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良种选育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案
(1)技术路线
(2)技术方案
A、交配繁殖
为扩大遗传改良选育计划实施的覆盖面,项目自2006年开始分别从海南省冠海良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湛江市吴川鱼苗场和本场亲鱼105对,采用异地异源雌雄交配原则,对不同来源的淡水白鲳鱼品系作完全杂交试验,对后代生产评估及抗病力测试。
B、阶段优选
从鱼花到繁殖亲本经过五次选择,即在淡水白鲳生长的1龄鱼、2龄鱼、3龄鱼、4龄鱼、5龄鱼五个阶段是进行优选。
第一次选择:淡水白鲳按10万/亩发塘,在8-10朝进行过筛选择,保留生长速度最快的10%的鱼体,按10000尾/亩继续培育。第二次选择:2龄鱼阶段对鱼体进行筛选,主要的筛选标准是生长速度快、体质好、头小、体长、体色好个体。到第二年末,按50%经筛选保留的个体5000尾。第三次选择:3龄鱼,主要筛选标准跟2龄鱼阶段一样,到第三年未,按50%经筛选保留的个体2500尾。第四次选择:4龄鱼,主要筛选标准跟2龄鱼阶段一样,到第4年末,按50%经筛选保留个体1250尾。第五次选择,5龄鱼,主要筛选标准跟第2龄鱼阶段一样,到繁殖季节按50%选择保留个体625尾。按照亲本培育方案进行培育,作为来年繁殖亲来使用。
其他批次或下一代进行类似选育,不断优中选优,提高淡水白鲳生长速度。(见表)
▲ 淡水白鲳良种亲鱼选育流程情况表
C、后备条鱼筛选
对比六个繁育组鱼苗生长情况,淘汰总体生长速度、体型、体色不佳二个繁育个体,保留下四个总体生长速度、体型、体色俱佳个体,作为后备亲鱼。
D、F2代之后的亲系选育
根据预先设定的选配计划,建立F2家系,建立家系的方法同F1代的建立,作F2代家系培育,同F1代性能测试。
E、养殖测试
从F2代可以开始进行生产测试,生产测试在我市不同地方,不同养殖方式进行。
(3)亲鱼培育
鱼池条件。淡水白鲳的亲鱼池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及交通方便,靠近产卵池和环境安静的地方,池塘面积2~3亩,水深1.5~2米,底质平坦。
培育时间。每年四月初当水温回升并稳定在20℃以上时,把集中在越冬池的亲鱼转入亲鱼池进行强化培育饲养。
放养密度。产卵期,每亩放养20~30尾,重量200~250公斤,同时配养鲢、鳙成鱼20尾,以调节水质。
产卵期培育。每年5至10月份为淡水白鲳亲鱼产卵期,一年可催产三次,最多可达四次。产前、产后和间隔期要强化培育,投放精、青饲料。精饲料以花生饼、黄豆、玉米粉和粗蛋白含量为30%的淡水白鲳亲鱼颗粒饲料。青饲料为麦芽、青菜叶、熟番薯等。每日投饲精饲料量应为亲鱼体重的3~4%,同时适当投入部分青饲料。投喂的方法应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饲料应投放在设置的食台,投喂时间一般在下午。
饲养管理。应做到早晚巡池,观察水质,适当加水,每周冲水二次或采用增氧机使池水流动,防止缺氧。促进亲鱼食欲,达到性成熟。
越冬期培育。越冬池可利用温泉水或在池塘搭支架用薄膜覆盖进行加温保暧的办法,使水温保持在18℃以上,越冬池面积在1亩以上,越冬前鱼池应清理池底污物,用茶粕或生石灰消毒处理。初冬当池塘水温降至20℃前,即每年十一月初将亲鱼转入越冬池。春末即每年三月底、四月初,当池塘水温回升至18℃以上后,亲鱼方可转出越冬池。亲鱼越冬池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养2公斤。越冬池内池塘要安装增氧机,防止缺氧浮头,使池水保持溶氧在3mg/L以上,当水温在22℃以上时,适当投些精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0.5~1%。
(4)人工繁殖催产技术
催产的季节与水温。淡水白鲳是热带鱼类,每年夏初,当水温稳定在26℃以上的时候,白天光照不低于8小时,就可以开始人工繁殖催产,催产最适宜温度为26℃~32℃。
亲鱼的选择。成熟的雌亲鱼腹部膨大,有明显的卵巢轮廓,泄殖孔前端松软、突出。成熟的雄亲鱼腹部扁平,泄殖孔紧闭,轻压下腹部有精液流出。雌雄比例为1:1。
催产剂,采用鲤鱼脑垂体(PG),马来酸地欧酮(DOM),鱼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素类似物(LRHR-A2)。
注射方法、时间。将配好药物注射于胸鳍基部,催产分2次注射,第二次注射与第一次间隔6小时。
注射剂量。第一次注射剂量雌鱼为每公斤注射鲤鱼垂体2个,雄鱼每公斤注射鲤鱼垂体0.2个。第二次注射剂量雌鱼为每公斤注射鲤鱼垂体4个,DOM4~5mg,LRHR-A2 25~30ug.雄鱼剂量为雌鱼剂量的1/6~1/4。
产卵和受精。注射好的亲鱼应放于产卵池中,产卵池必须保持1米水位和有冲水及收卵设施。从注射催产剂到发情产卵时间间隔为效应时间,效应时间随水温呈规律性变化,见表一。
▲ 表一 :两次注射效应时间
亲鱼通过第二次注射四小时后,开始冲水,直到产卵结束,集卵箱鱼卵完全吸水后,及时收取放入孵化环道。
孵化。孵化采用环道池,进排水设施需用一英寸50目网布过滤,孵化用水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5mg/L以上,使用环道池孵化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放卵100万粒,孵化期间要注意控制水流,使鱼卵和出膜后的幼鱼均匀分布,不致沉积,经常检查,保证进出水畅通。
鱼苗孵出后4~5天,鱼鳔明显,游动活跃,可从环道池涝出下塘培育或销售。
(5)鱼苗、鱼种培育
鱼苗培育。鱼苗培育池放养前必须清塘消毒,使水质清新,池水肥而爽。每亩放养密度20万尾,鱼苗下塘后需投喂豆浆或花生粕。每天每亩用黄豆或花生粕3公斤浸泡后磨成浆,分多次全池泼洒,5天后逐渐增加至5~8公斤。加强管理,每天观察水质,看水决定施肥,一般每亩施粪肥25公斤,注意捞除蛙卵、蝌蚪,防治水蜈蚣和野杂鱼进入鱼池。经20~25天培育长至3cm左右,要拉网分塘,按规格筛选分塘培育,成活率一般可达到80%。
鱼种培育。淡水白鲳鱼种培育分两种模式,根据需要鱼种的规格确定投放密度。作为当年养成商品鱼的鱼种,每亩放养密度为2~3万尾,经一个月时间,可达到8cm左右。作为越冬的鱼种每亩放养密度10~15万尾,经放养四个月时间达到5~6cm左右转入越冬池。鱼种越冬池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养6~7cm的鱼种250尾。
(6)成鱼养殖
放养时间。每年四月初至十一月份当水温在20℃以上时为淡水白鲳放养时间。
主养。以放养淡水白鲳为主的池塘,每亩放养8~10cm鱼种500尾,搭配少量的草、鲢、鳙鱼共100尾,养殖6个月,尾重可达1公斤以上。
混养。在主养四大家鱼的成鱼池中,每亩可混养8~10cm淡水白鲳60尾,经6~8个月养殖可增产60~90公斤。
饲养管理。主养淡水白鲳的池塘,以投精饲料为主,兼投一些蔬菜叶等青饲料。精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混养的池塘可不必专投精饲料。
(7)鱼病防治
放养前鱼池必须严格进行消毒,以防为主。
鱼苗、鱼种、亲鱼在拉网、过塘、起捕操作时,不要损伤鱼体,过塘时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鱼苗培育阶段主要的敌害水蜈蚣、鱼虱,每亩水深1米可用杀灭菊酯针剂10ml全池泼洒。越冬期主要有车轮虫、小瓜虫病,可用高锰酸钾0.5mg/L浓度或甲基蓝2~3mg/L浓度全池泼洒,防治鱼病。亲鱼损伤或打印病可用高锰酸钾浸洗或紫色药水涂抹。
淡水白鲳对敌百虫特别敏感,该药切忌施放于养殖淡水白鲳池塘中。