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商韬略吴苏
华商韬略7月9日讯网上都有很多段子,说美国间谍为了了解中国的军事发展情况,盯着CCTV-7军事农业频道,结果看了大量农业节目之后决定转行养猪,最终变成了亿万富翁。
央视2套的《生财有道》,就是这样一款节目。
“四五年级的时候,可喜欢看《生财有道》这个央视节目了。养鸡养猪卖鸭蛋,我都好喜欢。”
7月7日,在社交网络上,一位00后女网友发帖追忆自己看《生财有道》的往事。
当时一个十岁出头的女生,居然喜欢看“养鸡养猪卖鸭蛋”?确实如此,《生财有道》的前身是“理财在线”,是央视财经频道一档王牌节目,表现方式极富田园气息,画面中各种动物出没,连小学生都能被吸引住。
当然,《生财有道》的观众,不只是小学生,而是要广泛得多。《生财有道》原节目主持人李晓东霸气地说过,这个栏目男女老少通吃,城市农村通吃。
李晓东直言:“想养殖,想致富的一些农民朋友,城乡结合部的这些朋友,看电视是为了看致富信息,而城市人看热闹,看新奇。”
【1】
“致富术”真的是“通吃”观众的一大利器。
在《生财有道》中,依靠养殖发家致富的故事纷至沓来,包括《毒蛇成就致富梦》、《千足蜈蚣带来千万财》、《“猴王”的致富法宝》、《博士养鸡年入千万》、《一天两万鲟鱼财》、《养大鱼赚大钱》等等。
光是看标题,就十分具有吸引力,很多网友表示看完以后就想学着做,也有人感叹养啥啥赚钱,为什么别人赚钱那么容易。
其实,这正是《生财有道》的特别之处,也就是主持人李晓东所说的,又有致富信息,又引人好奇。
关键在于,节目组非常注意拍摄技巧和讲故事的手法,这样一来,创富传奇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刘强东的老乡,也就是江苏宿迁的“华东水蛭大王”张长威的发家史,令不少观众印象深刻。
在养水蛭之前,张长威相当于是个搞艺术的,准确地说是个画师,1996年他的月收入就达到4000元,远超同龄人。
机缘巧合之下,老张在报纸上看到关于水蛭养殖前景的文章,里面讲到水蛭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不可或缺的原料,但是野生水蛭非常稀缺。
经过调查研究,老张恍然大悟,这水蛭不就是老家常见的蚂蟥吗?明白过来的老张,抛开了有前途的艺术工作,投入到水蛭养殖的事业之中。
老张创业可是相当生猛。养水蛭,他最初是在水田里捕捉回来,进行人工养殖。
怎么捉?在乡下插过秧的网友应该知道,站在水田里,不一会儿,很可能就有水蛭吸附在你的腿上吸血。老张就是这样站在水田里,站在池塘里,拿自己当诱饵,等着水蛭来吸血,然后捉回去养殖。
别看这样的“土法”代价太大,效果却很不错,由于捉回的是野生水蛭,质量过关,2000年做成第一笔交易之后,大量订单接踵而至。从此,老张开始扩大规模。
正在老张大干特干之时,一场暴雨过后,老张发现自家的水蛭,不见了大半。怎么回事?仔细查看发现,原来是暴雨淹没了水蛭的产卵土壤,导致水蛭要爬到更高的地方去产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张在水面上堆土,搭建平台,让水蛭有更大的空间产卵。此外,老张给水蛭调节水温,也为小水蛭提供它们爱吃的贝类等美食。
把水蛭“伺候”好了,老张的事业蒸蒸日上,不仅规模进一步扩大,相关产品还远销国外,2003年,一个订单的纯利润高达6万元。
可以说,张长威的水蛭养殖,既有曲折故事,又有新奇产品,还有较强实操性,是个发家致富的好路子,几乎囊括观众爱看的所有“要点”。
这也是《生财有道》的最大亮点,除了水蛭大王,“蛇王”、“獒王”、“蝎王之王”等各类养殖无不充分发挥。
与此同时,夸张的财富数字推波助澜,比如“90块钱一斤的芹菜”、“1200元一只的鸡”、“二十万一条的鱼”、“五十万一只的金钱龟,一个池子里的乌龟价值400万”,养蝗虫养成百万富翁、养白腹锦鸡年入240万元、养蝎子年收入达四百万元,每一个数字都能刺激你的欲望,驱使你加入养殖队伍。
【2】
这么多致富故事,除了农民养殖项目本来就五花八门之外,还与央视节目能够给项目带来高度曝光有关。
主持人李晓东曾透露,“我估计十家有九家愿意让我们去拍他,拍完之后这方面致富信息的人就会找到他们,他们就财源滚滚来了。”
《生财有道》节目原主编文新宇也表示,养蜥蜴那期节目播出后,一个上午,节目组就接到了80多个电话,“都接不过来”。甚至有一期,节目还没有播出,只播放了30秒预告,就有人打电话进来咨询。
故事多,节目火,但也有农民不愿意被拍摄。李晓东坦承,“一是怕透露技术信息,一是怕露富,一年挣好几千万,就不愿意让拍。”
另外,之所以动物养殖拍得多,《生财有道》都快被当成《动物世界》来看,是因为电视台有节目收视率的要求。
接受媒体采访时,李晓东说,动物养殖看的人特别多,植物特少,“我们在这样的压力下,多拍一些动物的”。
这些养殖致富的故事播出后,引起观众的注意,有的农民有样学样,亲自“下场”掘金。
对此,文新宇强调,“养殖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她说:“农民朋友一定要多问几个问号,市场报道以后,市场环境已经变化了,这跟报道没关系,是环境在变化,特种养殖一定要重视这些问题。”
尽管如今《生财有道》的影响力大不如前,但类似的问题,在别的节目中,在网络空间里,仍然大量存在。
说到底,每一个成功故事都有其独特性,难以被复制。要想发家致富,还得依靠自身的养殖技术、销售能力及市场需求,稍有偏差,可能就会是另一个走向。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