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海水鱼“游”进盐碱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赵珺、王素凡、李和平 实习生邵明辉

海水鱼“游”进盐碱滩">

罗非养殖利润_罗非鱼养殖前景_养殖罗非鱼致富案例

1月23日,在三师红旗农场生态智能恒温养殖基地里,圆形鱼池内分别养殖了海水罗非鱼、南美白对虾、海鲈鱼、石斑鱼等海产品。兵团日报实习生 邵明辉 摄

“这几天,天气又降温了,大棚里供电稳定吗?”

“很正常,大棚里可暖和了,鱼池里的鱼和虾长得都好。”

1月25日,新疆时时鲜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柱南和一名工作人员,来到三师红旗农场生态智能恒温养殖基地,检查鱼苗和虾苗生长情况。

在红旗农场生态智能恒温养殖基地的大棚里,几个圆形鱼池整齐排列着,鱼池内水质清澈,鱼儿在里面畅游。随着颗颗饲料如雨滴般均匀落入水中,水面顿时活泛起来,一条条鱼儿聚拢起来争食饲料,摇头摆尾激荡得波浪翻涌、水花四溅。

“‘鱼儿离不开水’,养好一池水才能养好一池鱼。去年,我们公司用盐碱水质综合改良调控技术,将当地盐碱水调配成与天然海水较接近的人工海水,成功试养了海水罗非鱼、南美白对虾、海鲈鱼、石斑鱼等海产品。”看着水池里一条条畅游的鱼儿,蔡柱南笑着说。

盐碱水里养殖的海产品会好吃吗?

“盐碱水养的虾风味独特,口感特别好,肉质鲜甜又不失淡水虾的弹性。”蔡柱南说,“去年投养的鱼、虾需要再过几个月才能上市销售,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客户提前下订单,预订我们的海鲜。”

蔡柱南告诉记者,针对红旗农场冬天温度较低、有效积温比较短的情况,他们企业采用棚塘接力的模式,先将种苗放在温棚里养殖,等温度适宜的时候再将其放到户外鱼塘里生长。今年,他们计划开发2000亩水域养殖,打造万吨海水罗非鱼养殖基地,带动更多职工群众参与水产养殖,让更多人走上增收致富路。

蔡柱南说:“我们希望来年南疆各族群众年夜饭的餐桌上不只有牛和羊,还有我们养殖的健康无污染海鲜。”

在盐碱滩养“海货”,这可是个稀奇事。以前谁也想不到,在寸草不生的盐碱滩,能养出鲜活的海产品。

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的红旗农场,因地势低洼,周边地下盐碱水都往这里汇集,地下水位比较高,而且水质含盐碱量大,pH值普遍在8以上,大量的盐碱水不能够被农业等其他产业再回收利用,对当地土壤、作物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地制宜,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现有资源找出路,探寻发展“最优解”。 红旗农场盐碱水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并且远离城市、工厂无污染,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天然场所。红旗农场党委咨询海水养殖专家并对水质进行化验比对,决定利用现有盐碱水资源优势,探索一条适合农场盐碱水水质养殖的产业发展之路。

“思路一变天地宽”,盐碱地变成“金银滩”。去年,红旗农场从广东湛江引进专业养殖团队,将盐碱水改良调控成人工海水,红旗农场过去荒芜多年的盐碱滩,现在改造成了200多亩的鱼塘。农场与中国海洋大学、塔里木大学合作,采用工厂化恒温集中育苗,推广实施高效、低耗、环保集约化、设施化养殖技术,整个项目也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同时,农场成立图木舒克市高歌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罗非鱼、南美对虾、斑节虾、青蟹等水产品种,职工群众以土地、水源、人力等方式入股,吸引了30余人入社,“抱团”发展共同致富。

红旗农场党委书记、政委钟凌风说,2022年,盐碱水养殖海产品的成功实践,极大地增强了农场“以渔治碱”,综合利用盐碱地、盐碱水的信心决心。2023年,农场将坚持“挖塘降水、联农带农、文旅结合”的工作思路,开工建设3000 亩室外水产养殖基地、6000平方米室内育苗基地、1000吨冷库、2000平方米加工厂房,提升完善已建成的250亩鱼塘标准化改造,打造特色水产田园综合体,力争产值突破7000万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