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种植致富项目_致富种植巫溪项目有哪些_重庆巫溪适合种什么药材

重庆巫溪适合种什么药材_巫溪种植致富项目_致富种植巫溪项目有哪些

点赞步骤

致富种植巫溪项目有哪些_巫溪种植致富项目_重庆巫溪适合种什么药材

重庆巫溪适合种什么药材_致富种植巫溪项目有哪些_巫溪种植致富项目

重庆巫溪适合种什么药材_巫溪种植致富项目_致富种植巫溪项目有哪些

巫溪种植致富项目_重庆巫溪适合种什么药材_致富种植巫溪项目有哪些

致富种植巫溪项目有哪些_巫溪种植致富项目_重庆巫溪适合种什么药材

点击头像跳转

廖正步,男,1975年9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双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2021年5月,廖正步到田坝镇双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利用7000亩林地、2000亩农地,帮村民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建设肉牛养殖场,拓展新产业,使双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廖正步曾获“重庆好人”等荣誉。

走出大山,养育之恩永不忘

1995年9月1日,廖正步从巫溪中学考入重庆医科大学,告别故乡巫溪。廖正步发誓,一定要学成归来,成为县城最好的医生。

大学毕业考上研究生,硕博连读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5月经过国家层层选拔,廖正步被公派到美国哈佛大学神经保护研究中心系统学习脑和脊髓损伤神经保护机制研究。在导师王晓英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在脑和脊髓神经保护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研新突破。

做完博士后研究工作,导师建议廖正步继续留在美国工作,但廖正步说:“我的根在中国。”他回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神经外科的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组建了脑和脊髓损伤研究团队,培养出13名硕士研究生。

2021年5月,廖正步主动请缨回家乡,担任田坝镇双箭村驻村第一书记,他是这个村的第五任驻村第一书记。“刚驻村时,我还有些彷徨,不知道工作怎么入手,这是我经历的最严峻的考验,那时候我这个医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心跳有多快。”廖正步笑着说。他和工作队住进村里,走遍全村的土地和农户,去问村庄的疼,去问村民的苦,去问脚下的路,去问明天的收成。

给大山乡亲寻找产业路

很快,哪家有多少人,他们外出几个,孩子在哪里读书,家里主要收入来源,廖正步都做到心中有数;哪家有病人,什么病,廖正步心里更是清楚。

要致富,村里必须要发展自己的产业,如何找到合适的产业?廖正步和驻村工作队带领群众先后到巫溪县红池坝镇学习服装加工生产经验,还到上磺镇、峰灵镇、尖山镇学习巫溪冬桃种植和肉牛养殖技术。“我算过一笔账,村里有7000亩林地、2000亩农地,搞传统种植业经济效益并不高。但根据双箭村地形特点,低山种草、高山养牛,收益会远高于现在。”廖正步谋划着双箭的“利箭”。

隔行如隔山,面对乡村产业发展,廖正步这个留美博士后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学生,他在自己的朋友圈求教取经,开始发展乡村产业的学习课程,一边学习,一边探索,不能让双箭绕弯路。

乡村变化翻天覆地

说起两年的“驻村答卷”和“学习答卷”,廖正步脸上洋溢起了自信的笑容。“走,我带你们看看。”从地处海拔400多米的村委会一路爬坡上坎,车行山间,一边是地,一边是崖,险象环生。车子一路颠簸,最后在海拔1000多米的一个新养殖场边停下,那个地方叫后坪。进入其间,整洁的圈舍里,全新的地秤、搅拌机、饲料混合机一应俱全。“低山种植,高山养牛”,这是村里擘画的最新产业路。廖正步说,村里有7000多亩林地、2000多亩耕地,因地制宜利用好这些资源找出路,百姓才能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在发展肉牛养殖场的同时,村民们在周围发展养猪、养羊。后坪,成为了村民关注的地方,这里将长出大地上另外的庄稼,这里成为村民口中自豪的“双箭经济开发区”。此外,以前村民种烟卖钱,今后种草也能“鼓腰包”,村里已提前规划200多亩地种草,专门用于饲养肉牛。大家能在家门口打工,逐步实现工作、生活两不误。

修建产业路6公里,文化广场扩建300平方米,800亩李子树在市场具有价格优势,老虎姜(黄精——一种中药材)在高山试点种植成功……到位各类项目资金500余万元。双箭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点击头像跳转!

赵会艳,女,1973年10月生,重庆市巫溪县土城镇平头村村民。为了兑现照顾好亡夫家人的承诺,这位朴素的农家妇女22年如一日,依靠勤劳的双手,不仅让年迈多病的公婆、残疾的姑姑和两个年幼孩子得到悉心照顾,还过上了幸福生活,在当地传为佳话。赵会艳曾获“重庆好人”等荣誉。

前夫走了,事无巨细照顾公婆和家人

1994年,相互爱慕的赵会艳和刘邦清走进婚姻的殿堂,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但在夫妻二人操持下,小家也温馨幸福。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丈夫刘帮清在湖北武汉务工时不幸遭遇安全事故,离开了人世。骤闻噩耗,年仅28岁的赵会艳伤心欲绝,特别是回想起与丈夫相濡以沫的日子,常常夜不能寐,泪流满面。丈夫生前跟她说,如果自己发生意外,一家老小就全交给她了。不料一语成谶,一家6口的重担全部落到了她这个弱女子的肩上。

既然答应了,就要做到。看着双目失明的婆婆、体弱多病的公公、聋哑的姑姑及两个幼小的女儿,她暗暗告诉自己:“无论多么辛苦,都要把他们照顾好。”

平头村地处大山之上,仅有的资源便是并不成片的山地,赵会艳家有10余亩。为了生活,或者说是全家的生存,她白天下地干活,到了晚上,她又开始为全家人准备第二天的早饭、洗衣服,为8头生猪准备饲料。无数个深夜,她家的灯都是村里最后熄灭的一盏。

在赵会艳的辛勤劳作下,全家的口粮有了保障。同时,她每年出售部分生猪,能收入2000多元,维持全家的基本开销。有人劝她,生活实在太苦,不如找个人改嫁算了。但赵会艳说:“我走了,这一家人怎么办?”面对前来提亲的媒人,赵会艳只有一个要求,她要改嫁必须要带上全家人。

就这样,前来提亲的人越来越少了。看到气色渐好的老人和渐渐长大的两个女儿,赵会艳的心越来越平静,她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不放弃,带着公婆重组家庭

同为平头村村民的万吉兵,因为长期外出打工,婚姻大事迟迟没有解决。2010年,回到家里的万吉兵听人讲述了赵会艳的事情后,被她的善良深深打动。于是,他请人前去提亲。两人试着交往的那段时间,相处得非常融洽。对于赵会艳的人生选择,万吉兵原本就深受感动,谈婚论嫁时,他果断答应了赵会艳和亡夫的家人生活在一起的要求。

自此以后,万吉兵外出务工挣钱,维持家庭开销。赵会艳在家照顾一家老小,生活渐渐好起来。2013年,他俩又生下了小女儿。

随着年龄增大、疾病缠身,赵会艳亡夫的父亲日渐消瘦。于是,赵会艳与万吉兵商量好,万吉兵外出务工尽量不要走太远,赵会艳的精力则主要照顾三位老人。那些年,赵会艳就像亲女儿一样,为老人做饭、喂药、洗衣服、擦拭身体,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公公的病情一直基本稳定。

2019年,公公离世,赵会艳更加细心地照顾残疾的婆婆和姑姑。2022年,姑姑姑病重,走路靠搀扶,上卫生间靠尿盆接,全靠赵会艳一人服侍。

现在,在万吉兵和赵会艳的精心照顾下,两位老人身体健康,大女儿大学毕业后组建了幸福小家,二女儿也在重庆当上了教师,正在上小学的小女儿性格开朗、成绩优秀。

“舌头和牙齿关系再好,也总有磕碰的时候。”在村里,只要哪家后辈和老人发生摩擦,赵会艳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诫后辈要尽力照顾好老人。“他养你的小,你养他的老,不光是对老人好,更是做给后人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