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引进的所谓栗南瓜(西洋南瓜)属于印度南瓜种内育成的杂交一代新品种。因其肉质粉、糯,适口性好,嫩果、老熟果品质均好,十分畅销,栽培面积发展迅速,有逐步取代传统中国南瓜早熟栽培之势。西洋南瓜--词由域外引进,在各种刊物上用法十分混乱,有菜用南瓜、日本南瓜、台湾南瓜、洋南瓜、栗子南瓜、营养南瓜等称谓,目前尚无适当科学统一的名称。这类品种其共同的特点是果型较小,单瓜重1~2千克,果形扁圆,是印度南瓜种中优质的菜用品种。笔者建议暂名“粟南瓜”,以与饲用或籽用大果型笋瓜相区别。
(一)育苗
栗南瓜早春栽培的育苗季节正值寒冷季节,因此苗床保温采光要好。南方通常采用大(中)棚套小拱棚双层覆盖农膜,床底敷设电热线以提高床温,避免低温危害;北方则利用节能日光温室设置苗床育苗。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对苗床保温设施要求较低,如在3月中下旬播种,只需用冷床保温育苗即可。
栗南瓜早熟栽培应采用大苗带土移栽,以提早发育,提早采收。适宜的苗龄为30天左右,此时幼苗具有3~4片真叶。如果苗龄短,影响早熟;苗龄过长,则移植时易伤根,影响缓苗。露地栽培,苗龄以20天左右为宜,此时幼苗具有1~2片真叶。不同地区的适宜播种期,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育苗设施条件、栽培方式和定植时期确定。
育苗容器可用口径10厘米塑料钵或塑料筒,也可用营养土块。营养土可用稻田表土和少量鸡粪、厩肥堆制,每667平方米的种用营养土量为1立方米。南瓜种子吸水快,用冷水浸种2~4小时后,在28C~30°C条件下催芽24~ 32个小时,胚根长0.5厘米时播种。播种床的苗钵要排紧排平,充分浇水后播种,覆土厚约1厘米,上面再盖草和地膜增温保墒。经3~5天幼苗出土后及时除去草和地膜。严寒天气大棚、小棚应盖双膜保温,气温高时白天盖单层膜以增强光照,白天保持棚温30°C,夜间保持15°C左右。晴天中午前后温度超过30°C时,应适当通风降温。营养土表发白时,可适当浇水,浇水时可加少量稀粪水或尿素。小苗长至2~3叶发生拥挤时,要加大营养钵间距离,以免徒长和发生拥挤。定植前5~7天降温炼苗,以增强其适应性。
(二)大田定植
南瓜根系发达,适应性广,对土质要求不严,pH值为5~7.5的沙土、粘土、贫瘠空隙地均可种植。丘陵粘土地应在冬前深翻冻垡,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蓄水量;平原水田栽培则应注意深沟排水。一般露地栽培,应结合耕地做畦,每667平方米施厩肥1 500~ 000 千克,三元复合肥30千克,而大棚早熟栽培则应增加基肥用量。如浙江临安市农技推广中心大棚栽培每667平方米施厩肥5 000千克,三元复合肥40千克。
畦的形式与种植密度、栽培方式、整枝与否有关。一般露地栽培采用宽3~4米的高畦,3米畦单行种植,4米畦双行种植。每667平方米栽300~500株。小棚爬地栽培以4米畦在两侧做两个宽约1米的小棚,栽植两行,株距50~6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600~700株。大棚栽培,一般棚宽4~6米。4米宽大棚纵向做3个小高畦,宽80厘米,沟宽60厘米,边畦略宽;6米宽大棚纵向做4个小高畦,中间两个畦宽80厘米,畦沟宽60厘米,边上的两个畦面宽120厘米,每畦种1行,株距50~60厘米,边行靠近棚边,间种矮生叶菜,每667平方米栽瓜苗900~1 000株。定植时,气温须稳定在10C以上,无霜冻危害。在长江中下游,4月中下旬露地定植,选择无风的晴天,定植深度适宜,定植后浇定根水。设施覆盖栽培,种植时间要相应提早,定植后应覆盖地膜,控制浇水量以提高土温,促进根系生长。前期可在大棚或小拱棚内再盖简易棚以提高防寒能力。
(三)田间管理
栗南瓜露地栽培,前期管理主要是松土除草,促进根系的伸展,而大棚或小拱棚覆盖栽培则应以防寒、控湿和增光为主。为了促进前期生长,前期夜间棚温以不低于10°C~12°C为宜。如遇低温寒潮,可采用双层膜覆盖保温,白天棚温维持在25°C~28°C,30°C以上则应通风。通风可降低空气湿度,增加透光率,增强植株生长势,同时可减少病害的发生。
1.整枝
露地爬地式栽培的整枝方式分放任不整枝、双蔓整枝、三蔓整枝等几种。不整枝式的前期结合压蔓把瓜蔓分布均匀,后期放任不整枝。该法的生长、结果期长,结果多,产量高,省工省时,但果实大小不一,整齐度较差。双蔓整枝、三蔓整枝是严格控制蔓数和结果部位的精细栽培,虽较费工但果型较大且整齐,商品性好,可确保果实品质。双蔓整枝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保留主蔓,在基部选留1条长势相当的子蔓,其余子孙蔓尽行摘除。因主蔓结果较早,采收期可提前3~5天。另一种是当幼苗具有4~5叶时对主蔓摘心,选留两个生长势相当的子蔓,使其平行生长,争取两条蔓同时结果,果型整齐,便于管理.三蔓整枝是由主蔓和基部选留的2个子蔓构成的三蔓生长。大棚支架密植栽培多数采用单蔓整枝,有利于提高早期产量。整枝必须与密植结合起来,保持一定蔓数,才能保证合理叶面积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王建堂(1998)以栗南瓜为材料进行支架整枝试验,分单蔓式(1000株/667平方米)、双蔓式(500株/667平方米)、三蔓式(350株/667平方米)3个处理;5月25日前的前期产量分别为783千克、726千克和525千克,总产量相应为2879千克、2 770千克和2112千克。以密植单蔓整枝、双蔓整枝为优,三蔓整枝的养分分散,瓜蔓长势弱不利于早熟,早期和总产量比较低。
2.留果
留果部位应根据整枝方式和植株生长势灵活掌握。放任栽培主蔓第一朵雌花--般不留,以免影响植株的生长,第二朵雌花以后自然结果;而采用单蔓、双蔓、三蔓整枝的主蔓第二、第三朵雎花开始留果,子蔓第二朵雌花开始留果,生长势强时应提前留果,以利于控制徒长,同时亦可提早采收,故早熟栽培留果部位较低,露地栽培留果较迟。一般单蔓整枝留2果,双蔓整枝留3~4果,三蔓整枝留4~5果,前期提早采收嫩果,后期采摘老熟果,以提高产量。精细的整枝栽培,在所留果坐稳后,在顶端一定节位进行摘心,以促进果实的膨大。单蔓支架栽培,在结第二个瓜前于第八节摘心;双蔓或三蔓整枝,在结第二个瓜前于第二、第三节摘心,摘心部位30节左右。
3.支架
支架栽培.先在定植畦上搭高约2米的篱壁式支架,顶端横向搭平棚,宽约4米。平棚外侧与大棚拱杆相接,以便揭膜后使瓜蔓向大棚上引伸。蔓长50厘米时及时绑蔓,主蔓结果后开始向平棚上引伸,及时整枝绑蔓,合理利用空间,争取更多的光照,以促进生长和结果。
4.追肥
追肥,应根据基肥的施用量和植株的生长状况分次施用。前期控制氦肥施用,以防止徒长,影响坐果。大棚.栽培基肥用量较多,前期追肥少。第-批果采收时,每667平方米施尿素30千克,硫酸钾38千克。10~15天后连续施尿素两次,每次18千克。小拱棚搭架密植栽培,当第--批果坐住以后,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三元复合肥(15-15-15)10千克及少量人粪,间隔10~15天施1次,连施3次。露地栽培,在主蔓长约50厘米时,结合培土每667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20~30千克。当第一批瓜坐稳后,在畦的两侧施复合肥20~30千克,以促进果实膨大,维持植株长势。施肥后浇水,切忌大水漫灌,以免发生病害和造成果实腐烂。采收前15天左右停止灌水。
5.病害防治
栗南瓜的果实易发生癞瓜、日灼、色泽不均匀、出现褐色斑点等现象。癞瓜是果实着地面发生许多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瘤状突起,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性和品质。这是由于嫩果着地部位发生轻微浸润斑或虫害伤口后产生流胶而造成的。这在露地栽培中较易发生,拱棚防雨栽培时发生较少;果实发育遇上雨季时发生较多。防止发生癞瓜的方法:采用防雨避雨措施;注意田间排水,降低土壤湿度;用麦秸等材料垫瓜;加强虫害防治;及时采收。
露地栽培时,日灼病时有发生,这是由于果实暴露于强光下,果面温度过高,组织受到伤害,开始组织发红呈浸润状,后干枯成白色坏死斑造成果肉坏死而木栓化,失去食用价值。防止日灼病的方法:保持植株正常生长,使果实在叶片正常遮阳条件下生长,对暴露的果实要进行遮盖。栗南瓜地爬式栽培的果实着色不匀,绿果品种底色黄白,红果品种色泽浅,影响果实商品性。采用支架栽培,果实处于透光棚架中,果形圆正,色泽鲜艳,提高了商品性。
南方栽培栗南瓜,其病害较中国南瓜重,主要有病毒病、白粉病和叶斑病等,主要虫害是地下害虫和蚜虫。病毒病由种子、昆虫(蚜虫)及农事摩擦操作传播,在高温、强光及空气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潜育期短,发病比较重,危害严重;反之,则危害较轻。其防治方法是:对种子进行高温干燥处理;及时防治蚜虫,拔除中心病株;在进行整枝等田间管理时,对病株与非病株分类操作,以免接触传病;增加肥水管理及棚内空气湿度,调整播种期,避免高温、强光。后期高温、高湿,白粉病危害严重,大棚栽培应加强通风。露地栽培时,应采取深沟高畦,降低田间湿度,加强肥水管理等农业措施。药剂防治,可用75%代森锰锌700~800倍液,或甲霜灵锰锌400~500倍液交替喷布。对蚜虫可用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
6.采收
栗南瓜的嫩果开花后15天即可提前采摘上市,而老果则需35~40天才能采收。前期提早采摘有利于以后的生长结果,是提高经济收入和增加产量的有效措施。嫩果在当地销售,老熟果的标志是果实失去光泽,色灰暗,果皮硬化,果梗部分开裂、木栓化。采收应在上午露水干后、果面温度较低时进行。采收后放在通风、干燥的普通库房内贮藏,可保存两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