

加拿大养鸡业规模及其变化加拿大约有5000家商业化的肉鸡和蛋鸡生产者。中等规模的鸡场每群可养7700只鸡,而大型的鸡场每群的养殖数可达到49100只鸡。全国有109个孵化厂,119个鸡饲料加工厂和83家饲料供应商与其相配套。加拿大的养鸡部门是一个健康的、有活力的成功部门,它的核心在于有一个独特的供销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企业操办,受加拿大联邦各级政府支持的。4个国家级的销售机构总理日常的管理工作。印度养鸡业的规模变化印度养鸡部门的增长以养鸡场规模的增加为显著,早期的肉鸡场一次仅能出栏200-500只肉鸡。而今,最常见的是能够出栏5000至50000只鸡的经营管理模式(结构)的变化,纵观50年来印度养鸡业的发展历程,在其规模和结构上发生了两个重要明显的变化,即:养鸡场数量在持续减少,而每群的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在结构上由横向联合走向纵向联合的一体化道路。随着养鸡技术的进展,鸡的生长性能和劳动生产率都不断提高,这不仅导致了养鸡场的相互兼并,扩大了养鸡场规模,从投资成本和产品的上市情况方面看,由于室内养殖技术在设施的投入方面需要大笔资金,为了减少生产设施的成本,必须要充分利用设施的全部生产能力;随着育种和营养的研究进展,加上完善的管理措施,缩短了商品肉鸡上市的生产周期,产品的上市频率和上市量都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增大交易的时间和成本。

为了减少或转移这些成本带来的生产风险,生产者采用了纵向联合和合同生产的方式,让每个养殖场变成整个工厂的一个生产车间,这是集约化发展的第三阶段。在第三阶段中,养殖者只负责禽舍、设备、用品、劳力的投资成本,并使用合同承包人的饲料,接受承包人的服务并把合同承包人的鸡饲养到规定的上市体重。饲养者不负责加工和销售,这样就把交易的 成本转移给了合同承包人,而把精力放在养殖上降低养殖的成本,减少了生产的风险。 近年,由于自动化和机械化的全面发展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美国出现了 一些专业化的农场和加工厂以及农工商联合体。由于垄断资本的作用和市场的竞 争,出现了合同养鸡生产方式。掌管着屠宰场和饲料厂的公司(后来又拥有孵化 场)控制着养鸡场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销售。这种生产方式,迫使生产的垄断者 为了与其它养殖行业争夺市场而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进行技术改造。 期间美国家禽养殖场规模发生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种自动化的过程的 运用,随着计算机研究的进展,计算机在家禽养殖业方面的应用开发出了一系列 仪器、仪表和设备,如温、湿度和二氧化碳传感器,自动化的通风设备和空气过 滤装置,自动化的送料和饮水装置、采蛋装置等。

全方位的自动化技提高了劳动 力的生产效率,如加拿大每个劳力一年能够照管50000只肉鸡,生产640吨鸡肉。 这些技术和设备带来了畜牧场和畜产品加工设备的更新换代。促进了畜牧场规模 的第二次大的整合和养鸡业位置的变动。计算机技术以其快速处理信息能力和巨 大贮存量的优势受到用户的青睐.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养殖企业便开始应用计算 机技术进行家禽的饲养管理和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近几年,国外大型综合性养殖 企业,已应用计算机网络对生产、加工、销售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各部门的计算机 终端通过网络与主机联系,管理中心便可协调各部门工作,并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及时做出决策.为此,计算机技术在养殖业的应用状况也非同小可,以促进我国畜 牧业高新技术应用及发展.我国蛋鸡业的升级不应仅仅是数量的增长,而是生产 水平和生产效率、效益的提高,这就需要产业技术的提升和普及。进入21世纪, 产业技术的应用成果已经初现端倪,一些大规模的蛋鸡企业迅速崛起,鸡蛋产品 逐步多元化,同时这也对产业技术提出了更迫切、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20世纪下半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数量遗传学才应用于对优良品质动物的 选择中。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大批成熟的更为先进的生物学以 及遗传学技术如基因工程、基因图谱技术、同期发情、胚胎冷冻、胚胎移植、同 卵双生、胚胎性别鉴定、胚胎分割、激素免疫等在动物育种中广泛运用。

借助于 这些新技术,科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特定的目的基因,特别是用于动物育种的基 因提供了便利。畜禽疫病防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畜禽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在集约 化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疫病防御体系,除了按照严格的卫生 要求进行日常的生产和管理之外,为了预防传染病在集约化程度高的鸡场的传 播,养鸡场采取了全进全出的管理措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相继研制出了预 防各种疫病的有效死苗和弱毒疫苗。 80年代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兴起,特别是DNA重组技术的运用,在传统的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基础上又研究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基因工程疫苗,这些疫苗克服了 死疫苗免疫力弱和弱毒苗具有感染性的危险。疫苗应用技术的发展,如疫苗佐剂 的研究和开发,以及接种技术如喷雾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免疫的效率和效果。 一些基于生物技术的新的疫病诊断和监测技术为疾病的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和 监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因此,能够较早的制定疫病的根除方案。此外,严格的 疫病控制法规的出台,如对一些烈性传染病采用淘汰和焚烧的强制性措施也从根 本上杜绝了病原的传播。 但是如今的欧盟禽肉生产商如今正处于生产成本上升的艰难时期,并受到 动物福利、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政策的挑战。

多年来,欧盟养禽行业丢失了出 口市场,并且必须接受禽肉进口量不断增长的现状,除了全球市场发展的变化外, 欧盟家禽生产商还将面对欧盟动物福利、环境和食品安全立法所带来的越来越多 的困难。 欧盟指令2007/43已经于2010年6月30日生效,该指令对家禽养殖的最大饲 养密度、饮水设施、垫料、饲喂、通风、取暖、照明、噪音、清洁、手术治疗、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