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司法法务一班
李
成
秀
个人简介
李成秀,2017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区司法法务班学生,2018-2019学年总绩点3.8,专业第三。大学期间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国家级课题、是2019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攀登计划”重点项目主持人(2019年唯一一个本科生主持的项目),以第二作者的身份获得中文核心期刊《河北法学》的用稿通知,获得第四届全国财经高校法律技能大赛二等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鉴定式案例分析暑期班“优秀学员”称号,2019年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广东天地正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的第七届IRAAC法律技能大赛冠军,2019年“天地正·鉴定式案例研修项目”周末班“优秀助教”称号等多项荣誉。
2018-2019学年以及截至大三目前所获得荣誉
完全法律人的修炼指南-谈专业课学习
李成秀同学大一的时候绩点只有3.1,但是大二第二学期便到了3.94,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她在这一年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呢?
(一)两个契机
2018年7月,李成秀同学初次接触了鉴定式案例分析法,在自己独立完成一个案例时,竟发现期末考了90多分的民法,在手上如封印的宝剑,完全不会用。在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面前,伪学霸面具被无情揭开。自己独立解决案例时,发现期末匆匆用两周“自学”的民法,在考场运用“紧急立法权”运用得潇洒自如的民法,尽然在案例面前乱了套,不知道什么时候讨论代理的效力问题,什么时候讨论抗辩的问题,此时,伪学霸的面孔一览无遗,她才发现,以绩点论英雄,是万万不可取的,绩点确实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态度稍端正些,但是绩点高,与法律知识是否运用得游刃有余,没有必然联系。
2018年10月,李成秀同学参加了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开放日活动,当时下午作讲座的是茅少伟老师,茅老师当时说的一段话,彻底颠覆了她学习法律的态度。大意是,法学本科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看似学习了四年,但是认真算一下,大四一年可能因为实习或者考研就没有在学习的轨道上,公选课也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加上平常娱乐活动时间,以及上课的效果大打折扣,四年下来,学习的时间甚至不足一年半。她如梦初醒,原来自己看似每天在学校兢兢业业,但却收效甚微,以这样的学习强度,何谈拥有专业的法学素养,为他人定纷止争?
赴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深圳)参加开放日活动
(二)学习方法:注重基础,端正态度
痛定思痛,通过查看优秀学生的经验贴以及和朋辈交流,大二开始,她的绩点便出现了逆转。(PS:在此特别推荐同学们关注一些优质的公众号,如青苗法鸣、D调魔法乐园等,这些公众号经常推送优质的考研、学习、工作信息,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获取学习资源)
首先,关于专业课学习如何打基础,通过课堂老师讲授和法考视频两个方式双管齐下。有一句话叫法学院平时是养老院,期末复习就是疯人院。这句话将平时法学生摸鱼的学习状态展示得一览无遗。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寒暑假开始,将下学期要上的专业课刷一遍自己喜欢的法考视频,并不是说法考视频是我们的救命稻草,而是任何的拓展都要从基础知识打牢开始,法考视频有助于在前期给我们体系化地梳理复习,串联知识点,知晓易考点在哪里,保障了我们的“应试安全”,而开学之后,通过听老师上课,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老师上课偶尔会展示出对同一个问题背后更深的理论挖掘,这些都是可以补充在假期刷完视频的笔记中的。
其次,关于专业课视野的拓展学习,不拘泥于上课用的教材,阅读多本教科书和学术论文。上述的方法解决了应试难的问题,把基础打好,但是我们毕竟不是考试机器。因为教科书的编撰有作者的主观色彩,且教科书也不能常常改版,这就导致了假如我们只阅读一本教科书,获得的知识有可能是狭隘抑或是过时的。因此,在课后时间,应当拓展阅读面,先是阅读多本教科书,发现问题再去寻找论文查看,通过阅读学术论文,可以及时关注感兴趣的部门法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这也是不可多得的积累论文撰写的素材之一。
再次,关于对待课程作业的态度,将作业当成是学术规范训练的途径。在课程作业上,有两点是同学们可以通过课堂作业所收获的,第一,课堂作业的格式规范,如何按照老师要求的格式命名提交作业的文档、设置字体、行距,看似简单,但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借此提醒要从小事做起,假如参加一个比赛,即使内容写得多好,但是主办方收到的是一份格式完全错误,排版糟糕的文档,主办方大可不看将其退回,因为不符合参赛要求,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作者的学术训练规范糟糕。关于学术论文撰写推荐的书目,有《法学论文写作》、《经验与心得:法学论文指导与写作》、《法律研习的方法》等书目。第二,课堂作业应是自己所学知识的输出过程,上述提到阅读多本教科书,以及学术论文的效用便在于此,学院大多数老师的课程作业都是案例分析报告或者是论文,这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输出机会。不少人认为,法学生最重要是会“说”,但其实不然,更重要的其实是“写”,将自己所内化的知识,有条理地输出,是检验自己是否可以称得上“粗通”法律的不二选择。
运用可视化制作的课程作业示例
最后,善于利用学习的工具。第一,制作法律关系或者案件时间轴可视化的软件,这是为课堂作业增添亮点的方式之一,常用的软件包括PPT、Visio、图表秀,具体的学习可以参考《诉讼可视化》一书。第二,撰写读书笔记的软件,幕布、OneNote等。以使用幕布制作读书笔记为例,对同一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定下四个基点,关于该问题的立法现状、比较法上的规定、国内司法实践、学界已经提出的建议,围绕四个基点,不断阅读著作、论文、判决书进行梳理和补充,这将是撰写学术论文最好的素材。成秀同学的建议是,将所有的笔记尽可能电子化,减轻负担之余可以随时随地开展阅读、复习。
科研小白的进阶-“不做庸俗的科研人”
赴律师事务所进行访谈调研
科研几乎占据了李成秀同学大学生活一半以上的时间,那么她是如何做到在本科阶段开启科研之路的呢?针对科研方面,李成秀同学给出了以下的建议:
首先,端正态度,明晰大学本科期间,能达到的科研高度几乎只能是科研小白。为什么先要明晰态度,因为目标确定了,我们才能平衡好打基础知识和搞科研的时间,不浪费过多的时间在感动自我,而毫无所获。不少同学一开始搞双百工程,便立下雄心壮志,言道,我一定要发C刊,我一定要写一份轰动学术界的调研报告……李成秀同学认为,本科阶段的科研,切不可好高骛远,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细节。比如,学会项目研究的方法,比如去访谈,如何撰写一个访谈公函,如果撰写访谈提纲,如何调动校友的力量使访谈更加顺利地进行,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如何有效作出文献综述,及时了解自己的课题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等等,甚至如何去报销,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是获得科研一手材料所必不可少的,扎扎实实做好这些小事,远比立下一个宏大的、本科生难以企及的发C刊的科研梦来得实际,尽管不是人人能发C刊,但是,本科阶段进行科研得到的历练,对于以后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熟悉一系列立项申请书的撰写,访谈的准备与收尾工作,报账,成果转化投稿,项目中期检查,结项书的撰写,那么以后研究生阶段从事科研工作,也将得心应手。
其次,科研的精神应当是去庸俗化,近社会化。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科研项目的头衔通常以“国家级”“省级”项目自居,容易给同学们错觉,大学期间但凡与科研沾上边,都可称自己为科研人。然事实并非如此,同学们切不可为了“申报一时爽,结项火葬场”,在一开始申报时,为了申上重点项目,拼命选择热点题目,但是忽略了自己是否有开展研究的现实性,或者在申报书中描绘得天花乱坠,申报成功以后,又没有认真地扎实开展调研,等到最后要交结项书,才匆匆从知网下载论文,东抄一段、西抄一段进行结项成果的撰写,抑或是为了满足结项的要求,不惜自掏腰包去某法学著名黑刊……这些乱象,在本科生的科研实践中比比皆是,此可谓“庸俗化”的科研。科研的意义从来不是闷在书斋中,产出一些对解决社会所需无益的“调研报告”。对一个科研人最高的评价,应当是看其产出的成果是否为社会所用,比如为立法机关提供立法建议书,到调研单位进行参与式调研,真正花费时间洞察问题症结所在,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此可谓“近社会化”的科研。其实做到这些并不难,需要的是舍弃更多的休息与娱乐时间罢了,李成秀同学在2019年寒假,到广州市法律援助处整整实习了一个寒假,到大年二十九才回家,但是这一切都值得,相信各位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被采用的那一刻,也会有母亲将孩子抚养长大的喜悦。
最后,关于科研项目的心得余论。刚开始着手项目的时候,其实李成秀同学还是个连申报书都不会写的小白,那时候她去香港爬山,还把电脑带在了包里,生怕导师对申报书提出新的要求,她一遍遍地运用手头上可有的资料,将申报书改到自己满意为止。令她至今难忘的是,她的导师孙志伟老师对她的鼓励:“经验不够,态度来凑。”这句话鼓励她主持着科研项目至今,当项目主持人,总是有很多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给调研单位打电话被臭骂一顿”、“第一次写调研公函”、“第一次写中期报告”···初出茅庐,沮丧之感难免。但是,善于与导师沟通,善于运用互联网的一切资源,真诚与调研单位表明来意,态度是解决经验不够的良药,用心投入,即使科研之路苦涩无比,但丰收之日不久也会悄无声息地馈赠于你。
比赛与夏令营-走出舒适圈看世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鉴定式案例暑期班“优秀学员”颁奖
作为一名本科来自双非院校的学生,鲜少有机会能与来自人大、西政等高校的大神们同台交流,我们能接触到的最好,或许只能是我们这个小圈子里的最好,无法知晓自己与优秀同龄人的差距所在。所以,强烈建议同学们抓住出去交流的机会,无论是名校的校园开放日、大型比赛抑或是夏令营,跳出舒适圈看世界,是一个倒逼自己精进的过程。
第一,能收获什么?2019年的暑假,李成秀同学参加了两次学术夏令营,在7月的广东财经大学两岸经济发展与法治模式高端学术论坛暨研习营学术菁英论坛上,她看到了来自台湾东吴大学的同学作学术报告的风采,同龄的他们,研究的问题明显更深刻,作报告的内容也更饱满,而不像我们平日所见的课堂作报告的“划水”。在8月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鉴定式案例暑期班夏令营中,每天下午高强度的案例讨论之后让她脱胎换骨,离开学校的温床,痛并快乐着,身怀绝技的组员让她深受启发,他们或是可以脱口而出名家观点,或是笔记整理体系清晰,让她反思过去两年法学学习的不足。和优秀的朋辈交流,还能获取科研、升学等经验,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第二,如何获得比赛、夏令营信息?首先,可以从前人身上总结,比如在看师兄师姐经验贴时,总结出其参加过哪些出彩的比赛、夏令营,给自己来年的规划定出时间表,要在什么时间段递交申请书,报名参加比赛;其次,关注知名大学法学院的公众号,往往有重要学术活动或者校园开放日,公众号都会发消息,邀请学生报名参加;第三,要有越挫越勇的思想准备,诚然不可能每次申请都成功,但是试想从一年前就开始谋划如何参加比赛,如何撰写申请书,把该做的准备都做好了,成功的概率还会太小吗?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即可。
学习以外的世界-责任与志趣
不少人认为,学习好必然和无趣挂钩。其实不然,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想要兼得学习、班级工作、志愿者活动、兴趣爱好,关键在于时间管理。
法学是社会科学,难以想象,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能够体察到社会的温度。因此,在学习之余,李成秀同学还负责了课程助教、班级学习委员等工作,平日多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她说道,这是培养自己抗压能力,责任感的最好方式。多项工作扑面而来时,从一开始的应接不暇到繁简分流,一件件地在待办事项处打勾,看到老师、同学甚至是志愿活动中的路人得到帮助之后那舒展开的眉头,便觉得自己渺小的存在也是有意义的。
与此同时,李成秀同学还涉猎英语口译、法语的学习,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弹奏古筝,篆刻等,她坦言,好奇并没有害死猫,还让她看到了更加宽广的世界,生活变得灵动起来。
李成秀同学的篆刻作品
结语
“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做那摘星星的人。”
李成秀同学用她的行动多次证明,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也可以是竞技场上的冠军,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也可以和五院四系的学生站在同一个领奖台上。愿学弟学妹们更加优秀,为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创下更多的辉煌和骄傲!
图文来源 | 李成秀
排版编辑 | 林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